第92章 收攏官員,恩威并施
- 我教的學生都成了朝堂大佬
- 韓嶗山
- 1914字
- 2025-05-13 08:14:15
知府衙門前廣場上的血腥味尚未完全散去,但其帶來的震懾效果,卻如同寒流般,迅速席卷了整個涼州官場。
所有人都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位年輕欽差大臣的……狠辣和決絕!
也終于意識到,這位蘇大人,絕非他們之前想象的那么簡單!他不是來鍍金的,更不是來送死的!他是……來辦事的!而且是來辦大事的!
誰敢擋他的路,下場……就是廣場上那些冰冷的人頭!
有了這層“血的教訓”作為鋪墊,蘇文接下來的動作,便順利了許多。
他知道,光靠殺戮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涼州這么大一個爛攤子,光靠他從京城帶來的這幾十號人,是遠遠不夠的。
他必須盡快掌控地方行政體系,讓整個官僚機器重新運轉起來!
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對現有的涼州官員,進行一次徹底的甄別、分化和……收攏!
蘇文沒有搞什么人人過關的大清洗,那樣只會造成更大的混亂和恐慌。
他采取了一種更加精準,也更加……務實的策略。
第一步:堅決清除,不留后患!
對于那些像趙同知、孫主簿一樣,貪墨嚴重、民憤極大、證據確鑿的首惡分子,以及那些可能與城外反賊暗通款曲、或者有明顯異心的官員,蘇文的態度只有一個——殺!或者罷!絕不留用!
他讓暗香的情報網絡全力運轉,配合錢浩對賬目的核查,以及胡然從民間收集到的口碑信息,迅速鎖定了一批“重點目標”。
然后,或以雷霆手段將其拿下問罪,或尋個由頭直接革職查辦,絕不手軟!
短短數日之內,又有十數名罪大惡極的官員落馬!
這進一步加劇了涼州官場的恐慌,但也同時……清除了最大的障礙和隱患!
第二步:分化拉攏,戴罪立功!
在清除首惡的同時,蘇文也清楚,涼州官場不可能所有人都爛透了。
總有一些官員,或許能力平平,或許有些小貪小腐,但罪不至死,而且……對地方情況比較熟悉,還有一定的利用價值。
對于這些人,蘇文采取了分化拉攏、戴罪立功的策略。
他將這些官員召集起來,先是敲打一番,點明他們過往的“小錯誤”(拿出一些不太致命的證據),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把柄握在欽差大人手里。
然后,再話鋒一轉,表示“既往不咎”(暫時),只要他們肯改過自新,積極配合欽差大人穩定局勢,剿撫流民,將來……未必沒有將功贖罪的機會!
甚至,對于其中一些確實有一定能力(比如熟悉水利、或擅長管理戶籍)的官員,蘇文還會委以一定的差事,讓他們在自己的“監督”下,去處理一些具體的事務。
這一手“恩威并施”,效果顯著!
那些原本惶惶不可終日的官員們,發現欽差大人并非要將他們趕盡殺絕,而是給了他們一條“活路”,自然是感激涕零(至少表面上如此),紛紛表示愿意“痛改前非”,“效忠大人”!
雖然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如何,蘇文并不完全相信。
但至少在目前階段,他成功地分化了涼州官場,瓦解了他們可能存在的抱團抵抗,并將一部分力量暫時收為己用!
第三步:大膽提拔,委以重任!
光靠清除和拉攏還不夠,蘇文還需要真正能干事、且信得過的人!
他讓李墨利用其翰林院出身的“清流”眼光和識人辨才的能力(輔以系統【洞察之眼】),在涼州現有的中下層官員以及那些尚未入仕的本地士子中,尋找那些真正有才華、有擔當、品行端正(至少相對而言)的“遺珠”!
一旦發現合適的人選,蘇文便會破格提拔,大膽任用!
比如,他發現某個掌管驛站的小吏,雖然官職低微,但調度有方,將混亂的驛傳系統打理得井井有條,便立刻將其提拔為負責整個涼州驛傳事務的主官!
又比如,他發現某個落魄的秀才,雖然屢試不第,但對涼州本地的水文地理了如指掌,曾寫過關于興修水利的策論,便立刻將其招入幕府,參與制定抗旱救災的計劃!
這種不拘一格、唯才是舉的做法,不僅讓那些被提拔的人感恩戴德,誓死效忠,更是在整個涼州官場和士林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動!
所有人都看到了——只要你有真才實學,肯踏實干事,哪怕出身再低微,蘇大人也愿意給你機會!
這無疑極大地激發了那些有抱負、有能力的人的積極性!
就這樣,通過清除首惡、分化拉攏、大膽提拔這三步組合拳,蘇文在短短的時間內,便以一種強硬而又不失靈活的方式,初步掌控了涼州的地方行政權力!
雖然這個掌控還很脆弱,那些被“戴罪立功”的官員也未必真心歸附,新提拔的人才也需要時間成長……
但至少!
涼州官場那潭死水,被徹底攪活了!
一個以蘇文為核心的、新的權力秩序,開始在這片糜爛的土地上,初步建立起來!
而那位原本應該“一手遮天”的涼州知府王之渙,則被蘇文巧妙地“架空”了。
蘇文并未直接動他(畢竟是朝廷任命的知府,又是第一個上奏災情的,不好輕易處置),但卻將他手中的實權,一點點地剝離,讓他變成了一個有名無實的“空架子”。
王之渙雖然心中不甘,但也只能眼睜睜看著蘇文一步步掌控局面,卻不敢有絲毫異動。因為他知道,只要蘇文愿意,隨時可以拿出他的把柄,讓他步趙同知的后塵!
蘇文,用他那超越時代的政治手腕,成功地在這片絕境之中,為自己……打開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