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雙斧之利,五年大敗
- 大明:開局獲得MC雙穿門
- 四書之
- 2173字
- 2025-04-24 23:56:56
與此同時。
魏國公府。
徐允恭手持鋒利二的鐵斧,回到府內。
雖然不知道附魔,具體會給武器帶來什么樣的特殊效果。
不過,既然太孫說,這是鋒利的附魔。
想來,應該是讓這把斧頭,更加鋒利吧。
就在他準備在府內嘗試的時候,卻被管家叫住。
“大少爺,老爺在書房里等您。”
徐允恭聞言。
便收起物品欄,朝著書房走去。
來到書房里,就見徐達身旁堆放著大量的奏疏。
他倒是習以為常。
“父親,您找我?”
“把太孫教導的如何了?”
徐允恭微微愣了愣。
名義上,他們是進宮教導皇太孫軍事理論知識。
實際上,自然是闖到另一個世界。
他不會說謊,因此,腦子也在不斷轉,想要編撰出一個謊言。
但徐達見徐允恭長時間不說話,抬頭看了一眼。
“怎么?教導皇太孫,壓力過大?”
徐允恭搖了搖頭。
“太孫他很聰明。”
“和太孫相處,并沒有壓力。”
看著徐允恭那般面容,徐達有些意外。
“你們相處才多久,便生出如此好感?”
徐允恭沉默不語。
見狀,徐達便也不再詢問。
而是叮囑道:“教導太孫的任務,不要過于放在心上。”
“太孫愿意學,便教,不愿意,便混混日子就行。”
說完,徐達擺了擺手。
徐允恭拱手告退。
回到自己的庭院中,徐允恭便拿出了朱雄英所賞賜的鐵斧,揮了揮。
手感十分不錯,大小正好,不重不輕。
就是不知道,其鋒利程度如何。
想著,徐允恭便前往了柴房。
正巧,家丁正在用斧頭劈砍木頭。
徐允恭見狀,便說道:“你們退下,這些木頭,我來劈。”
眾家丁雖有不惑,卻也沒有多想。
隨即便離開,只留下徐允恭一人,呆在柴房。
同時,徐達在書房坐了許久,便準備起身在府內溜達。
不知不覺,便路過柴房。
往里瞥了一眼。
不看不知道,一瞥,便看見這劈柴的下人,怎么長得這么像自己兒子?
不對,這好像就是自己兒子。
“這小子,什么時候玩起斧頭了。”
徐允恭和自己一樣,都是玩槍的,其他兵器,涉及很少。
戰場上,考驗的是軍事能力,而非個人戰斗能力。
自然,會些武藝便可以了。
徐允恭揮動著手里的斧頭,只見下一秒。
木頭宛若泥沙一般,被輕而易舉的劃過。
并將石磚,一同劃開。
望著這一幕,徐達心中一震。
“好生鋒利!”
徐允恭也很是驚訝的望著手里的斧頭。
這便是附魔的效果嗎?!
居然連石頭,都能劈開。
徐允恭用力拔出斧頭,只見斧刃之處,沒有半點傷痕。
若是正常的斧頭,劈開在石磚上,定會卷刃。
而這把斧頭,卻完好如初。
當真是神兵利器。
徐達目光炯炯的盯著徐允恭手中斧頭。
心中喃喃道。
“看來,這小子有事情瞞著自己啊。”
“這斧頭,難不成來源于太子府?”
畢竟,徐允恭應該就去了東宮太子府,教導朱雄英。
其余地方都沒去。
況且,徐允恭也是從太子府回來,便多了這把鐵斧。
而后,徐允恭又拿起一片家丁所用的斧頭。
“不知,這兩把斧頭互砍,效果會如何?”
徐允恭隨即拿著兩把鐵斧,相互碰撞。
屋外的徐達,心中也有些好奇。
能夠劈砍石磚的斧頭,能否將鐵也劈開。
下一秒。
鐵斧相撞,帶有附魔的鐵斧,瞬間便鑲嵌在了另一把鐵斧的里面。
只劈開了一半。
雖然只砍斷了一半,但普天之下,已然沒有任何武器,能夠做到。
連鐵斧都能被砍了一半。
試問,天下何等護具,能有鐵斧的硬度?
足以證明,鋒利二的附魔效果,就足以破甲了。
徐達看著這一幕,沉吟良久。
他本想跨入,但想了想,最終還是離開。
并沒有走進去。
徐允恭在試過鐵斧后,便也離開了柴房。
……
翌日。
藍玉和常茂,早早就被朱雄英叫進了宮中。
“雄英,怎么只有我們兩個?”
“徐允恭他們呢?”
只見,朱雄英的寢宮里,只有他們倆,還有朱雄英和朱柏。
朱雄英隨即便將一份奏疏,遞給了藍玉。
“看看。”
藍玉和常茂相視一眼,隨即共閱一份奏疏。
一旁的朱柏也要湊熱鬧。
見狀,藍玉和常茂便低了低身子,三人共閱。
等待片刻后,兩人神色都十分凝重。
“居然損失了七十萬支箭……這下傅友德他們,有麻煩了。”
看著藍玉和常茂的神色凝重。
一旁朱柏有些不解。
“雄英,這件事很大嗎?”
“嗯,聽說皇爺爺已經下詔令,此次運輸火藥的將領和副將全部處死,其余的,則全部降一級。”
比如,千戶降百戶,按照順序降職。
聞言,藍玉和常茂倒是并不覺得有什么意外。
這種事情,不牽連全家,都是好的了。
燒了森林,弓箭,還燒死了一些運輸的兵卒軍戶,還有周遭百姓。
“可我看,朝廷不是已經備至箭矢五百萬支了嗎?”
“只是燒毀七十萬支,不是還有四百三十萬支箭嗎?”
朱柏有些納悶。
七十萬支箭,對比五百萬支箭,貌似看起來損失的,并不算少。
對此,一旁的藍玉解釋道。
“湘王有所不知,之所以,朝廷發動的戰爭,能夠百戰百勝。”
“其中很大原因,便是規劃。”
“對戰局物資的規劃,別看這七十萬支箭矢,對比五百萬不算多。”
“但,實際上,戰爭中所消耗的箭矢,是要遠遠高于預期的。”
“湘王可知,洪武五年,那場大敗?”
朱柏點了點頭。
洪武五年的北伐,是朝廷唯一一次,大敗而歸。
全軍損失慘重,導致后面幾年時間,都沒有發動大規模的戰爭。
“這場戰爭,雖然我藍玉有冒進的原因,但其實,是朝廷并沒有對戰爭軍備,做好提前的預計。”
“就拿箭矢為例。”
“當時朝廷備至的是三百萬支箭矢。”
“但我們打著打著便發現,三百萬支箭矢,根本不夠用。”
“湘王應該清楚,在草原上,箭矢不夠,會面對什么局勢。”
“也是此戰之后,皇上規定,每逢大戰,箭矢數量,必須在五百以上,以防萬一。”
“云南的情況,比草原還要復雜,箭矢若不夠用,恐怕會造成洪武五年的局面重現。”
打仗,打的就是軍需。
誰能的后勤保障能力更強,誰就能贏。
況且,攻城方,本身就要處于劣勢。
所消耗的箭矢數量,更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