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張仲景
- 三國:開局呂布,我成了東漢魅魔
- 癔癥熊貓人
- 2638字
- 2025-04-13 16:33:33
東漢末年,可以說是整個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一段時期。
至三國中期,全國人口由漢和帝時的五千六百萬,銳減至晉初的七百余萬。
兵燹之外,瘟疫亦如影隨形。
軍行所至,多有疫癘傳染,傳染之速,蔓延之廣,令無數百姓與士卒殞命溝壑。
彼時醫術有限,疾疫難醫,凡一營染病,往往數日之間蔓延全軍,死者如積薪。
百姓之家,一旦有人染癘,便被驅逐村外,不得葬送,白骨裸于野外,烏鴉盤旋而上,畫出一幅人間煉獄般的景象。
呂布自然不想這一切,發生在他治下的徐州。
根據剛才士兵匯報,這次瘟疫主要發生在廣陵治下的平安縣。
呂布覺得還是要自己親自前往一探究竟。
可是此時,軍中各將領都在忙著排查自己的士兵,對軍中營帳各處進行消毒。
呂布思索片刻,決定帶徐盛一起去解決此事。
至于為什么不帶黃忠,他畢竟年齡較大,抵抗能力不如年輕人。
呂布讓人備好馬匹,只帶了徐盛與十余名親兵,人人皆以布巾纏口,布中浸以烈酒,以抵瘟氣。
眾人自下邳出發,沿官道向東南疾馳。
徐盛騎在最新裝備了馬蹄鐵的戰馬上,不由感慨道:
“主公,這馬蹄鐵真是神器。”
“有了這玩意,馬匹幾乎不用休息。”
呂布微微頷首,道:
“這樣看來,我們大概一天一夜就能趕到平安縣了。”
眾人一路狂奔,每至一處縣城,呂布便打探一番。
令人欣慰的是,這幾地無大疫爆發。
徐盛見狀,道:
“主公,此疫當尚未廣泛蔓延,若能及時控制,或可杜絕后患。”
呂布微微頷首,心中暗松一口氣:“但愿如此。”
終于在第二日晌午,眾人抵達廣陵治下的平安縣。
然而未入城,便聞得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刺鼻的焦臭氣息。
遙望城頭,竟無旗幟,亦無守卒。
城中街道滿是黑灰與死尸,尸體被草席或破布掩蓋,堆在街角巷口,焚燒未盡,焦肉之氣撲鼻而來。
城內一片死寂,偶有哭喊哀嚎,聲如鬼泣。
屋舍多緊閉門戶,偶見人影探首,皆眼神驚恐,如見鬼神。
呂布一行人行走于街道,不由心生膽寒,手不自覺捂緊口鼻。
突然,呂布見街尾處有一行壯漢,也口戴布條,正在維持秩序。
他們身扛糧食,正在給各家分食物。
忽然一人對一中年漢子叫道:
“張醫師!這邊有個女子倒在地上了!”
張醫師?
張仲景?!
呂布聞言,精神一振,急忙策馬上前。
要知道,作為三國三大神醫之一的張仲景,他所著的《傷寒》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而且,他作為主攻疫病的大師,在這個時代,是非常重要的人才!
只見那被喚作“張醫師”的中年人身穿青色直裾,腰束布帶,滿眼血絲,神情沉凝。
他聞聲奔至女子倒地處,立刻蹲下探脈,低聲詢問女子狀況,動作極其熟練。
呂布翻身下馬,快步走近,拱手問道:
“閣下可是號稱‘醫圣’的張仲景?”
那人被呂布嚇了一跳,他拱手道:
“不敢當‘圣’字。仲景不過讀書人,嘗試救人性命而已。”
“在下張機,字仲景,本于此游歷,恰逢疫發,便暫居救治。”
張仲景說罷,拱手行禮,神情卻不無憂色。
呂布點了點頭,道:
“張機之名,久聞于耳。今日一見,果然當得起‘懸壺救世’四字。”
張仲景見呂布儀表不凡、威嚴內斂,又聽其語氣中頗有敬意,疑惑問道:
“不知將軍尊姓大名?此處正爆發瘟疫,如果無事,還是盡快離開為上!”
呂布道:“本將呂布,字奉先,現任徐州牧。”
張仲景聞言一驚,旋即躬身施禮,道:
“原來是呂公,怠慢之罪,還請恕罪。”
呂布擺手道:
“張醫師不必多禮,如今疫災當前,何須拘泥俗禮。我來,正是為此疫之事。”
張仲景忙道:
“將軍既至,愿聽在下一言。”
“此地瘟疫蔓延極快,百姓多已困頓。雖然我等竭力施治,但藥材緊缺,糧食更是告罄。”
“若能得軍中支援,輸送糧草與藥材,則此疫可控,否則……恐怕平安上下,不日便成死城。”
呂布點點頭,他安排手下士兵速度前往附近郡縣求援,盡快調一些糧草藥品來支援平安縣。
張仲景正欲感謝之際。
忽然聽得身后有人驚呼:“主公,這女子醒了!”
呂布與張仲景一齊轉頭,只見那先前倒地的女子緩緩睜開雙眼,目光尚顯茫然,唇齒微動,卻無聲出。
張仲景趕忙跪下探視,皺眉道:
“虛弱至極,氣血兩虧。能醒已屬奇跡。”
女子似乎聽見有人言語,目光緩緩聚焦,看清呂布后,忽然淚水滾落,啞聲開口:
“你……你是呂布將軍?”
呂布微愣,點頭道:“不錯。你是……”
女子喘息片刻,低聲道:
“我是蔡邕之女……蔡琰。我父說此世將亂,唯將軍有護世之命,特命我來投,托我向你傳一句話。”
蔡琰?這是蔡文姬?
呂布眼神微變:
“蔡邕……那是當世大儒,曾為司徒。你說他命你來投我?”
蔡文姬輕輕點頭,聲音如風中殘葉:
“我父善卜,曾觀星象變動,言大疫將起,妖氣橫生,而將軍星象奇特,生于血戰之中,卻有一線蒼龍氣,乃亂世之中少有的‘轉命’之格。”
“他說:‘若能隨呂布,或可于大亂中存身。’”
呂布聽罷,一時沉默,半晌才喃喃道:“你父既通天象,為何不自保?”
文姬苦笑一聲,淚水再落:“他……已不在人世。”
此言一出,呂布與眾人為之一震!
張仲景輕嘆一聲,默默將一條干凈的熱布巾蓋于女子額頭,低聲道:“她體虛未復,不宜多言。”
呂布心緒沉重,轉頭看向張仲景,道:
“此女既為蔡邕之女,又值此亂世,我自當護她周全。”
“我先遣人護她回下邳靜養,待徐州安穩之后,自當妥善安置。”
張仲景點頭:“如此甚好。將軍可放心,我會留守此地,直至瘟疫徹底消散。”
呂布沉聲點頭道:
“張醫師此言,令人敬佩。待疫散之后,若愿入我帳下,某必以上賓禮待。”
見呂布拉攏他,他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說待此疫徹底平息,再行考慮去留之事。
呂布也不再強求,轉頭吩咐徐盛:
“命人將蔡姑娘送往下邳靜養,令醫師細心照料,萬不可有誤。”
正當張仲景想恭送眾人離開時,呂布突然回頭對他說道:
“此疫流行,多由風寒暑濕之邪入體,先中皮毛肌腠,漸入臟腑,若不及時以麻黃、桂枝、柴胡之屬解表發汗,則邪氣內陷,難以轉圜。”
張仲景聞言大驚,猛然抬頭,道:“將軍……你說的,是……?”
呂布不等他說完,又道:
“若有寒熱往來、胸脅苦滿,當以小柴胡湯調和少陽;若腹痛泄瀉、身寒肢冷,可用理中湯溫中祛寒。”
張仲景滿面震驚,失聲道:
“此乃我方潛思所得,尚未著書……將軍怎會知曉如此分辨六經之法?”
呂布卻只是淡淡一笑,道:
“我曾夢見蒼龍入懷,有老者授我醫卷,自稱‘天醫’,言亂世之中,唯仁心與鐵血不可棄。”
“今日所言,若能救人,便不枉我一夢。”
張仲景凝視呂布良久,終是深深一揖,鄭重道:
“仲景……今日,算是信了星象之說了。”
呂布一擺戰袍,轉身上馬,回首向張仲景拱手:
“張醫師,下邳之門,常為你開。”
“保重。”
張仲景望著他遠去的背影,久久不語,良久方低聲自語:
“此人……真是那亂世中的轉命之星么……”
而在他懷中,緊握著一本尚未成書的醫簡,紙頁之上,赫然寫著五字——《傷寒雜病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