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小雙、徐雙和太陽
“段十一是里面一個角色,他是那種有些內向,不知道怎么主動跟人打交道的人。從小便認識徐雙,她是個話很多的小孩。對他來說,當他聽到有人把徐雙比作夏天的時候,他想的是,她比一整個夏天都要熱烈,她是太陽。”
“唉,我想寫小雙和徐雙就是因為在我眼里劉佳悅也是這樣的。”
好久不見,最近有點忙。其實這篇從30號寫到現在,想磨好這一篇,所以重新看了很多遍佳悅的《黃岡河!你走慢一點啊!》
其實在3月26號晚前我并沒有完整了解過“徐雙”的故事,可能是小雙和徐雙都有一個雙,莫名就覺得很像。想象中的徐雙也長小雙自設那樣。現在想來,或許閱讀理解并不過度解讀——如果海洋是天空的鏡子,那佳悅的鏡子就是徐雙。
佳悅說,徐雙是一個很熱列很熱列的少年,給徐雙的形容是“春日載陽,福履齊長”,是一個圍繞親情和成長的故事。我不太清楚佳悅有沒有在平臺上發表文過徐雙的故事,所以不劇透太多,只分享幾個我覺得很萌的點。
徐雙身上有現實難以做到的灑脫,世界不公,那就遺忘世界,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她圍繞“少年感”一詞誕生,讓少年氣掙脫了性別的束縛,劉佳悅也是不能被定義的。徐雙原本是長發的形象,因為賭約利落的剪了短發,我喜歡這種說一不二。如果徐雙要有一個實體形象,也許會是我置頂那張酷酷的“佳悅學姐”。
佳悅筆下的故事很多都發生在臨江市,她說是因為有一段時間我一直以“臨江苑”代稱她。她去年10月29日給我傳過一張紙條,是她那個月的第一張摸魚,背面寫著:我們也許不是誰“最“重要的朋友,但我們有很多我們覺得重要的朋友。至少有很多很多個瞬間,都在被重要的人在意著,要記得值得開心的是,我們在“在意”著。所以,我們還活著。(不是雞湯,我真這么想)。 155天后的我不太記得當時為什么不開心了,好像是因為跟朋友鬧矛盾了。但不會忘記的是,友誼乃至人生生的必修課是成長。
生離死別對小孩來說或許遙遠又漫長,所以太奶奶去世的時候,長輩跟小徐雙說太奶奶從黃岡河去天堂享福啦。黃岡河,你走慢一點啊,年幼的孩童擔心遠行的親人會想家。26號那天晚上佳悅在對面宿舍連我的熱點,圖片傳的斷斷續續,整個故事像實時連載的。看到這里,我當時說,很鄉土下了,然后這一篇的最后一張圖是爺爺替學架子鼓的徐雙報名參加村里游神的鑼鼓班,還說丟徐雙不去的話他在伯公面前沒面。就,你們知道嗎,很濃厚的劉佳悅風格了,雖然徐雙很崩潰洋樂器跟鑼鼓不一樣但我滿腦子都是劉佳悅臭屁時的激動樣。
下課了,那就先先寫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