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論

一 選題緣起

慈善救濟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歷代大凡比較圣明的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穩定社會,在國家面臨災難時,他們通常會采取一些救濟措施。雖然這些活動具有強烈的國家行為色彩,但是在他們的號召與帶動下,社會上很多比較富裕的士紳也開始舉辦慈善活動,他們成為政府救濟活動中的有益補充。近代以來,在那些較早開放的城市,人們的思想受到外來沖擊更大。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作為西方社會思想一部分的慈善救濟思想逐漸被部分人士所認知、接受,并付諸實踐。受外來慈善救濟理念的影響,中國本土固有的慈善社團為了更好地發揮慈善救濟的功能,它們在社團的組織、經營理念及慈善活動的開展中漸漸地吸收西方社會的一些思想,開始了自身的蛻變,它們沿著從傳統向現代化的方向演進。在慈善救濟活動中,傳統社團與近代社團開展了密切的合作,它們共同參與到近代天津社會慈善救濟活動當中。各慈善社團的救助活動給那些因饑寒交迫處于死亡邊緣的貧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幫助,同時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希望。

中華民國從1912年建立到1949年,存在了近40年。它的歷史雖然是人類歷史長河中極短的一瞬,但就其社會歷史活動方面的變遷而言卻是相當劇烈的。就慈善救濟理念的角度而言,38年的民國史是中國慈善救濟思想發生大轉折大發展的時期,也是中國慈善走向現代化的關鍵時期。中國歷史經過幾千年的演變發展,清末閉關鎖國政策遭到破壞,傳統慈善救濟思想在中外各種因素的沖擊之下開始發生了變化。清朝覆滅后,繼之而起的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迫于各種社會壓力,更是從尋求加強自身統治的目的出發,開始在社會慈善救濟方面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終于在20世紀30年代初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形式上比較完整的慈善救濟制度。

天津是近代較早開埠的城市之一。隨著《北京條約》的簽訂,天津作為通商口岸正式開放。各帝國主義國家紛紛把侵略的觸角伸向此地。作為北方重要的通商大埠,它吸引了各地商人紛紛前來從事各種貿易活動,天津商業出現了較為繁榮的局面。但是,近代以來,天津和全國其他地區一樣,也面臨災荒的襲擾。民國時期,天津作為政治中心北京的門戶,更因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而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不時來臨的戰爭與災荒給天津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嚴重干擾了整個天津社會農業活動、商業活動以及工業活動的正常運行。近代以來,從總體上來觀察,整個社會生產力依然處于十分低下的水平,人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很脆弱。作為重要的貿易港口、京畿門戶,天津社會穩定與否直接牽動著作為政治中樞的北京。在這種情況下,保持天津社會的穩定與發展,成為統治者一項重要的舉措。

作為較早開放的城市之一,西方侵略者紛至沓來并在天津建立了各自的租界。義和團運動以后,《辛丑條約》規定天津三十里以內中國軍隊不得駐扎,這使得天津成為帝國主義統治者爭相瓜分的理想之地,最終在天津形成了九國租界的局面。天津成為當時中國擁有租界最多的地區,也成為帝國主義以及近代反動軍閥相互勾結策劃各種陰謀活動的大本營。帝國主義侵略者為了保持租界的穩定與繁榮,加強了對租界的建設。西方的一些先進理念與思想伴隨著天津城市現代化的進程而廣為傳播。租界成為閉塞的中國人睜眼看世界的又一個窗口。西方慈善思想作為一種進步的思想理念為人們所認可與接受,這期間西方人為緩和中國人民同他們的敵對情緒,也紛紛舉辦了一些慈善事業,這些事業從某種程度上也影響著近代天津社會,使人們認識到了慈善救濟在社會中的重要意義。維持社會秩序正常運轉,穩定人們的社會生活。

天津開埠通商后,早期富裕起來的商人連同從封建社會中蛻變而來的士紳,秉承了中國早期的慈善思想,并在西方近代慈善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慈善行為的現代化轉變。每當災荒或戰爭發生時,這些富有慈善之心的富裕士紳及商人群體,包括那些在他們帶動并潛移默化影響之下的其他社會階層也積極投入到慈善的行列。可以肯定地說,民國天津的災荒史同時也是一部民國天津的慈善救濟史。

慈善史的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興起后,方興未艾。學者們就近代慈善救濟活動展開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與歷史學其他研究領域所取得的成果相比,這些研究還顯得相對不足。區域慈善史方面的研究也顯得薄弱。天津作為北方極具典型特征的城市,慈善活動也極具特色。民國時期天津不僅涌現出了大批的慈善家,而且成立了數量眾多的慈善團體,他們活躍在近代災荒慈善救濟的舞臺上,他們的慈善活動伴隨著慈善事業的現代化步伐,開始有了新的內容和形式。此時的慈善救濟已不再局限于大城市,而是向著鄉村延伸,更為可貴的是天津的慈善活動也不再局限于天津本地,而是擴展到了全國各地。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天津慈善社團對1928年至1930年西北災荒的救助活動。災荒消息一經傳來,在熱心人士的倡導下,立即引起了慈善家及各慈善團體的熱切關注,作為有著廣泛影響的輿論宣傳媒體《大公報》與《益世報》等報刊都對此進行了積極的宣傳。在它們的宣傳帶動下,天津社會各界掀起了賑濟西北災荒,特別是救濟陜災的熱潮。繼之,遼寧也發生了罕見水災,作為賑濟陜災的重要社團——西北賑濟委員會又馬上開始籌備遼寧水災賑濟,如同陜災救濟一樣,慈善家們為籌集捐款不遺余力,他們甚至還到外地宣傳,廣泛聯系各地的慈善團體。他們的這些活動,無形之中也帶動了外地慈善事業的積極開展。筆者在查閱報刊資料的過程中,每當看到這些慈善救助活動中所涌現出的一個個慈善家,常常被他們的行為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們的形象時常浮現在筆者的腦海里。歷史已經過去,也許人們已經忘記了他們,但是他們的思想卻得到了傳承,令人欣慰。當今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上依然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在目前我國貧窮還不可能很快得到徹底解決的國情下,社會還需要慈善,我們必須弘揚樂善好施的慈善精神。翻開歷史塵封的記憶,今人有責任去書寫這段歷史上的慈善活動,弘揚慈善家們的精神,這也是個人選擇慈善社團進行研究的一個重要原因。

國內有的學者指出民國時期慈善事業運行中存在著諸多問題,特別是政府的慈善救濟活動存在諸如貪污、營私舞弊等。但是,通過對民國時期天津災荒救濟過程中各種慈善活動的考察,筆者認為民國時期天津的慈善活動和其他地區相比要稍好些,救濟到位,貪污腐化在政府及社會各界人士的監督下很少發生,慈善團體運行機制基本上沿著良性路徑發展。在各種災害面前,難民得到了盡量的安排與賑濟,政府與民間慈善團體的賑濟活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歷次災荒與其他地方相比,天津災荒中死亡人數都較少,救濟較為及時,救濟面之廣,歷次救濟時間之長,都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得到了上至國家高層統治者下至普通人民的充分肯定。也正是由于政府和各慈善團體的救助活動,使得天津社會基本保持了穩定有序發展的良好趨勢,民國時期天津的經濟發展也較為迅速。作為一種互動效應,商業、工業、金融業及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所帶來的社會財富反過來又為天津慈善救濟活動提供了一個堅強有力的后盾。

與全國其他地方慈善研究相比,天津慈善事業的研究有必要進一步的深入。我們應該好好地整理近代天津災荒史,從各種災荒救濟的慈善活動中,探求慈善救濟的運行機制,慈善活動成功運作的原因,總結成功得失。在現代化迅猛推進的今天,考察歷史上各個階段的慈善活動,揚棄那些慈善救濟活動中存在的不和諧音符,總結先前的成功經驗,為我們提供有益的借鑒,使我們當前的慈善事業在運作中更好、更健康、更有效、更及時,從而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慈善救濟之路,具有重要的意義。

學者曾桂林認為:“慈善事業的地域性特征是隨著地域變化而變化的,不同的區域,其慈善組織的類型、數量、善款來源等方面有較大差異,由此所形成或反映的慈善事業地域特征自然也有差別……區域慈善史作為一個新興的研究課題,雖然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果,但遠未臻于成熟,基本上仍屬起步階段。”[1]天津有著悠久的歷史,作為漕運、河運的重要中轉基地,早期就開始出現了經濟的繁榮局面。天津作為拱衛統治中心北京的重要門戶,歷史地位優于其他各地。近代隨著西方列強入侵和開埠通商,天津迅速成為華北的經濟、商業、交通運輸中心。加上近代社會變遷的劇烈運動,天津成為在朝重要官員及封疆大吏們除了北京之外的首選寄居之地,清末民國來天津做寓公的政府官員不計其數,同時天津還云集了眾多社會賢達。這些都為近代天津慈善事業的舉辦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從而使得天津成為近代華北地區慈善事業開展最為活躍的城市之一。天津慈善事業的開展對推動北方慈善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

關于慈善的研究從研究時段上看,斷代研究較多,斷代的研究又主要集中在明清,民國時期慈善研究顯得薄弱,特別是區域史的研究也僅僅集中于經濟發達的江南地區。天津是華北地區的經濟商業交通中心,戰略要地。鑒于天津城市地位的特殊性,近代天津慈善事業發展的典型性,天津慈善事業在全國慈善救助中的重要性與其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性,民國時期天津慈善救濟事業研究的相對薄弱性,選擇這樣一個題目進行研究,力爭更好地還原天津慈善活動的歷史,可以為當今慈善事業的順利開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潭市| 许昌市| 西城区| 北宁市| 洞头县| 庄浪县| 颍上县| 宜宾县| 察隅县| 商南县| 克什克腾旗| 杭锦后旗| 磴口县| 农安县| 乌兰察布市| 呼伦贝尔市| 黄浦区| 梅河口市| 黔西| 阿鲁科尔沁旗| 长岭县| 突泉县| 东乡| 南华县| 泌阳县| 邵武市| 顺义区| 宁化县| 肇州县| 射洪县| 鄂州市| 方正县| 福鼎市| 宜昌市| 双鸭山市| 石门县| 乌苏市| 通化市| 武强县| 东辽县| 呼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