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夸進了嬴政的心坎里,但這番話也讓嬴政明白了扶蘇所求。
嬴政沒有立刻開口,而是看著扶蘇、心頭權衡。
就算只是為了能改改扶蘇的性子,嬴政也樂于成全扶蘇的訴求。
但扶蘇此求事關重大,甚至可能會為大秦藏下一窩蟻穴,在未來的某一天蝕透大秦保護社稷的圍堤,讓大秦社稷崩于風雨之中。
嬴政不能不慎重!
韓倉壓根沒聽出來扶蘇還有訴求,韓倉只是覺得扶蘇在狂夸嬴政、無甚大事,便趁嬴政沒說話的空檔說出了腹中不解:“以秦人為主、胡人為輔,再加秦犁為佐,就能在如此時間內開墾出三千余頃耕田?”
“若是那二十八萬余胡人皆是秦人,這確實輕而易舉。”
“但那二十八萬余胡人只是胡人而已,胡人如何能懂耕作?”
扶蘇理所當然的說:“胡人也是人,如何會不懂耕作?”
韓倉解釋道:“將軍或許不知,以往秦、趙、燕等諸國捉到胡人后,會擇其精壯祭與歷代先王,余者盡數制成閹人,樣貌端正無異味者用于服侍貴人,余者用于牧養牛羊,從未有胡人可供耕種。”
“古往今來,多有蠻夷化為華夏,但即便是化為華夏之蠻夷亦厭耕作,于國無用!”
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東夷人。
自從周朝初年起,東夷人便開始與華夏展開了碰撞和融合,但直至千年后的西漢時期,東夷地區依舊與其他地區格格不入,甚至拐帶著與東夷深度融合的齊人也以練武逞兇為榮,以勤懇耕作為恥,成了西漢的心頭大患。
也正是一個個歸附民族的表現讓各國都認定了異族可以用來牧養牛羊、伺候貴人,但卻學不會種地。
否則散落在華夏邊境線上的異族早就被各國拐回本國當奴隸了!
扶蘇耐心的說:“起初,孤只是令秦人開墾田畝,令胡人跟在秦人身后撿拾散落在地里的石頭。”
“這對于任何人而言都并不難,無須教學,胡人便能開始勞作,節省大量民力。”
韓倉認同點頭:“撿拾石頭,確實不難。”
“莫說是人,便是些聰穎的猴兒也能完成此事。”
扶蘇繼續說道:“于勞作間隙,孤便令善耕秦人教導胡人開墾農田、耕作種植的技術。”
“每一次只教些許,令胡人學習、嘗試。”
“孤亦會率軍中將領教導胡人大秦禮儀、律法,并以圣賢言教化胡人。”
“如此數月之后,胡人耕作之術雖然還遠遠比不上秦人,但其開墾之力已可堪大用!”
韓倉:?
本官剛剛是走神了嗎?教學進度跳躍的這么快的嗎?
韓倉不確定的追問:“如此數月之后,胡人就學會開墾田畝了?”
扶蘇頷首道:“便是如此。”
這一次,其他重臣眼中也都浮現出錯愕的目光。
能用幾十年的時間教會胡人墾荒,已是大功一件。
能用十幾年的時間教會胡人墾荒,史書都會記下一筆。
但你說你只用了幾個月就教會了胡人墾荒?
李斯不禁接口發問:“區區數月時間,怎么可能讓所有胡人都學會開墾田畝!”
扶蘇坦然又誠懇的說:“胡人也是人,數月時間足以讓一名從未接觸過耕作的秦人學會墾荒,如何教不會一名胡人?”
在扶蘇看來,各國之所以沒讓胡人學會耕地,只是因為各國統治者都默認了胡人不會種地,再加上胡人牧養牛羊的能力確實優秀,所以各國都不會花心思教胡人耕地,而是安排胡人去放牧。
但扶蘇卻很清楚,早在漢武帝時期,匈奴漠北地就已有數千頃耕田、農戶數萬,至唐朝時,各個蠻夷番邦都在或多或少的耕田種地,還曾向他求請優秀糧種。
扶蘇知道胡人能學會開荒種地,扶蘇認真教了胡人該如何開荒種地,胡人就學會了開荒種地。
就是這么簡單。
見李斯又欲駁斥,扶蘇主動補充道:“若是有胡人耗時數月依舊學不會墾荒,孤以為其必是不愿歸附大秦、不愿化作華夏之民,其請降之姿亦是偽裝。”
“如此厭棄華夏之夷狄,自當殺之!”
“殺盡所有厭棄華夏的夷狄后,余下胡人便皆是心向華夏的胡人,皆會認真學習墾荒之術,自然只需要數月就能學會。”
嬴政:?
群臣:??
李斯:???
只給胡人幾個月的時間學習墾荒技術,如果學不會的就都殺了?
這就是你所謂的仁德教化之術?
與這仁德教化之策相比,本官突然覺得本官修訂的律法遠遠算不上嚴刑峻法,而是理應被稱作寬政緩刑!
就連嬴政也不禁發問:“汝就是如此教化胡人的?”
扶蘇誠懇的說:“正是。”
“兒臣以為兒臣之所以能教化胡人,一在于父皇和輯百越之策為兒臣指引了明路,二在于兒臣始終視胡人為人!”
嬴政輕笑搖頭:“朕以為,還有其三,便是恩威并施,對否?”
扶蘇拱手:“父皇慧眼!”
嬴政又思慮片刻后,沉聲道:“教化之功,向來是文治大功。”
“今扶蘇為大秦立下如此大功,朕理應重賞,而不是毀了此功。”
“既然這些胡人能學會開墾田畝、為秦所用,朕也不吝于將其視做秦人!”
“傳朕制!”
“凡是通曉開墾、耕作之術,又于秦有功、心向大秦、愿遵大秦風俗之胡人,在由軍中將領、地方官吏核驗過后可簿籍為庶民,自稱秦人!”
有和輯百越之策為先例,再加上扶蘇極盡所能的稱贊誘導,嬴政心底對胡人的抗拒已經不再那么堅決。
胡人能學會開荒的事實更是壓倒嬴政心頭天秤的最后一根稻草!
只要能開荒、能種地、能給大秦交糧食,就算是夷狄胡人又如何?朕也不是不能捏著鼻子承認他們是人!
扶蘇臉上涌出由衷的笑容,轟然拱手:“父皇,大仁!”
而后扶蘇轉身面向身后胡人高呼:“陛下已賜汝等秦人身份,汝等還不速速謝恩?”
數萬名簇擁在附近的胡人盡皆大喜,趕忙學著扶蘇的樣子拱手高呼:“拜謝陛下!”
嬴政給予他們的是秦人的身份嗎?嬴政給予他們的是活下去的機會!
不少胡人甚至是喜極而泣,但他們的目光卻沒有看向嬴政,而只是遙遙望著扶蘇的身影,眼中充斥著真摯的感激和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