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名聲在外了
- 鑒寶:誰撿漏只撿國寶啊?
- 邩鳥無敵
- 2281字
- 2025-04-11 00:01:00
王建國,這位見慣了大風大浪,執(zhí)掌國家頂級博物館的館長,此刻雙手微微顫抖,嘴唇翕動了幾下,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他看向那兩柄靜靜躺在錦盒中的古劍,眼神復雜到了極點,有震撼,有狂喜,有敬畏,甚至還有一絲……虛幻感。
秦明已經(jīng)徹底石化了。
他腦子里一片空白,只剩下“干將莫邪”四個字在反復回蕩。
他之前覺得這劍是重大發(fā)現(xiàn),但萬萬沒想到,會“重大”到這種顛覆認知的程度!
老李和嚴肅臉專家互相看了一眼,都在對方眼中看到了同樣的駭然和茫然。
青銅柄嵌鐵劍已經(jīng)是國寶級,現(xiàn)在銘文直接證實是干將莫邪……這已經(jīng)超出了國寶的范疇,這簡直是……活著的傳說!
直播間此刻如同火山爆發(fā)。
“臥槽臥槽臥槽!干將莫邪?!真的假的?!”
“我沒聽錯吧?語文課本里的那個干將莫邪???”
“主播!!!你到底是什么神仙啊!!!這都能讓你撿到???”
“這已經(jīng)不是撿漏了,這是把神話傳說給刨出來了啊!”
“我的天,我現(xiàn)在相信主播之前說的,故宮都不一定夠級別了……這玩意兒,誰敢估價?”
“我現(xiàn)在只想知道,主播,你把干將莫邪捐了,國家打算怎么獎勵你?(星星眼)”
良久,王建國才緩緩吐出一口氣,努力平復著激蕩的心情。
他轉(zhuǎn)過身,鄭重地看向周先文,眼神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認真和感激。
“周先文同志,”他的聲音依舊有些發(fā)飄,但語氣無比誠懇。
“我……我代表國家歷史博物館,不,我代表國家,代表所有致力于研究和保護中華文明歷史的同仁,向你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
他深深地向周先文鞠了一躬。
秦明、老李、嚴肅臉專家,以及那幾位修復師,也都同時向周先文深深鞠躬。
這一拜,拜的是周先文的慷慨無私,更是拜他對中華文明傳承做出的巨大貢獻。
周先文連忙上前一步,虛扶起王建國:“王館長,各位專家,使不得,使不得!我早就說過,這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貝,它們屬于這個國家,屬于全體人民。”
“我只是恰逢其會,做了個傳遞者而已。能讓它們重現(xiàn)于世,得到最好的保護和研究,才是最重要的。”
他的話不卑不亢,平靜而真誠。
王建國看著眼前這個年紀輕輕,卻有著如此胸襟和氣度的年輕人,心中贊嘆不已。
他知道,這份功勞,周先文當之無愧。
“好!說得好!”王建國拍了拍周先文的肩膀。
“周先文同志,你的高風亮節(jié),我們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關于捐贈的后續(xù)事宜,我們會立刻啟動最高規(guī)格的流程。請你放心,國家絕不會忘記你的貢獻!”
他轉(zhuǎn)向秦明:“秦明,立刻準備最高等級的捐贈證書和相關文件,所有手續(xù),務必以最快、最嚴謹、最符合規(guī)定的方式辦好!”
“同時,立刻上報,將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通報給相關上級部門!”
“是!館長!”秦明立正應道,激動得滿臉通紅。
接下來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
在無數(shù)直播間觀眾的見證下,周先文配合著博物館方面,完成了初步的捐贈手續(xù)。
雖然正式的鑒定、評估、定級還需要一個復雜的過程,但干將莫邪雙劍入藏國家歷史博物館,已成定局。
當周先文拿著那份印著國徽,由王建國親筆簽名的最高等級捐贈榮譽證書,走出國家歷史博物館時,已是夕陽西下。
他回頭望了一眼這座莊嚴的殿堂,嘴角微微上揚。
今天這波,穩(wěn)了。
至于直播間里那些刷屏的“主播求嫁”、“主播大腿缺掛件嗎”之類的彈幕,周先文只是淡定一笑。
“基操,勿六,皆坐。”
周先文手里攥著那份薄薄卻分量十足的榮譽證書,紙張的觸感細膩而堅韌,邊角帶著打印后的輕微毛糙,國徽的燙金在余暉下閃爍著內(nèi)斂而莊嚴的光芒。
他沒有打車,也沒有擠地鐵,就這么不緊不慢地沿著人行道往回走。
這份證書,與其說是獎勵,不如說更像是一個里程碑,一個他與這個世界,與這個時代深度鏈接的證明。
從默默無聞的畢業(yè)生,到震驚全國的國寶捐贈者,不過短短一天。
這種轉(zhuǎn)變帶來的沖擊,若是換了旁人,怕是早已心潮澎湃,找不著北了。
但周先文只是覺得,嗯,還挺有意思的。
口袋里的手機從離開博物館大門的那一刻起,就沒消停過,震得他大腿外側(cè)都快麻了。
他掏出來瞥了一眼,屏幕上密密麻麻全是未讀消息和未接來電的提示。
有大學同學發(fā)來的震驚表情包和一連串問號,有輔導員小心翼翼的求證信息,還有幾個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發(fā)來的“小文啊,出息了啊”之類的感慨。
更多的則是陌生號碼和社交軟件上不斷冒出的好友申請。
直播的影響力,比他預想的還要大。
他隨手點開一個同學群,里面正以每秒十幾條的速度刷新著。
“臥槽!周先文!真的是你小子?!”
“直播我看了!牛逼!給跪了!”
“文哥!你還缺腿部掛件嗎?會喊666的那種!”
“所以,上次聚會你說你在‘研究歷史’,就是研究這個???”
“國家給了多少獎勵?透露一下唄?(壞笑)”
周先文挑了挑眉,手指在屏幕上敲了幾個字,想了想又刪掉,最后只發(fā)了個微笑的表情,然后默默將手機調(diào)成了靜音模式。
世界紛紛擾擾,他自巋然不動。
解釋?
沒必要。
炫耀?
更不需要。
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說再多也是徒勞。
路過一個街邊的小吃攤,炸串的香味勾得他肚子有點餓了。
他停下腳步,看著攤主大叔嫻熟地翻動著鐵板上的魷魚須,油星滋滋作響,孜然和辣椒粉的香氣混合在一起,充滿了市井的煙火氣。
“老板,來兩串魷魚須,一串面筋,一串魚豆腐,多放辣。”周先文聲音平和。
“好嘞!”攤主大叔手腳麻利,很快將炸好的串刷上醬料,撒上調(diào)料,用一個小塑料袋裝好遞給他。
周先文掃碼付了錢,捏著溫熱的塑料袋,一邊慢慢吃著,一邊繼續(xù)往前走。
滾燙的魚豆腐燙得他吸了口涼氣,辣味直沖腦門,卻異常過癮。
這種感覺很奇妙。
幾小時前,他還置身于國之重器的光環(huán)之下,與頂級專家學者談笑風生;
而現(xiàn)在,他就像這座城市里任何一個普通的下班族一樣,站在街頭,吃著幾塊錢的炸串,感受著平凡生活的真實觸感。
他并不覺得割裂,反而有種莫名的踏實感。
這時,腦海中那個許久沒有動靜的系統(tǒng)界面悄然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