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
- 紅樓霸業(yè):遼東陣斬奴兒哈赤開始
- 如果說丶
- 4101字
- 2025-04-17 10:38:23
賈母猛地一顫,急忙問道:
“這,這難道還會有類似的事兒發(fā)生?”
賈敬擺了擺頭道:
“還不清楚,小心駛得萬年船!恩侯(賈赦表字)和存周(賈政表字)最近也別往外跑,先寫份奏折遞到宮里,就說我悲痛過度,沒力氣操辦喪事,你們得留在家里搭把手。”
賈赦和賈政應了聲,就算沒有別的顧慮,他們也得留在家里幫忙。
雖說這兄弟倆之間的矛盾已無法化解,但和賈敬的關(guān)系都挺不錯。
再者說,去世的畢竟是他們的侄子侄孫,哪能坐視不管呢?
尤氏、可卿、王熙鳳、李紈等人帶著姑娘們站在后面,大氣都不敢出。
這時候,就連向來潑辣的王熙鳳都不敢隨意開口,規(guī)規(guī)矩矩地站著。
小惜春躲在迎春身后,怯生生地探出一只眼睛,有些陌生地瞧著賈敬。
她其實盼著賈敬能看向她,認出她,然后跟她說上幾句話。
沒錯,哪怕只是奢望,也只敢奢望賈敬能跟她說上幾句話。
因為自打有記憶起,她連這位生父的模樣都是頭一回見。
迎春好似察覺到了小惜春那糾結(jié)的心思,回過手握住小惜春的小手捏了捏。
小惜春咬了咬嘴唇,又瞅了瞅賈敬,最后滿心失望地整個身子都藏到了迎春身后……
賈敬完全沒留意到自己女兒,或者說壓根就沒把她放在心上。
他凝神思索了一番,低聲說道:“把最近朝堂上的事兒再跟我講一遍,尤其是沈丞那個老匹夫的反應!”
賈政怔了怔,把之前知曉的情況又復述了一遍。
他品階不夠無法上朝,所知道的也都是史鼐史鼎回來講的。
見賈敬雙眼又習慣性地瞇縫起來,賈赦在一旁詢問道:
“兄長是懷疑元平那一脈的人干的?”
賈敬輕嘆一聲,搖了搖頭道:
“應該不是,這對他們沒好處。到底是何人所為……”
這時,他才重新注意到了賈母身旁柳眉微蹙的元春,先前他已知曉元春歸府省親的緣由以及玨哥兒獲封一等伯的消息,不由得陷入沉思。
莫非,這幾件事之間有何干系?!
......
與此同時,皇宮,毓慶宮內(nèi)。
太上皇臉色陰沉地盯著眼前的雍和帝,緩緩問道:
“此事是你所為?!”
雍和帝愣了一下,接著苦笑著道:
“父皇,兒臣這么做能有何好處?!賈家就算又出了個戰(zhàn)功卓著的武將,也就那么回事兒。”
雍和帝明白太上皇為何懷疑他,畢竟賈珍和賈蓉的死,對他確實有一定益處。
可他壓根就沒做這事兒,也不屑于做這種勾當。
這手段太簡單粗暴了,不符合他的行事風格。
他身為皇帝,自然有著自己的尊嚴。
再說賈府在他眼里不過是行將就木,江河日下罷了。
只要把口子卡住,賈家只會愈發(fā)衰敗。
太上皇冷冷地說道:“既然并非你所為,那便不必興師動眾地搜查了。封城的舉措也可免去,莫要再給賈家平添禍端了。”
雍和帝心中猛地一顫,已然察覺自己的那點小算盤被看穿了。
確實,賈珍與賈蓉之死雖線索寥寥,可正因如此,才沒必要在城中大肆搜捕。
連刺客的半點消息都沒有,又能搜出個什么結(jié)果?!
滿城搜捕,說到底不過是想揪出自己那兩位好兄弟和那個好侄子的些許“短處”!
可惜啊.....
“是,父皇,兒臣知曉了。”
太上皇面色稍緩,語重心長地開口:
“皇兒,你登基之后日夜操勞國事,朕深感欣慰。然而身為帝王,不僅要懂得權(quán)衡之術(shù),要體恤百姓,更要顧及自己的聲名。”
“如今這天下災情已有所緩和,想來往后幾年便會逐漸消散。待那時你的美名在民間傳揚開來,稍加引導便能成為一代賢君,有些事不必太過執(zhí)著。”
太上皇說得頗為隱晦,可雍和帝卻都聽懂了,沉默片刻后行禮回應:“是,父皇,兒臣定當銘記您的教誨。”
太上皇并未抬眼看他,心里明白此刻說這些其實起不了多大作用。
只要自己還在世,軍權(quán)還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個兒子便不會真正安分。
哪怕是父子,生于帝王之家,尤其是在如今這朝廷有兩位主上的情形下,彼此間難免心存猜忌。
“回去歇著吧,傳令刑部和錦衣衛(wèi)加快查案進度,盡快將賊人緝拿歸案,給賈家一個說法!切不可寒了這些老臣的心,更不能讓他們生出異心!”
“是,父皇,兒臣這就去安排。”
雍和帝依舊是一副敷衍套路式的回應,太上皇對此也早已習以為常。
當年先太子那樁事之后,太上皇便纏綿病榻,太醫(yī)們皆言需著手籌備后事。
他自覺大限將至之時,反復權(quán)衡才選定這個兒子承繼大統(tǒng)。
可兒子登基還不足三日,他的病情竟?jié)u漸有了起色,這十三年來身子骨反倒愈發(fā)康健了……
望著雍和帝那張波瀾不驚的臉,太上皇稍作停頓后說道:
“賈家可不能再出亂子了,你可明白?”
雍和帝垂首應道:
“是,父皇,兒臣清楚!”
他深知太上皇疑心極重,自打開始懷疑此事是他所為時,他便已然被視作“幕后主使”了。
雖說滿心冤屈,他卻并未為自己辯解,而是岔開話題問道:
“父皇,寧國府如今嫡脈人丁單薄,賈敬年事已高,想來難再有子嗣。這寧國府的爵位該由誰承襲?”
太上皇與賈家的關(guān)系錯綜復雜,即便身為太上皇之子,他也有些摸不透太上皇對賈家的心思。
當年太上皇年少登基,正是憑借賈家的兵權(quán)才坐穩(wěn)了江山。
賈代善曾是太上皇的陪讀,二人一同長大。
后來賈代善為太上皇鎮(zhèn)守邊疆,立下赫赫戰(zhàn)功,被封為第二代榮國公。
然而功高震主,開國一脈的勢力過于龐大。
也不知是何時,經(jīng)過怎樣的深思熟慮,更無人知曉他用了什么手段,讓賈代善主動帶頭削弱開國一脈的權(quán)勢。
后來更是“臥病不起”,最終病逝于榻上。
按理說那時正是削弱賈家和開國一脈的絕佳時機,可太上皇卻收手了。
雖說提拔了元平一脈和中立派,但開國一脈仍掌握著部分兵權(quán),在朝堂上仍有一席之地。
對賈家更是極為袒護,默許皇室供奉的大幻仙人張道長時常前往賈家走動。
所以這賈家寧國府繼承人的事,雍和帝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自己拿主意。
沒想到太上皇的回答卻出乎他的意料!
“不急,先讓寧國府把喪事好好辦了。等喪事辦完,看他們上奏舉薦的是誰,你再斟酌定奪吧!”
雍和帝怔了一下,隨即心中大喜!
這是,在給自己謀取權(quán)柄?!
別看賈家看似平平無奇,可賈家在開國勛貴中的位置舉足輕重,且在邊疆尚存不少舊部勢力。
要是能得賈家鼎力相助,往后諸多謀劃行事定能順暢許多!
畢竟賈家一旦表態(tài),開國一脈的其他勢力很可能也會轉(zhuǎn)而支持自己!
“兒臣遵旨!”
眼見雍和帝竭力克制神情,可眸中的欣喜卻怎么也藏不住,太上皇輕嘆一聲道:“莫要得意忘形,世間諸事皆有兩面,需得權(quán)衡利弊。且回去安歇吧!”
雍和帝雖未完全領(lǐng)會此言深意,仍是依禮告退而出。
剛步入外殿,便聞皇太后與皇后的交談之聲。
皇太后慈眉善目,銀發(fā)如雪。
皇后肌膚勝雪,面泛桃紅,瞧著不過二十三四的模樣!
她容貌端莊華貴,氣質(zhì)溫婉嫻靜。
略顯不同的是身姿婀娜多姿,恰似靈動的旋律于空氣中流轉(zhuǎn)。
那修長曼妙的身段曲線優(yōu)美而迷人......
見他現(xiàn)身,皇后趕忙上前行禮問安:“陛下,怎不多陪父皇片刻?”
雍和帝先向皇太后施禮,而后搖頭回應:
“父皇略顯疲態(tài),不敢叨擾父皇靜養(yǎng)。母后與皇后方才在聊些什么?”
皇太后忍俊不禁道:
“不過閑談幾句,你們且回去歇息吧,都操勞一日了。我也該進去照料你們父皇了,去吧。”
二人再次行禮后,攜手離去。
望著二人離去的背影,皇太后的神色漸冷,笑意全無......
雍和帝并非皇太后親生,皇太后僅先太子一子。
雍和帝生母不過一介嬪妃,且在他年幼時便香消玉殞。
當今皇后亦非雍和帝原配,二人年齡相差頗大。
皇后名喚溫純,乃當朝國子監(jiān)祭酒的掌上明珠。
入宮已然十三載,如今已至二十八歲,卻仍無一男半女傍身。
或者說并非她一人如此,其他妃嬪亦是這般光景。
雍和帝尚為王爺之時,他的結(jié)發(fā)妻子為他誕下三子,除此之外便再無其他子嗣。
發(fā)妻在生下第三子時因難產(chǎn)離世,自那以后他便再未有子嗣降生,也未再娶妻或扶正哪個女子為繼室。
那時許多人皆稱贊雍和帝是個情深意重之人,可登基之后情形卻大不相同了!
哪有皇帝的后宮僅有寥寥數(shù)名女子的?
即便有過一次選妃,他至今依舊沒有半個孩子出生,甚至連一個懷孕的都沒有。
文武百官雖不敢明著打聽,心里卻只能暗自揣測是雍和帝自身的問題.....
溫皇后入宮已有十三年,她的一舉一動皆契合書中賢妻良母的標準。
不僅把后宮管理得井井有條,對太皇太妃、太上皇以及皇太后也侍奉得極為周到。
無論是太上皇、皇太后,還是朝中大臣,對這位賢后皆是贊譽有加。
畢竟皇家也講究“家有賢妻,不遭橫禍”這一說法。
況且直至如今皇后也無所出,大皇子如今都已二十多歲了,也不必擔憂因身份問題而站隊。
畢竟大皇子是雍和帝做王爺時出生的,而雍和帝登基之后發(fā)妻已然過世,皇后之位也換了人。
要是溫皇后再有了子嗣,這身份上的差異也是顯而易見的。
雍和帝正值壯年,未來皇位傳給誰還真不好說。
出了毓慶宮,雍和帝登上龍輦之前,神色淡淡地開口道:
“近日你常過來探望一下父皇和母后,他們年紀大了,難免會感到孤單。尤其是母后,你多陪陪她老人家說說話,解解煩悶。”
雍和帝的語氣透著幾分冷漠,但溫皇后早已習以為常。
盈盈屈膝回話道:“是,陛下且寬心。”
雍和帝微微頷首,而后閉目養(yǎng)神。
夏守忠在一旁瞧見,趕忙向溫皇后行禮,接著高聲傳令:“擺駕!”
溫皇后目送龍輦漸漸遠去,直至不見蹤影,才輕抿嘴唇登上鳳輦。
登上鳳輦之后,她神色淡然地說道:
“賈家榮國府送進宮來的元春,可是在慈寧宮當值?”
身旁的宮女連忙回稟:
“回娘娘,正是。如今她在太皇太妃身旁擔任女史,極少踏出慈寧宮。”
“只是前幾日,那賈府子弟賈玨立下大功,陛下開恩,準他回府省親去了。”
溫皇后嘴角泛起一抹笑意,喃喃自語:“倒是有趣,父皇和陛下對賈家防范過度,老太妃和母后卻對賈家情誼深厚。”
說話聲音極輕,唯有她的貼身宮女聽聞。
不過這宮女也裝作未曾聽見一般,直至溫皇后說要前往慈寧宮時,才吩咐后面的太監(jiān)宮女啟程......
寧國府,寧馨齋。
探春握住小惜春的手,輕聲寬慰:
“四妹妹莫怕,這些日子我們都在這兒陪著你。白日里你就跟著二嫂子,聽她安排。她讓你做什么,你照做便是。”
“要是累了,撐不住了,你就跟二嫂子講,二嫂子會想法子送你回來。我們就在此處等你,不會把你獨自留在這兒的,你且安心。”
賈珍和賈蓉的喪事自然要大操大辦,可小惜春其實無需過多露面。
畢竟她和賈珍是同輩,是兄妹關(guān)系。
而且她年紀尚小,確實沒什么事務需要她出面處理。
此刻王熙鳳、秦可卿、尤氏、李紈都在后宅忙碌,前面有賈赦、賈政、賈璉應酬。
賈母年事已高,經(jīng)不起折騰,也承受不住悲痛,已然回了榮國府。
邢夫人和王夫人要留在府中照料老太太,賈寶玉是賈母的心頭寶,白日里過來露個面也就罷了,哪能讓他過來住?
所以這邊反倒是姑娘們都在,一同陪著小惜春。
湘云也溫聲細語道:“四妹妹莫慌,要不我尋鳳姐姐商議,屆時我伴你同往。那些世家夫人我皆熟識,定會護你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