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音為王——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音色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他的含義是:物種是有其多樣性的,人也有各種式樣,不能夠強求所有人都是一樣,重要的是如何能被人們準確識別、挖掘并友善以待。
一種演唱風格區別于另一種演唱風格最鮮明的標志,就是聲音,毛阿敏聲音中略帶喑啞的苦澀;董文華聲音中那青云罩月般的含蓄;韋唯聲音中充滿孤傲和滄桑的高腔;還有劉歡聲音中那揮灑自如的明亮。每個人都在揚自己的音色之所長,使聽眾聽其聲如見其人,從這個角度來看,“聲音為王”也有一定的道理。
那么,如何挖掘自己的聲音特色,進而逐步修煉自己的音色呢?我認為有兩個途徑是必須經過的。一是從模仿入手,在不同風格的歌曲中不斷地嘗試,從而發現自己,在試唱的過程中不斷地自我檢查,逐漸找到自己的聲音特色;二是專業發聲訓練,有的人天生高位聲音好,唱起民通類型的歌曲就得心應手,這樣的人通過一定的訓練就能很快進入民通、美通、歐美流行風格的演唱狀態,而大部分人的音域不會很寬廣,這些人可以嘗試演唱一些旋律起伏不大的民謠類型歌曲。由此可見,自然音域并不是阻礙歌手發展的唯一要素,聲音特色也非常重要,在找到聲音特色的基礎上,做一些專業的發聲訓練,進一步拓寬音域的范圍,找到自己的聲音特色,發掘自己的聲音潛力。做到了以上這兩點,挖掘和完善自己的音色是完全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