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山高路遠
- 重返88:40歲我成了文娛先鋒
- 拿桃花下酒
- 2076字
- 2025-04-11 22:47:42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爭名奪利,就有勾心斗角。
別看辦公室里只有6名編輯,而且,都是搞純文學的編輯。
然而,他們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他們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要是觸犯到他們的利益,立刻成了炸毛的刺猬。
周青松很不幸,他入職第一天,就得罪了辦公室資歷最老的大姐陳淑嫻。
嚴格說來,不是周青松得罪了她,而是他們之間有利益沖突。
周青松是去年的大學畢業生。
畢業后,學校分配工作,周青松被分配到詩歌報工作。
周青松入職第一天,陳淑嫻最熱情,最關心他,問這問那,把周青松的家庭情況、人脈關系,全都摸清楚。
中午,陳淑嫻請周青松下館子,打著歡迎他的旗號。
周青松剛畢業,對人情世故不太懂,沒考慮陳淑嫻為何請客,背后有陰謀還是陽謀。
傻傻的他,跟著陳淑嫻下館子。
吃飯時,陳淑嫻說到一件事,讓周青松幫個忙,與她侄女調換工作。
她侄女也是去年的大學畢業生。
她侄女的就業目標,就是詩歌報,但是,沒能如愿。
因為,詩歌報去年只有一個招聘名額。
上級領導把名額給了周青松,導致陳淑嫻侄女沒能加入詩歌報,去了隔壁的日報社。
她侄女萬分不情愿,請陳淑嫻想辦法,把她調到詩歌報。
陳淑嫻找領導,走關系。
領導說了個解決辦法。
讓她說服周青松,與她侄女調換工作。
如果周青松答應,將是皆大歡喜的結果。
然而,周青松是個文學青年,他癡迷詩歌。
來詩歌報工作,這是把興趣愛好變成了工作,是他夢寐以求的事。
他不同意換工作。
因為這事,他得罪了陳淑嫻。
自那之后,陳淑嫻處處為難周青松,天天冷嘲熱諷他。
并且,拉攏其他4名同事,孤立周青松。
陳淑嫻是辦公室的老資格,而且,她丈夫是一家國營廠的副廠長,背景雄厚。
再說周青松,老家在農村,他是家里第一個大學生,他的父母兄弟姐妹,都在老家種地。
一邊是副廠長,一邊是種地的老農民,在這種情況下,大家毫不猶豫站在陳淑嫻一方。
周青松成了辦公室孤立無助的人。
被人孤立,周青松倒是不覺得委屈。
他信奉一句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他交朋友,貴精不貴多。
同事孤立他,他不生氣,反而挺樂意的。
不用搞人情往來,減少了應酬,可以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詩歌上。
然而,周青松也有煩心事。
他工作半年了,每個月的業績都排在最后。
主編都有意見了,開會時,點名批評他,讓他上點心,努力工作。
周青松鉚足了勁兒,想提升業績。
提升業績的方法,只有一個,選出優質作品。
而且,選出的優質作品越多,業績越高。
然而,選稿不是去菜市場買大白菜,并不是你想選精品稿就能選到的。
有時候,周青松連續審閱100多篇稿子,一個優質稿紙也沒有,全是垃圾。
這種感覺,就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像一些男人,人到中年,面對小嬌妻,心有余而力不足。
上個月,他們報社搞了首屆詩歌探索獎征文比賽。
比賽通知發布后,廣大詩友熱情高漲,積極投稿。
最高峰時,需要用卡車去拉稿件。
周青松覺得自己翻身的機會來了。
在那么多稿件中,總有一兩個牛逼的詩人吧。
別的編輯,到點就下班。
周青松留在辦公室,繼續審閱稿件。
有一次,他連續工作20個小時,審閱幾百個稿件。
他想淘到一兩塊金子。
看完那么多稿件,他只有一個感覺:想吐。
他被那些稿件惡心壞了。
這些稿件都不是沙子,而是屎,根本淘不到黃金。
連續多日,都沒有發掘到優質稿件,周青松亞歷山大。
他不再相信努力,改信玄學。
他向老天爺祈禱,讓老天爺賜給他好稿子。
“周青松,你怎么不工作?要是你覺得自己不能勝任這份工作,早點跟主編說明情況,不要占著茅坑不拉屎。”陳淑嫻抓住機會,嘲諷周青松。
“小周,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老話,樹挪死,人挪活,有時候,換個位置,反倒能風生水起,你換個崗位試試吧。”
“周青松,如果我是你,我都沒臉在這待著,早去別的單位上班了。”
“小周,你業績那么差,還不挪窩,你臉皮真厚。”
其他的編輯,跟著陳淑嫻,冷嘲熱諷周青松。
周青松啥也沒說,憨憨一笑。
哪怕他們說爛嘴皮子,他自巋然不動。
周青松的反應,讓陳淑嫻很惱火,她有種一拳打在棉花上的無力感。
周青松開始工作。
他打開一個稿件,抽出里面的稿紙,稿紙上寫著一首詩。
標題是:山高路遠。
第二行寫著作者名字:周幽。
不說別的,單說字體,瀟灑飄逸,宛如行云流水,又如天空中飄蕩的云朵。
它不僅僅是文字,更是書法作品。
周青松在心里說了句,“字兒真漂亮。”
然而,字不是最重要的。
他們是詩歌報,這是詩歌大賽。
選稿的標準,不看字體漂不漂亮,而是看詩歌內容好不好。
看了詩歌標題、作者名字,周青松心里一陣反感。
首先可以確定,這不是名家的作品。
周青松關注詩壇多年,了解很多詩壇名家。
退一步講,普通的詩人,他也了解很多。
審稿時,他看一眼作者名字,就知道這是新作者還是老作者。
當然,有一個例外情況,如果老作者換了新筆名,那就不好判斷了。
然而,并非沒有解決的辦法。
只要把全詩讀完,分析一番,就能知道是不是老作者。
詩人的筆名可以無限更換,但是,每個詩人都有自己的特質,無論用哪個筆名,寫出的作品都帶著他的特質。
這就像人穿衣服,有錢的人可以買很多套衣服,今天穿這一套,明天穿那一套,天天不重樣。
然而,不管穿那一套,人始終是同一個人。
盡管內心挺反感,不過,身為編輯,周青松有基本的職業素養,他耐下心,審閱周幽的詩歌《山高路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