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齊國風波,道統參悟

“住手!“孟軻厲聲喝道,周身瞬間爆發出一股浩然正氣,如同實質般向四周擴散。

那些劫匪猝不及防,被這股氣勢震得后退數步,馬匹也驚恐地嘶鳴起來。

卜子敖驚訝地看著孟軻。平日里和藹可親的長者,此刻竟有如此威嚴,簡直判若兩人。他這才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儒家大儒的風范與實力。

為首的蒙面人很快穩住陣腳,冷笑道:“孟軻,久聞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只是,你確定要為了一個無關緊要的小子,與我等為敵嗎?“

孟軻不為所動:“何謂無關緊要?子敖乃我記名弟子,更是難得的良材。再者,儒者當'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今日縱使拼卻老命,也定要護他周全!“

“好一個迂腐的儒生!“蒙面人怒極反笑,“既然你執迷不悟,那就別怪我等不講情面了!“

他猛地一揮手,周圍十幾名劫匪同時拔出兵刃,殺氣騰騰地逼近。

卜子敖心中大驚,這些人明顯不是普通的強盜,而是訓練有素的武者,甚至可能是某個道統的弟子。面對如此多的敵人,即便是孟軻這樣的大儒,恐怕也難以全身而退。

就在千鈞一發之際,孟軻突然從懷中取出一面小旗,迎風一展,口中高喝:“儒門弟子聽令,緊急時刻,速來救援!“

那小旗上繡著一個“文“字,隨著孟軻的話音落下,旗面無風自動,發出一道柔和的白光,直沖云霄。

“救兵信號?“蒙面人臉色微變,隨即獰笑道,“可惜為時已晚!兄弟們,動手!“

那群劫匪齊聲吶喊,揮舞兵器沖了上來。

孟軻依舊沉著冷靜,雙手結印,口中朗誦《論語》:“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隨著誦讀,他周身爆發出耀眼的白光,形成一個巨大的文氣屏障,如同一面無形的墻壁,擋住了來襲的劫匪。

“子敖,速速退后,運轉'存思守正'心法,不要被他們的殺氣影響!“孟軻一邊抵抗,一邊叮囑。

卜子敖應聲而動,迅速退到安全區域,盤膝而坐,開始默念心法。然而,他并非坐以待斃,而是一邊穩定心神,一邊仔細觀察戰局,尋找可能的突破口。

戰斗異常激烈。孟軻以一敵多,儒家文氣與劫匪的兵刃不斷碰撞,火花四濺。那些劫匪顯然經過專業訓練,配合默契,不斷變換陣型,試圖尋找孟軻的破綻。

“這是...兵家'六韜陣法'?“卜子敖突然意識到,這些人的行動竟有規律可循,正是兵家常用的戰陣之一。

蒙面首領見正面進攻收效不大,突然一聲令下:“變陣!“

眾劫匪迅速調整位置,組成一個新的陣型,氣息也隨之一變,煞氣更加凝聚,直指孟軻。

“不好,這是兵家'殺神陣'!“孟軻面色一變,“此陣專克我儒家文氣,必須速戰速決!“

他不再防守,而是主動出擊,雙手結成儒家特有的“浩然印“,口中高誦《孟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

一股磅礴的文氣從他體內爆發,如長江大河般奔涌而出,直擊劫匪陣型的核心。這一擊威力驚人,竟然瞬間打亂了對方的陣型,幾名劫匪被震飛出去,落地時已經口吐鮮血。

然而,這一招也消耗了孟軻大量的元氣。他看起來有些疲態,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

蒙面首領見狀,陰冷一笑:“老儒生,你的底牌都用完了嗎?接下來,就是我們的回合了!“

他從懷中取出一支短笛,放在嘴邊輕輕一吹。沒有聲音傳出,但卜子敖卻感到一股刺骨的寒意直透心扉,胸前的雙龍胎記也隱隱作痛。

“不好!“孟軻大驚,“這是兵家'煞音術',專門用來擾亂敵方心神!子敖,趕緊捂住耳朵,全力運轉文氣護體!“

卜子敖立刻照做,但已經晚了一步。那無聲的笛音如同細針般刺入他的腦海,讓他頭痛欲裂。更可怕的是,他感到體內的文氣變得混亂不堪,難以控制。

就在這危急時刻,他胸前的雙龍胎記突然劇烈跳動,一股玄黃二氣從胎記中涌出,環繞全身。那無形的笛音竟然被這層氣息所阻隔,無法再繼續侵擾他的心神。

“這是......“卜子敖驚訝地低頭看著自己的胸口,沒想到胎記在關鍵時刻竟能提供如此強大的保護。

但他來不及多想,因為此刻孟軻的處境更加危險。老者被那笛音影響,動作明顯遲緩了許多,被幾名劫匪找到破綻,肩膀和手臂已經掛彩。

卜子敖不顧一切地沖上前去,試圖幫助孟軻。他還沒學過攻擊性的道法,只能運用初步的“言出法隨“之術,高聲誦讀《大學》:“所謂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所謂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所謂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所謂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所謂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所謂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這段經文是他最熟悉的部分,此刻全力運轉文氣加持,竟然爆發出驚人的威力!一股浩然正氣從他體內涌出,形成一道無形的屏障,擋在孟軻身前,暫時阻擋了劫匪的進攻。

蒙面首領見狀,眼中閃過一絲驚異:“果然非同凡響。難怪那些人如此看重他。不過,今日你們誰也別想活著離開!“

他收起短笛,從背后抽出一柄烏黑的長劍,劍身上隱隱有血色紋路流轉,散發著濃重的煞氣。

“這是...血煞劍?“孟軻臉色大變,“此劍乃兵家禁器,需以萬人血祭煉而成,你竟然有此兇物?“

蒙面人獰笑:“區區一件法器而已,有何大驚小怪?今日就讓你們見識見識,什么是真正的殺伐之道!“

他手持血煞劍,一步步逼近,劍上的煞氣如有實質,竟然在地面上留下一道道焦黑的痕跡。

卜子敖和孟軻背靠背站著,形勢已經危急到了極點。

“子敖,“孟軻低聲道,“待會兒我會全力一擊,為你創造逃跑的機會。你朝東南方向逃,一路不要停,直到見到我稷下學宮的同道為止。“

卜子敖堅決搖頭:“弟子豈能棄師而去?同生共死,在所不辭!“

孟軻長嘆一聲:“倔強的孩子。實不相瞞,老夫早有預感此行不順,已經提前發出求援信號。再堅持一刻,援兵應該就到了。“

就在此時,蒙面首領突然發難,手中血煞劍劃出一道血色弧光,直取孟軻咽喉!

“小心!“卜子敖大喊,一把推開孟軻,自己卻被那劍氣擦過手臂,頓時皮開肉綻,鮮血直流。

更可怕的是,傷口處竟然有黑氣繚繞,似乎帶有某種詛咒,讓他整條手臂都麻木不堪。

“子敖!“孟軻大驚,迅速將一道文氣打入卜子敖體內,暫時壓制那些黑氣。

“師傅,我沒事。“卜子敖強忍疼痛,咬牙道。

蒙面首領冷笑:“沒事?血煞劍的劍氣帶有煞毒,普通人中招,不出三息就會全身潰爛而死。即便是道統修士,若無解藥,也撐不過三日。小子,你的命,已經在我手中了!“

孟軻面色鐵青:“你到底是誰?為何要如此針對我儒家弟子?“

蒙面首領沒有回答,而是再次舉劍,準備最后一擊。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遠處突然傳來一陣馬蹄聲,緊接著,一道金光從天而降,直擊蒙面首領!

“什么人?“蒙面首領大驚,慌忙揮劍抵擋。

金光與血煞劍相撞,發出刺耳的金屬碰撞聲。蒙面首領被這一擊震得連退數步,手中的血煞劍也出現了一道細小的裂紋。

“孟兄,幸不辱命,及時趕到!“一個豪邁的聲音從天邊傳來。

只見一隊騎士從遠處疾馳而來,為首的是一名身著道袍的中年道士,手持拂塵,面帶笑意。

“張道友!“孟軻喜出望外,“你總算來了!“

原來,這位正是卜子敖在崖山城除妖時見過的張道長,沒想到在這危急關頭重逢。

其他劫匪見援兵到來,紛紛慌亂起來:“首領,怎么辦?“

蒙面首領臉色陰晴不定:“撤!“

說完,他猛地從懷中掏出一物,往地上一摔。頓時,一團濃煙升起,遮蔽了所有人的視線。等煙霧散去,劫匪們已經無影無蹤。

“可惡,讓他們跑了!“張道長皺眉道。

孟軻卻顧不上這些,趕緊查看卜子敖的傷勢。只見他手臂上的傷口已經變成了青黑色,黑氣繚繞,形勢十分危急。

“道友,可有辦法解這煞毒?“孟軻急切地問。

張道長湊近看了看傷口,臉色凝重:“此毒非同小可,乃是兵家秘傳的'血煞毒',尋常解毒之法無效。不過,老道倒有一張'清心符',可暫時壓制毒性,為他爭取一些時間。“

說著,他從袖中取出一張黃符,掐訣念咒后貼在卜子敖的傷口上。符紙瞬間化為一縷青煙,鉆入傷口,那些黑氣果然減輕了一些。

“多謝道長。“卜子敖艱難地說道。

張道長搖搖頭:“別謝太早,這只是暫時之計。要徹底解毒,必須盡快趕到齊國的稷下學宮。那里有各家道統的高人,或許能想出更好的辦法。“

孟軻點頭:“沒錯,稷下學宮藏書豐富,醫道高明,一定有解毒之法。我們即刻動身!“

一行人護送著卜子敖,日夜兼程趕往齊國。路上,孟軻向張道長詢問他為何會及時趕到。

張道長解釋說:“觀道會之后,老道就留意到這小友身上的異象,覺得不同尋常。再加上前段時間崖山城的除妖事件,老道對他更是關注。恰好近日路過此地,察覺到孟兄的求援信號,便立刻趕來了。“

孟軻感激不已:“若非道友相助,今日后果不堪設想。“

張道長搖頭:“孟兄言重了。道不同不相為謀,但邪不壓正乃是天理。那些人行跡詭秘,手段殘忍,顯然居心叵測。能夠阻止他們,也算是為天下除害了。“

卜子敖雖然傷勢不輕,但意識仍然清醒。他仔細回想著方才的戰斗,將那些兵家招式牢牢記在心中。尤其是那支短笛和血煞劍,帶給他的沖擊異常強烈。兵家的殺伐之道,與儒家的中和之術截然不同,卻同樣蘊含著深厚的道理。

越是思考,他越是能感受到各家道統之間的差異與聯系。儒家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內而外;兵家則重視“富國強兵,以武立威“,從外而內。兩者看似對立,實則各有所長,如能取長補短,或許能達到更高的境界。

這些想法在他腦海中不斷盤旋,即使身處險境,他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也絲毫不減。

三日后,一行人終于抵達齊國都城臨淄。這是一座繁華的大城,城墻高大雄偉,城門處守衛森嚴,往來的商旅絡繹不絕。卜子敖雖然身受重傷,但仍然被這座大城的氣勢所震撼。

穿過繁華的街市,他們來到了城西的一處宏偉建筑群前。高墻大院,門楣上懸掛著“稷下學宮“四個大字,筆力遒勁,仿佛有一股無形的文氣從中散發出來。

“這就是齊國的稷下學宮?“卜子敖虛弱地問道。

孟軻點頭:“不錯。這里是天下學問之士的聚集地,各家道統的高人都有駐足。齊國崇尚文化,廣招天下賢才,使得稷下學宮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百家爭鳴之地。“

進入學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宏偉的大殿,殿前廣場上,各色人等或講學,或辯論,氣氛熱烈而不失肅穆。

卜子敖注意到,這里的人們穿著各異,有儒家的青衫,道家的道袍,法家的黑衣,墨家的短褐......各家道統的弟子竟然能和平共處,這在其他地方是難以想象的。

孟軻帶著他們直奔學宮內的“醫閣“。這是一處專門研究醫道的場所,里面藏書豐富,草藥齊全,更有各家精通醫術的高人坐診。

“有請田醫師!“孟軻一進門就高聲喚道。

很快,一位面容和藹的老者從內室走出,正是稷下學宮的首席醫師田和。

“孟先生?“田和看到孟軻,頗為驚訝,隨即目光落在卜子敖身上,“這位小友看起來傷勢不輕啊。“

孟軻將卜子敖的情況簡單說明,田和立刻變得嚴肅起來:“血煞毒?這可是兵家的禁術啊,竟然有人敢隨意使用,真是膽大包天!“

他仔細檢查了卜子敖的傷口,沉思片刻后說道:“此毒兇猛,一般解毒之法難以奏效。不過,老夫倒有一個方案,只是需要嘗試一下。“

“田醫師但請直言。“孟軻急切地說。

田和思索道:“血煞毒源自兵家,講究以毒攻毒。按理說,應該用正相反的力量來中和。小友修習儒家之道,體內文氣純正,按理說應該能抵擋一部分毒性。但奇怪的是,那些煞毒竟然沒有被他的文氣凈化,反而在不斷侵蝕。這說明......“

他突然停住,眼中閃過一絲驚異:“這小友體內,似乎有某種特殊的力量,在吸收那些煞毒?“

孟軻和張道長對視一眼,都明白他指的是什么。

卜子敖也明白,這一定與他的玄黃之血有關。就像當初在崖山城吸收那團黑氣一樣,他的體質似乎對各種力量都有著特殊的親和力和容納能力。

田和似乎也察覺到了什么,但沒有多問,而是說道:“既然如此,老夫有一個大膽的想法。與其強行解毒,不如引導小友體內的那股特殊力量,主動去吸收和轉化這些煞毒。“

“這可行嗎?“孟軻擔憂道。

田和沉吟道:“理論上可行,但風險不小。需要小友自己配合,引導體內的力量與煞毒對抗。最好是能找到一種平衡點,既不讓煞毒肆虐,也不至于消耗過度。“

卜子敖虛弱地說:“弟子愿意一試。“

田和點點頭:“好。首先,我們需要準備一些特殊的藥物,幫助穩定你的狀態。然后,你需要進入一種特殊的修行狀態,引導體內的力量流向傷口,嘗試與煞毒融合。“

在田和的指導下,卜子敖被安置在一間清靜的房間中。他盤膝而坐,按照田和的指示,開始調整呼吸,運轉體內的文氣,同時試著喚醒胸前胎記中的玄黃之氣。

“放松心神,不要抗拒那些煞毒,而是嘗試去理解它,接納它。“田和在一旁輕聲指導。

卜子敖按照指示,嘗試著讓自己的意識沉入體內深處。在那片玄黃氣海中,他看到了一團黑紅相間的煞氣,如同一團燃燒的火焰,不斷侵蝕著氣海的邊緣。而氣海中央的道種和兩條龍形虛影似乎在抵抗這股入侵。

他嘗試著向那兩條龍形虛影傳遞自己的意志——不要抗拒,而是接納和轉化。

起初,龍形虛影似乎并不理解,繼續試圖驅逐那些煞氣。但隨著卜子敖不斷引導,它們漸漸停止了抵抗,轉而開始嘗試接觸那些煞氣。

奇妙的一幕發生了!當龍形虛影接觸到煞氣時,煞氣并沒有被驅散,而是被龍身上的玄黃二氣所包裹,慢慢融入。更神奇的是,隨著煞氣的融入,龍形虛影變得更加凝實了,隱約可見鱗片和爪牙的輪廓。

在外界,田和、孟軻和張道長驚訝地看到,卜子敖手臂上繚繞的黑氣正在一點點減少,而他胸前的位置,隱約有玄黃二色的光芒透出,形成兩條龍形的圖案。

“這是......“田和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三日后,卜子敖終于睜開雙眼。他的傷口已經完全愈合,原本青黑的皮膚恢復了健康的色澤。更令人驚奇的是,在傷口附近,竟然形成了一道細小的龍形圖案,如同紋身一般烙印在皮膚上。

“感覺如何?“孟軻關切地問道。

卜子敖活動了一下手臂,驚訝地發現不僅沒有任何不適,反而感覺比以前更加輕盈有力。“弟子感覺前所未有的好。體內的文氣更加充沛了,而且......似乎還多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田和點點頭:“你體內的特殊力量,成功地吸收了那些煞毒,并將其轉化為了自身的能量。這是極為罕見的現象。“

張道長若有所思:“玄黃之血,果然非同凡響。能夠容納和轉化不同性質的力量,這是尋常道統修士難以想象的。“

卜子敖閉上眼睛,仔細感受體內的變化。在那片玄黃氣海中,兩條龍形虛影變得更加清晰了,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實體。而更令他驚訝的是,除了原本的文氣外,他體內竟然多了一絲煞氣!這絲煞氣并非陰冷邪惡,而是被凈化后的一種銳利之意,如同一把鋒利的寶劍,蘊含著無窮的殺伐之力。

“這就是兵家之道的精髓嗎?“卜子敖暗自思忖,“殺伐決斷,鋒芒畢露。“

孟軻看出了他的心思,語重心長地說:“子敖,此次遭遇雖然兇險,但也是一場難得的機緣。你體內如今已經融合了儒家文氣和兵家煞氣,這在道統修行史上前所未有。從今以后,你的修行之路將更加特殊。“

“師傅認為,弟子該如何修行?“卜子敖恭敬地問道。

孟軻沉思片刻:“稷下學宮百家云集,正是你拓展見識,了解各家道統的最佳場所。我建議你先在儒家打好根基,同時旁聽其他道統的講學,逐步構建自己的修行體系。“

張道長點頭贊同:“老道看這小友天資卓絕,又有玄黃之血的特殊體質,若能兼習各家之長,他日必成大器。“

田和也表示:“醫道講究陰陽平衡,五行相生相克。小友既能容納不同性質的力量,不妨多學習一些醫道知識,對調和體內諸力大有裨益。“

卜子敖聽取眾人建議,心中已有了計劃。這次劫難不僅沒有擊倒他,反而讓他收獲了寶貴的經驗和力量。兵家的殺伐之道,與儒家的中和之術看似對立,實則可以相輔相成。這讓他對未來的“融合之道“更加充滿信心。

休養數日后,卜子敖正式成為稷下學宮的學生。相比崖山儒學館,這里的規模和層次都要高出許多。學宮分為數個區域,除了儒家的“文思堂“,還有道家的“玄元觀“,法家的“律令院“,墨家的“機巧坊“,陰陽家的“星象臺“等等,各家道統各有天地,又能和平共處。

卜子敖被安排在文思堂學習,同時也有機會旁聽其他道統的課程。他像海綿吸水一般,貪婪地汲取著各種知識。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的“清靜無為,順應自然“,法家的“以法立國,以刑止惡“,墨家的“兼愛非攻,節用尚賢“......各家思想在他心中碰撞,漸漸形成了自己的理解。

一日閑暇,他獨自來到學宮的藏書樓,翻閱關于玄黃之血的古籍。大多數書籍對此語焉不詳,只說是“天地精華“,“大道至理“之類的模糊描述。直到他在一本殘破的古籍中,發現了一段令他心神震動的記載:

“上古之時,天地初分,混沌初開。玄者天也,黃者地也。天地之間,陰陽交匯,玄黃相融,孕育萬物。其中最精純者,化為玄黃之血,流轉于世。得此血脈者,與道同行,能通萬法,知萬物之理。然世間大道分化,儒、道、法、墨等家各執一端,玄黃之血亦隨之分散。若有人能重聚玄黃,融合諸家,或可窺見上古大道之全貌。“

這段記載雖然簡短,卻給了卜子敖極大的啟發。原來,諸子百家的分化,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上古大道的分散。而他體內的玄黃之血,則是重新融合這些分散道統的鑰匙。

“融合諸家,窺見大道......“卜子敖喃喃自語,心中對自己的修行道路更加明確了。

然而,就在他沉浸在這一發現中時,一個冰冷的聲音從身后傳來:“有趣的讀物啊,小儒生。“

卜子敖猛地回頭,只見一位身著黑衣的中年男子站在不遠處,面容冷峻,眼神銳利如刀。

“前輩是......“卜子敖警惕地合上書籍,站起身來。

黑衣人沒有回答,只是緩步走近,目光始終鎖定在卜子敖身上:“聽聞近日學宮來了一位特殊的儒生,能夠吸收煞毒而不死,反倒因禍得福。看來傳言不虛啊。“

卜子敖心中一凜,此人明顯知道他的事,而且來者不善。他不動聲色,按照儒家禮節拱手道:“在下卜子敖,不知閣下高姓大名?“

“法家執事韓非。“黑衣人冷冷地說,“我奉律令院之命,前來考察你的特殊能力。“

卜子敖心中暗暗提高警惕,法家以律法嚴苛著稱,一向對異類不留情面。但在稷下學宮這個百家聚集之地,他應該不敢輕舉妄動。

“韓執事客氣了,在下不過是僥幸活命,哪有什么特殊能力。“卜子敖謙虛地說。

韓非冷笑:“是嗎?那你胸前的玄黃之血又作何解釋?“

卜子敖心中一驚,沒想到對方連這個秘密都知道。

就在氣氛僵持之際,一個爽朗的笑聲從遠處傳來:“哈哈,韓兄何必為難一個初來乍到的小友?“

卜子敖回頭一看,只見一位身著道袍、須發皆白的老者緩步走來,手持拂塵,仙風道骨。

“原來是姜道長。“韓非拱手行禮,語氣中的敬意不容忽視。

這位姜道長走到卜子敖身邊,笑瞇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友可是孟軻的弟子?老道早就聽說過你。天資卓絕,是個良材啊!“

卜子敖連忙行禮:“晚輩卜子敖,見過姜道長。“

姜道長點點頭,轉向韓非:“韓兄,老道今日要指點這位小友一二,可否借他一用?“

韓非欲言又止,最終還是點頭應允:“既然是姜道長開口,在下自當遵命。不過,律令院對此人仍有疑問,他日還望道長引薦一見。“

“自無不可。“姜道長爽快地答應。

韓非最后深深地看了卜子敖一眼,轉身離去。

“多謝道長相助。“卜子敖感激地說。

姜道長擺擺手:“無妨。老道與孟先生乃是故交,聽聞他收了你這個神奇的弟子,早就想見見。今日恰好遇上,自然要救你一救。“

他指了指卜子敖方才翻閱的書籍:“看來你已經開始探索自己的特殊之處了?“

卜子敖不敢隱瞞:“是的。弟子希望能了解更多關于玄黃之血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能力。“

姜道長若有所思:“玄黃之血,上古遺存,與大道親近。你可知,這種血脈為何如此受人覬覦?“

卜子敖搖頭:“弟子只知道它能幫助我理解和吸收各家道統的力量,但具體有何玄妙,尚不明了。“

“走,隨老道去個地方。“姜道長神秘一笑,領著卜子敖離開藏書樓。

穿過幾條幽靜的小徑,他們來到了稷下學宮最深處的一座小山上。山頂有一座古樸的亭子,亭中擺放著一塊巨大的石碑,上面刻滿了古老的文字和圖案。

“這是......“卜子敖驚訝地看著石碑。

“此碑名為'道源碑',相傳是上古時期留下的,記載了大道初分、諸子百家源起的秘密。“姜道長解釋道,“一般人看不懂上面的文字,但據說擁有玄黃之血的人,能夠感應到其中的奧秘。“

卜子敖仔細觀察石碑,果然發現自己竟然能理解上面的一些文字和圖案,雖然只是皮毛,但遠比普通人要清晰得多。

“真的能看懂一些......“卜子敖驚嘆道。

姜道長點頭:“不錯。玄黃之血與上古大道相通,自然能感應這些遺留的痕跡。此碑上記載,上古之時,天地初開,萬物初生,道統尚未分化。后來,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對天地規律的理解出現了不同流派,于是有了諸子百家,各執一端,爭相闡釋大道。“

他頓了頓,意味深長地說:“但無論分化如何,本源是一。就像河流有千萬條,最終都歸入大海。玄黃之血作為上古大道的遺存,天然具備融合各家道統的潛力。“

卜子敖若有所思:“那前輩的意思是,我可以通過融合各家道統,重現上古大道的面貌?“

“理論上是可以的。“姜道長點頭,“但這條路異常艱難。各家道統經過漫長發展,已經形成了自己完整的體系和理念,彼此之間有著根本性的差異,甚至相互排斥。要將它們融合在一起,需要極高的悟性和堅定的意志。“

卜子敖臉上露出堅定之色:“無論多么艱難,弟子都愿意一試。如果能夠借此窺見大道全貌,即便歷經千辛萬苦也在所不辭!“

姜道長滿意地點點頭:“好一個有志氣的小友!不過,萬事都要循序漸進。老道建議你先在儒家打好根基,然后再逐步接觸其他道統的精髓。稷下學宮百家云集,正是你學習的絕佳環境。“

他從懷中取出一塊玉佩,遞給卜子敖:“這是老道的'通行令',持此令可以自由進出學宮各處,包括平時不對外開放的道家'玄元觀'和法家'律令院'。“

卜子敖受寵若驚:“這...這太貴重了,弟子不敢接受。“

姜道長笑道:“無妨。老道看你與道有緣,加上你身負玄黃之血,日后成就不可限量。這點小恩小惠,不足掛齒。“

卜子敖深深一拜,接過玉佩:“多謝道長厚愛,弟子定當不負期望!“

從那天起,卜子敖正式開始了在稷下學宮的修行生涯。白天,他在文思堂學習儒家經典,跟隨孟軻深入研究《論語》《大學》《中庸》等典籍,鞏固自己的文氣修為。晚上,他則利用姜道長的通行令,前往各家道統的場所旁聽學習。

道家的“玄元觀“教導他“無為而治“的境界,以及如何運用符箓陣法調和陰陽;法家的“律令院“讓他了解到“以法治國“的嚴謹和高效;墨家的“機巧坊“展示了“兼愛非攻“的理念和精妙的機關造物;陰陽家的“星象臺“則教會他觀察天象,預測未來......

每學習一種新的道統,卜子敖都會深入思考其精髓,并嘗試將其與自己已掌握的知識融合。奇妙的是,隨著學習的深入,他胸前的雙龍胎記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玄黃二氣更加活躍,兩條龍形虛影也越發清晰。

一日清晨,卜子敖在自己的住處打坐修行,忽然感到一陣劇烈的心悸。他連忙內視,驚訝地發現體內的文氣和煞氣竟然開始相互排斥,引發了一場小型“內戰“!

“這是怎么回事?“卜子敖心中大驚。

正在此時,胸前的雙龍胎記突然劇烈發熱,一股玄黃二氣從中涌出,如同調停者般介入兩股力量之間,強行將它們分開,并逐漸引導它們和平共處。

這個過程持續了整整一個時辰,當一切平靜下來后,卜子敖驚訝地發現,那些原本互不相容的力量,如今竟然能夠和諧共存于體內了!

“原來如此......“卜子敖恍然大悟,“玄黃之血不僅能讓我吸收各種力量,還能調和它們之間的沖突。這就是融合之道的關鍵所在!“

意識到這一點,他的修行方向變得更加明確。接下來的日子里,他不再僅僅是被動地學習各家道統的知識,而是開始主動嘗試將它們融合,創造出獨屬于自己的修行體系。

三個月后的一天,孟軻找到卜子敖,神色凝重:“子敖,有個不好的消息。崖山城傳來急報,顏師他......“

卜子敖心中一緊:“顏師怎么了?“

“顏師遭遇襲擊,重傷垂危。“孟軻嘆息道,“襲擊者似乎與當初在路上截殺我們的是同一批人。“

卜子敖聞言大驚:“弟子必須立刻回崖山城看望顏師!“

孟軻搖頭:“不可。事情恐怕沒那么簡單。根據言述的密信,此次襲擊很可能是沖著你而來的。那些人找不到你,才對顏師下手,意圖引你現身。“

卜子敖握緊拳頭,內心充滿自責和憤怒:“都是因為弟子的緣故,才連累了顏師......“

“莫要自責。“孟軻安慰道,“這是道統之爭的一部分。那些人覬覦你的玄黃之血,不會輕易放棄。如今你還未完全掌握自己的力量,冒然前往只會落入陷阱。“

卜子敖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內心的情緒:“那弟子該如何是好?“

“加緊修行,盡快增強實力。“孟軻堅定地說,“只有當你真正掌握了融合各家道統的能力,才能面對那些虎視眈眈的敵人。“

卜子敖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決絕:“弟子明白了。那弟子請求閉關一段時間,全力突破當前的瓶頸。“

孟軻欣慰地點頭:“好。我已經與姜道長商議好了,為你準備了一處靜室,位于學宮深處的小山上,正好就在那'道源碑'附近。那里靈氣充沛,又有古碑加持,最適合你這種特殊體質的修行者。“

三日后,卜子敖在孟軻和姜道長的陪同下,來到了那座小山上的靜室。這是一間簡樸的石屋,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外,別無他物。房間正中央是一個蒲團,正對著窗外的那塊“道源碑“。

“這段時間,你就在此閉關修行。“孟軻叮囑道,“每七日,我和姜道長會來檢查一次你的狀況。若有任何異常,立刻中斷閉關。“

姜道長補充道:“老道已在此處布下陣法,一般人無法靠近,你可以安心修行。閉關期間,切記不可操之過急,道法自然,循序漸進。“

卜子敖恭敬行禮:“多謝二位前輩關照。弟子定當謹記教誨。“

送走兩位長者后,卜子敖深吸一口氣,盤膝坐在蒲團上,開始了正式的閉關。

他先是按照儒家心法,穩定心神,凝聚文氣;然后依照道家導引術,疏通經脈,調和陰陽;接著用法家律令之法,整合體內各種力量,建立秩序;最后以墨家的精準計算,分配這些力量的流向和比例......

多種道統的修行方式,在他體內竟然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獨特的修行體系。這一過程并非一帆風順,中間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和調整,但每一次挫折都讓他對各家道統的理解更加深入。

隨著修行的深入,卜子敖的意識漸漸沉入那片玄黃氣海。他驚訝地發現,氣海中央的道種已經長成了一棵郁郁蔥蔥的大樹,枝繁葉茂;而兩條龍形虛影也變得異常清晰,幾乎具有實體,在氣海中游弋盤旋。

更令他驚訝的是,氣海的邊緣處,竟然出現了四個小型的“氣旋“,分別呈現出不同的顏色:白色代表儒家文氣,黑色代表法家律令,青色代表道家玄氣,灰色代表兵家煞氣。這四個氣旋雖然各自獨立,卻又通過細微的能量絲線與中央的玄黃氣海相連,形成了一個協調的整體。

“這就是融合之道的實相嗎?“卜子敖驚嘆不已,“各家道統雖然差異巨大,但在更深層次上,仍然可以找到共通點和平衡點。“

就在他沉浸在這一發現中時,忽然感到一股強大的感應從窗外傳來。他睜開眼,發現“道源碑“竟然在發光!那些古老的文字和圖案如同活了過來一般,在石碑表面流動,散發出玄黃二色的光芒。

更神奇的是,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內容,如今在他眼中變得清晰起來。他仿佛看到了上古時期的景象:天地初開,混沌初分,玄黃二氣交融孕育萬物......然后是人類文明的興起,大道的分化,諸子百家的形成......

這些畫面如潮水般涌入他的腦海,讓他對大道的理解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他終于明白,為什么各家道統會如此分化,又為何能夠互相融合。因為本源是一,殊途同歸。

在這種頓悟的狀態下,卜子敖進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深度修行狀態。他的意識與那塊道源碑產生了某種共鳴,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上古大道未分的時代,感受著那種純粹而統一的“道“的氣息。

不知過了多久,他才從這種狀態中慢慢蘇醒。當他睜開雙眼,驚訝地發現外面已是滿天繁星。更讓他震驚的是,自己的修為竟然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有了質的飛躍!

體內的四股力量——儒家文氣、法家律令、道家玄氣、兵家煞氣——已經初步融合,在玄黃之血的調和下,形成了一種全新的能量形態。這種能量既保留了各家道統的特性,又有了自己獨特的氣息,更加靈活多變,適應性極強。

“融合之道,初成矣!“卜子敖喃喃自語,心中充滿了喜悅和期待。

他知道,這只是漫長修行道路上的第一步,但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有了這個基礎,他就能進一步探索和完善自己的修行體系,真正走出一條前人未曾嘗試過的道路。

而這一切,都與他胸前的玄黃之血密不可分。正是這特殊的血脈,讓他能夠打破道統之間的壁壘,實現真正的融合。

卜子敖深吸一口氣,站起身來,走到窗前,仰望星空。在這浩瀚的天地間,他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存在,但他的修行之路,卻可能改變整個道統格局的走向。

“顏師,言師兄,鄉親們,請再等等我。“他在心中默默發誓,“待我真正掌握融合之道的力量,必會回來為你們討回公道!“

星光璀璨,夜風輕拂。卜子敖的身影在月光下顯得格外堅定。一段全新的旅程,就此開啟。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园市| 电白县| 寿宁县| 池州市| 柳州市| 合江县| 吴桥县| 封开县| 泾川县| 峨山| 姜堰市| 新蔡县| 秦皇岛市| 白朗县| 东港市| 南宫市| 武乡县| 吉木乃县| 赫章县| 奉化市| 浏阳市| 汉川市| 宝山区| 大关县| 错那县| 巢湖市| 怀远县| 常宁市| 新郑市| 贵溪市| 永城市| 石柱| 丰宁| 东山县| 榆社县| 伊宁市| 文成县| 平江县| 黄冈市| 盐边县| 锡林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