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歌劇院魅影:吊燈血案》
場景一:血色穹頂
皇家歌劇院的水晶吊燈在首演夜轟然墜落,福爾摩斯的獵鹿帽映著碎裂的玻璃碴,他的放大鏡掠過死者(首席女高音)喉部的螺旋狀勒痕。“華生,你聽——“他突然按住樂池邊緣的共振板,“這不是震動,是機械頻率。“吊燈殘骸中滲出暗紅色液體,而死者緊握的樂譜上用血寫著:“第三幕·B小調·死亡變奏“。
關鍵線索:
?吊燈鋼索切口殘留的石墨粉末(與歌劇院地下機械室的潤滑劑吻合)
?樂譜邊緣蝕刻的微型齒輪痕跡(對應鐘樓內部的發(fā)條裝置)
?死者喉部的微型注射孔(殘留著與《鏡中新娘》案件相同的記憶血清)
場景二:暗道魅影
福爾摩斯用小提琴弓弦挑開通風口,黑暗中傳來機械運轉的轟鳴。地下樂池的暗道中懸掛著數(shù)十具被改造的機械人偶,它們的胸腔內跳動著以人體心臟為動力源的發(fā)條裝置。華生突然發(fā)現(xiàn)首席女高音的聲帶被完整取出,懸掛在人偶喉嚨的金屬支架上。
推理轉折:
“這不是單純的謀殺,是聲學工程。“福爾摩斯指著人偶喉嚨的聲帶,“兇手利用機械人偶復制女高音的聲波頻率,制造'魅影'的幻覺。“他突然扯開舞臺監(jiān)督的領結,露出內側的微型擴音器:“真正的歌聲,來自這里。“
場景三:復仇樂章
午夜的歌劇院鐘樓,福爾摩斯的放大鏡映出成排的發(fā)條裝置,中央的巨型機械人偶正以女高音的聲帶演唱《卡門》。人偶的眼窩中嵌著被謀殺的音樂學院學生的眼睛,而其胸腔內的機械心臟正隨著樂聲跳動。墻上貼著一份被刻意保留的樂譜,標題赫然寫著:“安魂曲——獻給被遺忘的天才們“。
真相揭露:
歌劇院的首席機械師實為被解雇的天才作曲家,他利用地下暗道與機械人偶制造“歌劇魅影“的傳說,通過聲波共振裝置控制吊燈墜落。死者因發(fā)現(xiàn)其秘密被注射記憶血清,被迫在機械人偶的喉嚨中唱出最后一首安魂曲。而那具跳動的機械心臟,正是某位皇室成員資助音樂學院時被秘密植入的實驗裝置,其脈沖信號能操控所有發(fā)條機關。
尾聲:變奏之外
當福爾摩斯用小提琴弦割斷最后一個發(fā)條裝置時,機械人偶突然發(fā)出刺耳的金屬尖叫。華生的左輪槍管正對準機械師,卻發(fā)現(xiàn)對方的瞳孔在月光下泛起齒輪般的反光:“你們贏了這一局,但安魂曲才剛剛開始。“福爾摩斯轉身望向霧中的歌劇院穹頂,機械心臟的跳動聲突然與遠處大本鐘的鐘聲形成詭異的共振——那是被遺忘的天才們,在帝國的齒輪中永恒歌唱的復仇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