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仁壽宮之后,趁著天還沒黑,朱祁鈺直奔前殿,處理起了前陣子積攢下來的政務。
從前還是個逍遙王爺的時候,這些瑣事自然是與他無關。
但如今自己已然代位監國,處理國事,當然也就成了他的本分。
“陛下,于少保于大人到。”
負責皇帝衣食起居的新任秉筆太監曹欽端來了一碗剛熬好的參湯,恭敬的對著朱祁鈺說道。
朱祁鈺聞言只是輕嗯了一聲并未抬頭,眼神則是依舊停留在手中奏疏之上。
“臣于謙拜見陛下,陛下萬福金安。”
殿門大開,現已升任太子少保的兵部尚書于謙,緩步走到朱祁鈺跟前。
只是和往常一樣,即便如今加官進爵,他依舊還是穿著從前那老一套已經洗的有些褪色發白的舊官服。
“于少保不必多禮。”
“來人,賜座。”
直到聽到于謙那渾厚的聲音之后,朱祁鈺這才回過神來。
他輕輕合上手中奏疏,示意對方不必多禮。
“不知陛下此時召見,所為何事?”
一旁坐下之后,于謙開口問道。
“朕今日查看此前朝中積攢公務,發現今年各地上報糧食畝產,較之往年均有降低。”
“可各地近年以來皆無旱情水患,這是何故?”
見于謙到來,朱祁鈺也不再賣關子,開門見山的問道。
“陛下如此體察民情,真是我大明萬民之幸!”
“確實,這幾年我大明各省大多風調雨順,并無天災,只不過...”
見朱祁鈺召自己前來,為的是處理朝政,這讓本就是布衣出身的于謙大為感動。
要知道,從前那個朱祁鎮在的時候,別說這大晚上的召見臣子商議國事。
就是每日清晨的朝會,他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只不過什么?”
朱祁鈺眉頭一皺,接著問道。
“臣家中本是匠人出身,對于農事并不擅長,因此不敢妄言。”
“不過臣此前曾與欽天監的官員聊過,發現近年以來,我大明各省天氣較之以往連年降低,臣在想這糧產降低,是不是和此事有關?”
于謙沉思片刻之后,開口說道。
“天氣較之以往連年降低?”
“小冰河期?”
朱祁鈺聞言面色凝重。
此前他見各省上報糧產均有所降低,就連素有大明糧倉美譽的江南,湖廣等地亦不例外。
起初朱祁鈺還以為是各地突發災情,但在調閱卷宗之后,發現并無此事。
江南,江北,湖廣,山東均是風調雨順,讓朱祁鈺一時是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剛剛于謙的話,這才解開了他心中的疑惑。
“小冰河期?這是何物?”
于謙聞言一臉茫然。
“朕不知該如何與你解釋,總之這小冰河期便是咱們大明現如今連年嚴寒的原因。”
朱祁鈺眉頭緊鎖,前世,他還是個學生的時候,便聽歷史老師說過這件事情。
說是明朝期間,氣溫大幅降低,俗稱小冰河期。
這小冰河期看似不過是天氣寒冷了些許,但實際影響巨大。
各地糧食減產之下,百姓生活趨于艱難,亂事四起,外族侵擾不斷,讓本處于盛世之中的明朝,最終慢慢的走向了衰落。
“說來慚愧,臣自認從小飽讀圣賢之書,年輕時總以為自己無所不知。”
“只是跟隨永樂帝身旁,踏遍山南漠北后,才理會了自身的渺小,現如今侍奉陛下,這種感受更是深切,陛下如此年輕,出口之事卻是我聞所未聞,實在讓臣汗顏。”
聽了朱祁鈺的講解之后,于謙站起身來苦笑著回道。
“哈哈,于大人,您早年間若是就這么會說話,又至于只是個侍郎啊?”
朱祁鈺聞言哈哈一笑,隨即開口打趣起了對方。
在個人才華這方面,他面前的這位于謙便是放眼整個大明朝,也絕對是拔尖的存在。
即便對農業并不熟知,但他居然能通過平日里的觀察,就找出了問題所在。
這樣的大才,成祖爺,仁宗皇帝,還有他老爹宣宗皇帝,這三朝的帝王都是愛不釋手。
結果到了朱祁鎮那卻不受重視,待遇甚至還不如太監。
“這...臣性子耿直,不會溜須拍馬,這些都是肺腑之言。”
聽著朱祁鈺的調侃,于謙不禁也是老臉一紅。
想起此前奸臣當道,導致大明江山社稷險些葬送,于謙不免也是有些感慨。
明君需得明臣輔佐,明臣又何嘗不是需得遇明君呢?
若不是眼前這位少年皇帝挺身而出,他于謙就是空有再多的才華,又能往哪施展呢?
“不過陛下,咱們眼下雖然知道了各地糧食減產的原因,但常言道天命難違。”
“這氣溫逐年降低的事,咱們又怎么能攔得住呢?”
話題回到正軌,于謙的眉頭再次緊鎖到了一塊。
糧食減產,這絕對是個嚴肅的問題。
上到明軍糧餉,下到百姓生計,都與此息息相關,可以說是國之根本。
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些事,確實不是人力所能改變。
見好不容易才驅逐了瓦剌,恢復了和平的大明,又陷入了危機之中。
于謙忍不住嘆了口氣,卻也只能是滿臉的無可奈何。
“這老天爺是打雷是下雨,咱們確實干預不了,不過嘛...糧食減產的問題,倒是有解決的法子!”
朱祁鈺淡然一笑,走上前伸出手拍了拍于謙的肩膀,隨即開口說道。
“什么法子?”
于謙有些驚訝,雖不是農戶出身,但自幼生活在鄉野之間的他,倒也不至于一竅不通。
這些田間地頭的作物無比金貴,需要莊稼人悉心呵護,旱了澇了都會影響收成。
可既然這嚴寒的問題是無法改變的,那又如何能做到糧食不減產?難道去給那些莊稼穿上寒衣不成?
“于謙啊,你出身江南,吃慣了稻米,卻不知這世上的主糧,遠遠不止稻米這一種吧。”
“遠在南洋之處,有一種作物,名叫紅薯,此物極其耐旱,便是我大明西北之地種植,亦可高產。”
“還有一物,名為土豆,原產于海外,寒暑不侵,只要在各省推廣這兩種作物,那么百姓溫飽便不足為懼。”
朱祁鈺微微一笑,開口答道。
對于別人來說,眼下大明這場糧食危機,或許無從解決。
但對于他這個穿越者來說,倒還真不是什么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