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時間不會停下等人
- 大秦:繼位趙王,對手始皇帝
- 子月啦
- 2135字
- 2025-04-11 11:03:45
“目前,有無補充儲糧的方法。”
趙恪試著說道。
“不曾有,該想的辦法都想過了,找商人,找諸國。”
毛遂搖搖頭。
“哎!”趙豹哎了一下,“諸國怕了強秦,無法接受強趙出現,卡住所有關于糧食的農物。”
不管哪一種作為軍糧,只要是農物的,諸國一發覺,立即堵上漏洞。
由此可見,諸國對強秦有多忌憚。
“太倉可用儲糧,剩余幾何?”
趙恪想知道有多少。
“太倉剩余的可用儲糧,只能支撐一支人數三萬的軍隊,作戰五天半。”
毛遂說得自己都不好意思。
“……”
輔臣統計的可用儲糧,直接給趙恪整沉默了。
就這么點,都不夠一場小規模戰爭使用,復奪晉陽暫時不用去想,老老實實的存糧吧。
極致缺糧的問題,擺在趙恪面前!
軍事受到限制,甚至無法進行,將會嚴重影響大趙的戰略。
如同一個空有強大武力,想動手,餓得動不了手的壯漢。
為什么如此缺糧,不單單是軍隊,戰爭的因素。
這一問題來源內部,老貴族擁有許多封地,隱藏大量田地,少交稅甚至不納稅等等。
除了老貴族,還有地方上的豪強。
別以為漢代才有豪強,事實上,戰國末期秦帝國時期,就有他們的身影了。
相對而言,在貴族時代,存在感沒那么強罷了。
這些豪強,也需要時間的積累,方能變成地方性的豪強。
要改變缺糧的現狀,朝他們下刀子,成了不能避開的題目,進行第二次變法。
這需要很高的威望為支撐!
從哪來,紛爭的亂世里,對外復奪失地,在基礎上進行擴土,可以快速積累威望的途徑。
那么,又回到一開始的缺糧,死循環。
對內修好內政,也能積累威望,就是速度比前面一條慢。
行不通的是,時間不會停下等他!
七年后,秦王政開始親政,進而執掌大秦,迅速整合內部。
九年后,鄭國渠成功的貫通,八百里秦川就此揚名,使國力跨越一個級別。
那時候的強秦,對天下諸國,將呈現壓倒性的優勢!
不過,作為趙王的趙恪,有他自己的使命,擔負著整個大趙的興衰。
總要做點什么,好歹掙扎一下,發動第二次變法!
好在他擁有歷史上的先知,這十年內,有不少歷史機遇,不算虧待他這個穿越者了。
“王上,等儲糧多一點吧。”
見君王沉默住,趙豹也無奈。
“明知時機不能錯過,就是因缺糧,不得不放棄。”
主戰的毛遂相當難受。
“國事艱難,一步,一步步來,先處理眼前的。”
不知趙恪是和自己說,還是向輔臣說。
“唯。”
兩人接著處理政務。
其中對魏策略,他們采用君王所說,而復奪晉陽放角落,他們一致沒再提。
“為趙嫻太后修一座陵墓,規格照常。”
趙恪寫上可字。
“通過。”
兩位輔臣一看,蓋上印章。
既然追封,作為大趙的趙嫻太后,陵墓不說建得多奢華,至少不能太寒酸。
參照以往太后的規格,不超出太多,否則廉太后那里也不肯……
“稟太后,經臣查明,泄露藏匿文書地點的人,是隊伍里的桓原。”
“偷看攜帶的文書,導致泄露,臣看管不周,沒及時發現不對。”
董西朗跪在地上,不禁忐忑。
“桓原人在何處?”
廉太后立刻說道。
“臣帶不來,他被人追殺。”
董西朗照實說道。
“搶文書的背后指使者是趙偃,誰要殺,莫不是爭儲失敗,趙偃殺了泄憤。”
沒能處理內奸,廉太后有些可惜。
不過,揪出內奸總該是好的,不用怕再次泄密。
“先王不是處理掉,趙偃閣下培養的人手們。”
董西朗不知私兵的事。
“不一定,趙偃有別的人手。”
同為貴族,廉太后知曉一些內情。
新貴族還好,變法后的受益者,歷代君王不允許,便不存在私兵。
老貴族他們,幾乎每一家有私兵,人數多少的區別。
“只是桓原和臣等暫時住一起,便于追查內奸,很奇怪,沒聽見半點動靜。”
“臣等一路尋找,到荒野的懸崖下看見尸首,頭顱給人割去。”
董西朗提出奇怪的一點。
“的確,殺個人沒必要如此麻煩。”
廉太后認同道。
哪怕泄憤,一般是悄悄抓去,一路追殺到荒野,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有私兵。
老貴族們有私兵,不代表可以擺明面上,跟趙室保持一致的默契,不曾捅破過。
只因推行胡服騎射,削弱過一度盛行,風頭不小的私兵。
如果不是趙偃,又會是誰?
“桓原有一弟,叫做桓先,目前他不在家中。”
董西朗順道查了一下桓家。
“家眷可在?”
廉太后問道。
“俱在,就桓先一人不在家中。”
董西朗答道。
要說桓先知情,怕死跑了,以趙偃閣下的作風,不會放過這一家人。
那么,是什么讓對方,跑得不見人影?
“查下去,看是何原因。”
一團疑云撲向廉太后。
既然桓原的死,存在可疑的地方,桓先碰巧離家,那就查清整件事。
“唯。”
董西朗說道。
“董卿且起身,文書泄露一事,不能全怪你,回去繼續追查。”
身邊能用的人有限,廉太后到底沒做出處罰。
“臣謝過太后。”
董西朗知道保住小命了。
“慶家子弟的慶界,遭罷職,挨了三十軍棍,成了笑話。”
廉太后都不用打聽,宮中傳開了。
“是,禁軍把不少慶家子弟,從宮門扔出去,到后面,許多人圍著看。”
清婉說道。
“小王上很不安分,還調任都尉,中將軍,意圖掌控禁衛軍。”
廉太后不免憂心。
落兒遠在咸陽,即便秦國肯立馬放人,回邯鄲也要不少時日。
剛繼位的君王趙恪,開始掌控禁衛軍,接下去,一定會繼續培養班底。
“再過幾天,老將軍就能回到邯鄲。”
清婉排憂道。
“用不了幾天,應該后天到吧,大父的身體硬朗著。”
廉太后沒想到的是,真就幾天,自個大父半路上遇見,欲被“滅口”的桓先。
“老將軍的身體這么硬朗,少見。”
清婉驚訝道。
這么大的年紀,趕路通常不快,一路顛簸就夠受的,還是騎馬。
總算明白先王,為什么派老將軍去,真是太能打了。
“那當然。”
大父即將到邯鄲,廉太后自豪之余,底氣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