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敏銳的政治嗅覺
- 大秦:繼位趙王,對手始皇帝
- 子月啦
- 2117字
- 2025-04-07 12:00:00
“稟王上,虞相國帶到。”
樓昌來復命。
“先生入座。”
趙恪起身,以示對老師的敬意。
正是虞先生的用心教導,時至今日,積累起大量學識,涉獵書寫,政治,國家起落等方面。
因此,感激在這個時代的老師。
“如今成君臣,王上理應稱為卿,或是卿家。”
虞信小快步邁近。
“十年間,寡人的稱呼向來如此,先生何時變得迂腐?”
趙恪反問道。
“老臣便逾越了。”
尊敬如故,虞信頓感慰藉,自己教到一個好學子。
“方才,寡人任命宗室的趙蔥,為禁衛軍右將軍。”
趙恪提及方才的任命。
“護衛王上身側,是得確保掌控手里,不為他人所趁。”
虞信贊成這么安排。
身邊無可用的人,勢力單薄到為零,十分不利今后的執政。
自己雖成相國,是君王的心腹,終究屬于外朝,無法及時提供幫助。
內外皆有班底,方能形成合力。
“上次奉先王之命,恐嚇考驗寡人的任囂,則升任都尉。”
趙恪繼續說道。
“此人不錯,密令執行到位,又不失上下尊卑的分寸。”
虞信就表現,中肯道。
“寡人亦看中這一點。”
趙恪微微頷首。
無論怎樣的王命,一下達,這類人都會圓滿完成。
“由宗室子弟統領禁衛軍,一位都尉控制王宮內的要害,善。”
虞信道了一聲善。
“先生來時,他們離開不久,多待一會,你們倒是遇得上。”
趙恪閑談著。
“這是惜女士轉交老臣,與王上要說的話皆在里面。”
虞信拿出那一則竹簡。
“嘩啦。”
清脆的聲音蕩開,竹簡向右邊打開。
字體不多,只說當上君王需盡心盡責,不能荒廢國事,更不用掛念她。
里外提醒他,好好當君王,打消冊封太后的想法。
要不人常說,知子莫若母。
“有一事,寡人想和先生說。”
趙恪卷起竹簡放于木案。
“請王上示下。”
虞信拱起手。
“寡人有意封阿母為太后,居于宮中。”
趙恪的決定不變。
倒不是一意孤行,著急冊封,顯示什么為人子的本分。
阿母本就體弱,跟著三歲的他,到苦寒的燕國之北,把自己撫養大。
請虞先生到薊都,玄鳥門創立之初,筆墨紙張的推出等,全是阿母一手安排。
到他大點,逐步接管以上的事宜,已是幾年后。
不然,沒有玄鳥門的迅速發展,十年間分布天下諸國。
冊封阿母為太后,既是出于對長輩的尊重,也是肯定對王業的付出!
“王上萬萬不可!”覺得言辭不妥,虞信改口,“王上封惜女士為太后是好,然則,不是目前封。”
“先生所慮是何,但講無妨。”
多聽不同意見,有益趙恪完善冊封一事。
“王上初登王位,暫無威望,手里的權力不夠。”
虞信長舒一口氣,還好聽得進話。
“目前的狀況…”
趙恪聽著。
“冊封惜女士一事,廉太后必第一個反對,而后是輔臣不允許,兩位太后同時并存。”
虞信表達委婉。
倘若惜女士是君王的生母,冊封難度直線下降,卻是養母,也不是嬪妃。
加上無血緣關系,成為居住宮中的太后,可能性極低。
“是這樣子。”
趙恪不至于惱火,跟冊封太后不沖突。
“再者,朝中有些人將趁機發揮,攻擊王上的不是……”
“要是新老貴族聯手,超過半數的大臣,都會反對王上,對本身是一種打擊。”
“親政之路,延長!”
虞信嚴肅說道。
“先生所慮,寡人清楚的很。”
趙恪為此心知肚明。
“那為何…”
虞信愣住。
冊封惜女士的決心,不似作假,卻清楚面臨什么后果。
饒是閱歷多,都不明從中的意思,君王到底想怎么做?
“后邊,公子落是否會回來?”
趙恪不答反問。
“會回來。”
虞信不解,君王這么問的緣由。
新王繼位,秦國繼續留著公子落,意義不大。
相反,主動放回大趙,讓其奪回王位,混亂大趙的可能性較高。
說到底,公子落的外大父是廉頗,母親是廉太后,當過正常流程冊封的太子。
政治分量較重!
“由先生說說趙偃。”
趙恪頓了頓。
“趙偃雖為庶人,其母的母族,支持者全出自老貴族。”
“秦國經變法還好,我大趙的老貴族們,扎根長達百年計,勢力大。”
虞信據實說道。
“反觀寡人,生母的母族是落魄豪強,阿母僅是庶人身份,政治地位處于天生的劣勢。”
趙恪道出核心。
“難道王上是想!”
虞信猛然回悟,怪不得君王執意冊封。
君王這個庶出,相比其余公子,出身過低,之間存在明顯的差別。
因此,哪怕惜女士是養母,一成功冊封為太后,名義上大大抬高身份。
結合追封生母,從根本上,扭轉政治地位的劣勢!
屆時,公子落回邯鄲,趙偃有心思通通沒用,君王的政治地位不輸于他們。
別忘了,君王是趙孝成王,指定的繼承人,直接立于不敗之地。
“沒錯,借著這件事,樹立寡人牢固的政治地位。”
趙恪肯定先生的猜想。
這一時代是貴族時代,特別是沒變法貴族的大趙,體現得淋漓盡致,十分講究個人出身。
這便是朝堂上,外來系的勢力不強,存在感弱的原因。
不是他們沒有來大趙,而是待過一陣,又選擇離開。
類似任囂的人不在少數,其中不乏具備大才者,他不穿越過來,跑秦國去是遲早的事。
論真實情況,比人才培養基地的魏國,好不到哪里去。
大趙的問題很多,不止這一點。
“政治嗅覺,竟是如此敏銳!”
虞信仿佛重新認識君王一般。
“同時,全了寡人的一樁私事。”
趙恪不完全是為政治地位,二者皆有。
“王上準備何時出手?”
了解到用意,虞信轉而問道。
“待掌控禁衛軍,即出手。”
趙恪在等任囂,趙蔥控制整支禁衛軍。
“此事一出,必然群臣反對…”虞信明確支持,“由老臣提出較合適。”
“還是寡人來吧。”
趙恪直接回拒。
讓先生吸引火力,他躲一旁,成功了穩固政治地位,失敗則本人扛,不至于。
今后,君臣要做的事多了去,面臨的壓力比之要大幾倍。
“那老臣相助王上。”
虞信聽出話里的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