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顧予回到了自己房間。走到窗邊,將窗簾拉開。
深吸一口氣,吐了出去。
看了一會兒外面的夜景,顧予走到桌子前,拿起了劇本,翻看起來。
張一謀房間。
張一謀跟梁平兩個人聊著顧予剛才在飯局上的狀態。
梁平:“張導,李光杰去找小顧打網球,是不是您的主意啊?”
張一謀搖搖頭。
“還真的不是,今天的事情完全就是意外,不過你沒發現嗎,小顧的眼神里面,少了一些東西。”
梁平回想了一下。
回答道:“少了一分天真,多了一份成熟?”
張一謀點了點頭。
梁平:“我原本以為小顧現在的狀態會耽誤拍攝時間,現在我可算是放心了。”
張一謀笑道:“你想的太多了,小顧那孩子是絕對不會耽誤工作的,他心里面有數。”
次日,顧予睜開眼睛,看了一眼時間,早上五點半。
洗漱完走出房間,朝著電梯門口走去。
見到站在電梯門口的幾個人。顧予仔細看了一眼,是高媛媛和劉藝菲她們那些人。
走到電梯口,笑道:“媛媛姐,亦菲姐,早上好。”
劉藝菲:“你起這么早,去健身房鍛煉?”
顧予:“不是,我去附近的早餐店吃早餐,昨天運動過量,我腿生疼,實在是不想去健身房了。”
聽到顧予的話,高媛媛和劉藝菲兩個人直接笑了出來。
昨天晚上劉藝菲和高媛媛兩個人準備出去散散步的時候,就看見李光杰敲著腿回來
一問才知道,李光杰去按摩去了,他的腿早就已經疼的不行了。
聽到高媛媛說李光杰的腿,顧予輕笑了一聲。
他是真的很謝謝李光杰,如果不是他的話,可能他還得等一段時間,情緒才能轉變回來。
上了電梯,到了健身房那個樓層,高媛媛和李亦非她們走了出去。
顧予按了一下關電梯門的按鈕,到了大堂,朝著酒店附近早餐店走去。
吃完早餐回到房間,鄭淼淼就幫顧予弄了一下頭發。
時間差不多了,前往開機現場。
開機流程走完,顧予和劉藝菲兩個人換上了顧予設計的那兩套衣服到了影棚里面。
化妝師上前給兩個人化妝,弄頭發。
高媛媛和秦海露還有陳術三個人從拍攝場景里面走了出來。
看到劉藝菲身上的那一件裙子。
高媛媛:“藝菲穿的這件裙子是誰設計的,好漂亮啊。”
秦海露:“聽說是顧予設計的,不僅是劉藝菲身上的衣服,就連顧予身上的衣服都是他自己設計的。
聽副導演說,好像他們身上的這兩件衣服配合燈光,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
具體是什么效果副導演也沒說。”
顧予化完妝,走到一個畫架前,右手從筆筒里面拿了一個畫筆,左手拿著顏料盤。
兩架攝影機分別在顧予的左右。
燈光師打好燈光。
張一謀坐在監控器前,看著監視屏上呈現的畫面。
在空中的攝影機緩慢的移動。
從倉庫的門口一直到顧予畫的那十幅劉藝菲背影的畫,從第一幅畫到最后一幅畫,最后停在了顧予前方兩米左右的位置。
昏暗的陽光透過玻璃照在顧予的后背,和顧予前方的暗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兩邊一直垂到下巴的頭發,讓顧予的臉模糊不清。
明明有光,盡管很昏暗,卻散發著一絲詭異的寧靜。
顧予手中的顏料盤和畫筆,在此時紛紛掉在地上。
打破這一絲的寧靜。
突然倉庫里面響起了高跟鞋的聲音。
顧予的兩邊頭發不知道被哪來的風微微吹動。
顧予抬起了頭。
輕笑道:“你來了!”
“咔,過,漂亮。”
看著這一鏡到底的鏡頭。
尤其是當顧予慢慢抬起頭,那痛苦的眼神和表情在伴隨著高跟鞋聲音的逐漸接近,轉變的那一抹溫柔。
以及顧予明明是笑著說的‘你來了’,但是讓人一聽,這三個字里面卻充滿了苦澀。
這一個鏡頭,張一謀本來以為顧予得拍好幾遍。
情緒和眼神還有表情的轉變,想要在這幾秒之間完成,真的很困難。
但是顧予的表現讓他很吃驚,沒想到直接一遍過了。
劉藝菲全程都在一邊看著顧予演戲。
當從顧予輕笑著說出“你來了”的那一刻,劉藝菲不知道為什么,就有一股沖動。
一股想要上前抱住那個坐在畫架前的男生的沖動。
副導演走到劉藝菲身邊,見劉藝菲的眼睛盯著顧予。
小聲的說道:“劉藝菲老師,你可以準備了。”
劉藝菲回過神,點了點頭,深吸一口,她感覺到了顧予在演技上面的可怕。
實在是想象不到,顧予的這個演技,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的演技。
秦海露對著身邊的陳術和高媛媛問道:“我記得顧予不是童星吧,怎么他這個戲演的好像是從小演到大的童星呢。”
張一謀聽到秦海露的話,想了想,笑了一下。
如果沒有上個月發生的事情,可能顧予的演技還真的達不到這個地步吧。
但是想想這個代價,讓張一謀內心嘆了一口氣。
如果可能的話,他也是真的不希望顧予的演技是通過這種方式進步的。
代價,太大了。
秦海露三人又呆了幾分鐘就離開了。
張一謀也沒有在意,坐了一會兒,起身走到劉藝菲面前,給劉藝菲講戲。
在講戲的過程中,看到劉藝菲劇本上寫的文字標記,張一謀就知道劉藝菲應該是私下找過顧予給她講戲。
就剛開始劉藝菲出場的這個鏡頭,要不是顧予給他講了在這個鏡頭之下埋的坑,他都得想一會兒,才能想清楚。
劉藝菲出場的這個鏡頭,代表的是劉藝菲演的這個模特,究竟是不是現實當中存在的。
如果當觀眾認為是存在的,那么接下來的劇情就是一個觀看感受。
如果觀眾認為是不存在的,那么就是另外一個感受。
起點在這,怎么走,就看觀眾自己的理解了。
一個鏡頭,兩個視覺感觀。
就這個鏡頭,張一謀跟攝影導演都是想了好久才決定去怎么完成拍攝。
攝影導演當時就跟張一謀說過,如果顧予去干導演的活,那么他的每一部作品,都需要不同的角度去看,去體會。
否則,有可能你看到的結局,只是你認為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