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口出驚人語
- 1980從少林寺武指開始
- 黑水淵
- 4624字
- 2025-04-09 00:08:00
馬顯達的意見,正副導演張鑫焱、施洋平選擇了尊重。
作為技術官員的馬顯達,也是少林寺劇組跟上層溝通的渠道。
接下來,三人就訓練進度以及拍攝籌備,進行了常規的簡短溝通。
按照三人的說法,如果沒有十項全能的陸揚毛遂自薦,少林寺的拍攝就要在當年八月正式開機。
選在八月開機,也是吸取了陳文版少林寺的教訓。
之前中日雙方都不滿意的作品,如果剔除劇組中的狗血戲碼,最大的問題出現在了拍攝思路上。
導演陳文,作為左聯影業的知名導演,拍攝經驗毋庸置疑,但他選擇了六十年代胡金荃新武俠浪潮的拍攝模式。
陳文借用新武俠風,將京劇表演跟古裝電影相結合的手法,經龍虎斗、十二金牌、五虎屠龍、十三太保等港片異軍突起的證明,已經不被市場所接納。
在港圈,不管是對電影公司來說,還是對投資人而言,賺錢才是拍電影的第一目的。
陳文選擇了被市場淘汰的拍攝方式,才是一版少林寺中日雙方都不買賬的主要原因。
天氣原因導致的觀影效果不佳,則是次要原因。
陳文選的拍攝時間在冬天,還是一個雨雪交加的冬天,風雨之外,還有漫天的風沙影響拍攝效果。
所以二版少林寺的拍攝,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拍攝時的采光跟畫面清晰度。
八月開機,也是經氣象部門確定過的時間。
三人談到正式工作,就避免不了談及前期的拍攝進度。
八月份開機說的是演員的拍攝,戶外取景已經開始了。
這也是陸揚剛剛提及換攝影器材,張導表示有難度的原因。
現在拿出來說,也是怕陸揚出的主意成真,有了新的攝影器材,就存在一個畫面銜接問題。
日方如果真的能提供高精度的攝影器材,只怕運到中牟的時候,也過了外景的最佳取景期。
“張導,我還有點建議,不知道能不能提?”
張鑫焱提及二版前期也有被推翻的風險,馬顯達這邊倒是不太在意,這跟他的專業相關,拍攝并不是他要考慮的問題。
陸揚這樣疑似武行出身還懂電影,畢竟是異類。
馬顯達作為正經的武行嫡系傳人,不懂畫面銜接、取景時段,純屬正常表現。
陸揚再次開口添亂,并不妨礙不懂電影拍攝的馬顯達嫌他事兒多。
“說罷,開會就是為了解決問題的……”
現在的張導,巴不得陸揚多開幾次口。
如果他的那些建議成真,除了拍攝風格之外,少林寺的制作班底,絕對是亞太電影圈首屈一指的存在。
“張導,我的意見是先試探一下日方的少林拳法聯盟,之后再確定我們的開機時間,如果確認他們可以給咱們劇組提供攝影器材及膠片……”
說到這,陸揚停頓了一下,才又沉聲說道:
“我剛剛說的太極張三豐,也有少林寺的戲碼,我們不妨一班人馬兩個劇組,同時開拍少林寺與太極張三豐,這樣一來,少林寺得到市場的認可之后,我們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發行續集……”
二戲同拍,張鑫焱導演跟施洋平導演并不陌生,但原班人馬二戲同拍,在兩人看來可行性也實在不大。
少林寺本就是一版不過、二版重拍,劇組跟運動員出身的演員們壓力都很大。
除了一二版的壓力之外,鳳凰影業正在拍攝的塞外奪寶,也給了少林寺劇組很大的壓力,那邊同樣也是海選了武術運動員參與拍攝。
張導推倒陳文的拍攝風格,借鑒鳳凰影業的做法,就等于跟同屬左聯影業的鳳凰公司打擂臺。
只拍少林寺,敗了只是一部電影,二戲同拍,萬一選武術運動員為演員的武打片不受市場認可,左聯影業就是一下拍了三部爛片,會成為行業笑柄。
左聯影業是國內影業在港城影視圈的代表,一下拍爛三部電影遭人恥笑,對國內影視業的發展也是沉重的打擊。
左聯影業進入國內拍戲,賺錢本就是排在末位的訴求。
擴大國內影視在泛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才是左聯影業最重要的訴求。
如今拍攝影片的成本主要就在膠片上,市場真要不認可,算上一版的少林寺,至少浪費三部片子的膠片,這樣的損失左聯影業承受不起。
“小陸,你初來乍到還是要腳踏實地的……”
陸揚口出驚人語,馬顯達也被他的豪言壯語嚇了一跳。
不過太極張三豐完全符合港澳辦廖公的要求,所以這位馬先生言語之間,斥責的味道并不重。
“馬先生、張導,先聽我說說太極張三豐的故事梗概,張三豐的生活時代,介于元明之間,明仿唐制,元承自宋,唐宋之間只隔著一個五代,道具上沒有太大的沖突……”
陸揚語出驚人后,也開始了他對太極張三豐的改編。
九三版太極張三豐,雖說與少林寺隔了十幾年的時間,但在銜接上卻與八二版少林寺天然契合。
張三豐出身少林,師父也叫覺遠,就是最好的銜接紐帶。
而九三版太極張三豐最大的硬傷,就是張君寶出現的時間段,不符合廣大影迷對太極真人張三豐的認知。
金鏞版倚天屠龍記,無疑就是這個硬傷存在的最大佐證。
將電影的時代背景調整為元末明初,將張君寶定義為反抗異族的民族英雄,將董天寶定義為投靠異族的漢奸,觀影情緒上就會出現最大的落差。
而在陸揚的敘述中,日方的少林拳法聯盟,再次成為第三部電影的資金血牛。
少林寺如果能一炮而紅,再整個元末明初的太極張三豐,對神風來自蒙元的島國,也存在觀影情緒上的強烈代入,推及歐亞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陸揚口中太極張三豐的定位,跟張鑫焱導演對少林寺的定位一樣,也是輕喜劇快打武俠片。
給張施兩位導演說太極張三豐劇情的時候,陸揚也歸納了一下自六十年代胡金荃、張澈、李小龍引領起武俠風潮后,市場對于武俠片的不同熱度。
當然,限于自己的出身,陸揚只是稍沾即走,發散思考就是兩位導演的事兒了。
面對現代傳武第一人馬顯達,陸揚對劇情的演繹就是張君寶的太極跟董天寶的八卦、形意的對沖。
甚至于太極張三豐之后的第三部片子,少林小子、南北少林,陸揚都略有涉及。
這一連串的解釋下來,張鑫焱導演跟馬顯達心中都升起了放下少林寺,新拍太極張三豐的想法。
陸揚作為武術指導介紹一部電影,自然要加上相應的動作演示,之前在盥洗區演練的陳氏炮錘,就是太極張三豐要用的太極。
劃水展示拳理,揉落葉以顯功高的片段,陸揚也要給三人一個想法上的展示。
陸揚說完大致的時代背景、故事梗概,會議室就陷入了長久的靜默中。
“馬先生,我覺著陸揚的提議很不錯,值得試一試,少林寺這部影片如果成功,咱們就可以進行第三部電影的制作了,只是這對日方……”
對日方不公平這話,張鑫焱導演也如陸揚一樣稍沾即走。
具體怎么發散思考,既不是劇組的事兒,也不是馬顯達的事兒,而是上邊需要考慮的問題。
根據陸揚的提示,張鑫焱導演都在琢磨第三部的故事了,只是他不知道少林寺能有多火,對于第三部以什么故事為背景,還是沒有具體的頭緒。
“張導,拍攝時間跟拍攝進度不會有問題吧?”
陸揚口出驚人語,并說服了三人。
現在馬顯達考慮的就是導演張鑫焱,能不能承受的住二戲同拍的繁重任務。
“有洋平兄在,他可以做太極張三豐的導演,這樣大制作的成本也可以一分為二,兩部劇副導演跟武術指導的位置,我推薦陸揚兼任!”
如果少林寺是國內的電影公司拍攝,陸揚說的再天花亂墜,結果只有被趕出會議室一種。
但現在少林寺劇組的正副導演是港方的張鑫焱跟施洋平。
馬顯達這個技術官員,對劇組基本沒什么轄制力,他的管轄權主要體現在運動員身上。
馬顯達為了廖公的要求,心里有了拍攝太極張三豐的想法。
別說張鑫焱直接推薦陸揚武術指導兼任副導演了,但凡這位張導有一絲猶豫,他都會把這個想法上報。
“那咱們就抓緊時間,我馬上去匯報,但匯報之前,我會給陸揚聯系好鋁制品廠,還有可以加工彈簧鋼板的工廠,總而言之,不管是一部還是兩部,咱們劇組都要言之有物,第二部太極張三豐,臨時保密!”
陸揚說再多,不管是少林寺劇組追加投入、更換攝影器材,還是二戲同拍,無縫銜接第二部太極張三豐,都有一個共同的起始點。
那就是他要把在駐地門口畫出的唐刀,訓練場上說出的明光鎧給做出來,并呈現在做決定的領導面前。
“陸揚,有難度嗎?實在有困難,劇組可以給你特批一筆資金!”
張鑫焱的補充,迎來的是馬顯達銳利的眼神兒提醒。
馬顯達可以算是半個江湖人,雖說沒有經歷過江湖,但他身后的滄縣馬家就是華北江湖的一部分,而現在的西北馬家則是武術界的代表之一。
江湖中的坑蒙拐騙,也是武行真傳的必修課,論及傳武真傳,其復雜程度遠非常人可以想象。
一代一真傳,倒不是師門不想傳。
而是真傳的成本太高,從最初的選材,到層層淘汰,再到江湖揚名。
真傳一人輔助一群,才是傳武真傳。
“張導,不需要資金上的支持,想要鋁制品廠跟機械廠幫忙,也不是錢能解決的事兒,這還需要馬先生跟地方上的人交涉。”
張鑫焱導演提到給錢這個尖銳話題,陸揚也第一時間回絕了,并在回絕之后,轉向馬顯達說道:
“馬先生,我的設計雖說一看就懂,但最好還是找軍工廠來操作,這樣一來,道具的設計還能算是劇組的,如果別的電影廠有需求,是不是也能給我們一定的贊助?”
陸揚在十項全能之余,還能保持說話做事滴水不漏,也讓馬顯達有些迷糊。
這人功夫駁雜不得真傳,但在心智、見識上卻是真傳無疑,這樣的師門,真奇怪!
“你能做出來才最好,不要想太多,現在你幫我們參謀一下匯報的材料……”
馬顯達與張鑫焱、施洋平取得一致只是開端,接下來雙方各自該怎么匯報,也需要摳細節。
畢竟二版不拍,直接來個二戲同拍,沒有一系列鐵打的論據,三人的匯報很可能招致嚴厲的斥責。
四個人在會議室里摳細節,很快就到了中午飯點,運動員們幫忙打好了飯菜,馬顯達既沒讓三人吃飯,也沒讓送飯的運動員進屋。
直到三人形成了三份書面匯報材料,馬顯達才出門將涼透的飯菜端了進來。
“陸揚,既然你可以自己畫圖,那就別熟悉環境了,以后有的是時間跟隊員們熟悉,你先把圖紙畫出來,別加工單位聯系好了,你才現畫圖。”
馬顯達一邊吃飯一邊囑咐陸揚,囑咐完之后,他又沉聲對張施二人說道:
“張導、施導,還是按照咱們之間的約定,我先匯報,視匯報結果對你們的匯報材料進行修改,如果上邊不同意,我的想法是拍攝少林寺的同時,籌備太極張三豐的拍攝。”
陸揚的建議,三人雖然已經一致通過了,但馬顯達也知道,不管是他這個技術官員,還是張鑫焱、施洋平這兩個導演,都沒有拍板的權力。
他們有的只是拍攝跟配合拍攝少林寺這部電影的任務。
如果馬顯達只是普通的技術官員,他絕對不會多此一舉。
但他是馬家嫡系真傳,國內武術賽事的總裁判長,他都不能為武術界的發展出力,那誰還能為武術界出力?
港澳辦的廖公認可武術、喜歡太極,對武術界而言就是最大的幸事。
如果少林寺能按照陸揚的說法籌備拍攝,太極張三豐也能恰當的銜接,那這兩部電影對武術界的影響可就太大了,而且必然會是正面影響。
吃完飯,馬顯達直接收走了三人的碗筷,并匆忙來回一趟,從營地給陸揚借來了專業的作圖工具。
張鑫焱導演跟施洋平導演則是快速清空了滿滿當當的辦公桌,留出偌大一片空間供陸揚畫圖使用。
知道三人要的是紙面成果,陸揚也沒畫復雜的明光鎧,而是在圖紙上先畫了切刃、諸刃,直柄、曲柄、內藏柄,兩樣三式六把唐刀。
“陸揚,這個拐柄,為什么不在刀身上拐?而且這三種是劍形,為什么要叫唐刀?這種前窄后寬的大三角刃,砍無法借力,刺擊也不流暢,對嗎?”
陸揚剛剛用鉛筆直尺畫出了兩樣三式六把唐刀的視覺圖,一旁仔細看圖的行家馬顯達就提出了異議。
口出驚人語不怕,怕就怕拿出來言之有物的東西不靠譜。
切刃唐刀被認為是臆造的原因,也就在馬顯達的說法上。
砍,無法借力。
刺,后高前低的大三角刃,想想都不會流暢。
說武行人故步自封,那才是真正的見識短淺。
民國武行動輒分生死,事關生死哪會有什么故步自封,還不是什么好用用什么?
“馬先生,這你得去大學的考古系問問,島國正倉院所藏唐樣大刀就有這種形制的,從其形制來分析,這種劍形諸刃應當是實戰兵器,切刃則是禮儀用具。”
不管是唐刀還是陌刀的形制,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沒有出土文物做旁證,尤其是陌刀。
唐刀的兩樣三式六種形態,在正倉院有實物收藏作為旁證,雖說正倉院藏品的居處令人扼腕,但并不妨礙唐樣大刀的流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