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軟扎甲功力刀
- 1980從少林寺武指開始
- 黑水淵
- 4137字
- 2025-05-15 00:08:00
“小陸,這話言重了,但逐級上報已經開始,上邊也有意看看武術界這三十年來的成果,阻止怕是來不及了,但無規則、無防護,卻可以改一下!”
陸揚上綱上線的組織內斗,如果早點說,興許還能起作用,現在說,多少晚了點。
意向跟逐級上報之間不存在時間差,這也是得益于錦繡大唐展會在港城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如今馬顯達的話雖說也有一定的份量,但前提是他有機會說話,而且上邊的人也愿意聽他說話。
因為套路武術的緣故,許多人并不能充分認識到傳武的殺傷力。
陸揚雖說在港城打出了一個窮兇極惡云中鶴,但在不懂行的人眼里,傳武的能打與否,是可以精確控制的。
想要能打,就是窮兇極惡云中鶴。
想要留手就是少林寺中保唐王的十三棍僧。
這是認知上的差距,馬顯達想跟在座諸人,說清楚真打的后果,簡單至極,‘致死致殘’四個字也就夠了。
但要給上邊說明,現在的傳統武術并不能做到收發由心,卻是極難。
說好了,那是謙虛謹慎。
說不好,就是傳武三十年,啥成果也沒有!
港城的消息幾經傳達,到了京城已經漸漸走形,以后走形也會越來越嚴重。
馬顯達匯報工作的時候,體委的人,就想見識一下窮兇極惡云中鶴高來高去的本領,獵奇么!
但陸揚能不能高來高去,又是怎么窮兇極惡的,馬顯達卻是親歷者。
高來高去,不能!
窮兇極惡,就在他藏在道袍里的甲胄!
陸揚身上那玩意兒,就好似穿著防彈衣說自己刀槍不入。
現在體委的人,就是想要陸揚,還有后續參加無規則、無防護的參賽者,脫了防彈衣堵槍眼兒挨子彈,或是堵炮口。
馬顯達雖說知道不妥,但國內并不是港城,有些事并不是用言語可以解釋清楚的。
“用甲胄唄?我明白了,我會給你們一個滿意的答復!”
用不著馬顯達說怎么改一下,陸揚就知道后續如何,無非是看上了他說的甲斗。
馬顯達說不清楚無規則賽事的危害,也未嘗沒有放任的想法。
這些用不著陸揚去猜,也用不著老馬去說,懂的都懂,無非押注之后見大小。
“這才對么!遇到問題就得解決問題,問題很多,但解決問題的辦法更多!”
馬顯達重復了他反饋意見后得到的答復。
陸揚也沒繼續跟著開會,而是出門收拾了東西,開著吉普車就走。
聽到外面212的引擎聲,馬顯達詫異的向于塰問道:
“小陸還會開車?”
“之前不會,你走這幾天,咱們劇組的運動員跟著駐地的駕駛員學了學開車,都能開走,但技術不太好,陸指導學東西快,已經能圍著操場轉圈了。”
聽到于塰所說陸揚會開車的原因,馬顯達也急了。
“這不扯淡嗎?他連個駕駛證都沒有,開車出去撞了人怎么辦,會先別開了,讓駐地的人趕緊去追……”
陸揚無證上路,就跟八三年那場賽事的舉辦,性質大致相仿,除了‘扯淡’二字,就沒有其他太過恰當的形容詞。
學會了離合跟檔位的配合,212雖說開起來的感覺不咋樣,但開熟了,也是很好操作的一輛車。
陸揚從駐地到崔常有的修械所一路,也沒讓駐地的駕駛員攆上他。
露了下臉,順利通過了修械所的門崗,在熟悉的車間前停車。
陸揚也不看車間已經成型的十多架伸縮搖臂,已及正在調試的大小長短十多條拍攝軌道。
更不看車間里有明顯外傷的五六臺汽車吊,而是直接找到了崔常有問道:
“崔廠長,還愿不愿意干編織鎧甲的買賣了?”
“這!你!你這不是馬后炮嗎?東西運走了,車差不多也卸完了,陸指導,咱可不興這么整事兒的!”
說完,崔常有指著他超卓執行力下,已經進入最后調試階段的拍攝軌道車跟搖臂伸縮炮說道:
“陸指導,咱可沒虧待劇組呀!你要的設備咱老崔給你整了,你沒要的,咱老崔也厚著臉皮要了十多輛汽車吊,打算給你改個能開著走的伸縮搖臂車!”
聽著崔常有表功,陸揚看了看現場只有五六輛的十多輛汽車吊,面露冷笑。
“崔廠長,是不是能修好的汽車吊,正好當做工具來用,修不好的這些就得拼拼湊湊糊弄劇組,給部隊交差呀?”
陸揚說的全中,崔常有也沒不好意思,而是指著地上巴掌寬的拍攝軌道解釋。
“陸指導,看到這些軌道了嗎?都是坦克的炮塔轉向軌道拆下來之后,加熱取直再重新切削一遍才出來的,指著人干,倆月也干不出來呀!”
看著崔常有所指,正在勻速、微聲試車的拍攝軌道車,陸揚在心中贊了一聲老崔的超卓執行力,但臉上露出的仍舊是冷笑。
“崔廠長,咱現在的汽車吊制造技術可以呀!五噸吊都能吊起坦克炮塔了?早知道咱廠有這技術,我就不給你出太空杯的主意了,造汽車吊多好?”
老解放、老東風上能搭載的最大也就五噸汽車吊,陸揚雖說不是道具師,但也算半個道具師。
汽車吊在拍攝過程中怎么用,最大承載力跟力臂之間的比例,他還是心里有數的。
知不知道坦克炮塔多重,對陸揚來說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力臂加長的情況下,五噸汽車吊,吊起攝影吊籃,都容易出現失重這種情況。
數字機還好一點,老式膠片機,帶著升降器上汽車吊,可是危險系數很大的一種嘗試。
“嗐……不吊炮塔,也得吊導軌不是?造甲對咱廠來說簡單,沒了甲片可以現軋,咱別的不多,就是原材料多!”
聽到陸揚的調侃,即便崔常有皮厚,也差點沒接住五噸吊技術可以這話。
“那咱就談談技術合作的事兒?這次的甲片,一家一半,修械所做一套甲,就得給我一套半甲片,以及相應的兩套編織傘繩,我用不著你們編造成型。”
說完了技術合作跟個人利益相關的分成方式,陸揚指著車間里的汽車吊說道:
“除了崔廠長說的伸縮搖臂車,劇組對五噸汽車吊也有需求,修好了送一臺過去,我給你伸縮搖臂車的一些技術換!”
陸揚簡單列出了要求,崔常有正色問道:
“還是港辦的買賣?這次要多少副?”
“不是港辦的,是體委的,基準價給他報八千到一萬一副,讓他們找港辦談價,價格不能低于明光鎧的五千一副,這次的甲胄極為耗費工時!”
至少五千塊一副的防護甲胄,就是陸揚給那些個頂著大屁股想事兒的貨,實實在在的答復。
他心目中的防護甲胄,是集拳斗、甲斗、冷兵器格斗防護為一身的萬能甲胄,因此設計、制作相當有難度。
陸揚心中的冷兵器格斗,用的也是實戰冷兵器,因此在甲胄安全防護的要求上極高。
除了安全防護之外,甲胄的重量也有要求,不能因為重量影響格斗動作的美感,那對甲胄的要求就更高了。
但將實戰冷兵器,換成類似實戰冷兵器的樣子貨,各種硬性指標上的要求也會隨之急速下降。
不管是木制的假貨,還是重而無鋒的功力武器,都是選擇的一種。
這次陸揚選的是功力武器跟鋁制道具的結合,這樣一來,防護甲胄的設計跟款式,就很容易解決。
崔常有聽到是體委要用的甲胄,心里卻當即被潑了一盆冷水,國內的買賣可不能跟出口生意等同對待。
但陸揚說出了價格,又補充了一句極耗工時,鑒于吃了港辦的虧,崔常有當即就對陸指導的說法,有了深刻而明晰的理解。
“嘿嘿,陸指導的意思,就是想要做不出來唄?他們要的越急,咱的速度是不是就得越慢?往死里吊他們?”
“崔廠長理解到位,咱們先說說配套的冷兵器!”
陸揚提及冷兵器,崔常有又一次剜了他幾眼,這位陸指導還真是及時的馬后炮。
修械所這邊剛剛清理的干干凈凈,他又來。
“跟之前的不一樣,這次一半鋁,一半鋼,但不管是鋁的還是鋼的,都不能開鋒,也不能帶太銳的尖鋒,槍矛槊之類,還要求彈性卸力,跟之前那批不同。”
陸揚說完,也沒重新畫冷兵器的圖紙,只是讓崔常有找來他在港城畫的那批圖紙,做了材質跟效果上的標注。
他著重提的槍矛槊,倒是畫了為數不多的幾張圖紙。
槍槊是冷兵器戰場上的大殺器,甲胄的防護對槍槊而言,有沒有也就那么回事兒了。
看槍矛槊的演化就知道,槍矛槊的最終形態,就該是現在的南派丈二槌,不同的槍桿前邊頂著的是相同的破甲錐。
冷兵器格斗之中,就不可能有破甲錐這種兵器形制,只因破甲錐這玩意兒真是防不住。
將槊身、矛頭變長變軟,可以基本削掉矛槊的破甲功能。
同樣的道理,槍頭跟槍庫之間的連接,用有點剛性但不多的彈簧,槍頭的破甲功能也會被削弱到最低。
功力刀劍的重量,以及附帶的鈍器打擊力,對甲胄而言,反而是最容易防護的一項。
改了能破甲的槍矛槊,加重了實戰冷兵器的重量,使之成為重量大、速度慢的功力器械,陸揚也給自己設計了一整套八卦刀。
這是他學程式八卦的時候附帶的一路刀法,八卦掌的專屬武器子午鴛鴦鉞,他學的卻是八三年閹割之后的表演套路。
陸揚所學的八卦刀雖說不是程式八卦所有,但也是民間所傳,多少有點真東西。
設計武器,陸揚只給自己謀了一套輕重不一的八卦刀。
設計防護鎧甲的時候,就全數是按照他自己的體型、動作習慣的專屬甲胄。
期間,陸揚也給崔常有說了防護甲胄要高價的賣點‘專屬設計、私人定做’。
有了這八個字,體委即便對價格有意見,也找不出什么合適的理由反駁。
陸揚設計的防護甲胄,屬于后世按照西方板甲演變出來的軟扎甲。
其形制參照漢時壁畫中的筒袖鐵鎧,整體設計取的是西方全身板甲的結構。
以軟扎甲的關節靈活、防鈍器打擊為特點,雜合而出的一套臆造甲胄。
整套軟扎甲雖說加了絲綢內襯,但這只是為了穿著順暢,真正連結整套甲胄的就是被染成大紅色的傘繩。
設計過程中,陸揚依舊是做了銅、鋼、鋁三種甲片,甲片也跟之前的扎甲、明光鎧不同,外形上相對小一些,甲片上的孔洞也多了五六個。
鋼甲片烤藍之后,以大紅傘繩編織,契合秦漢鎧甲的外形,就是陸揚的最終設計。
只是相較于白繩鋁甲,鋼甲的重量有點大,初稿設計成型,重約五十斤。
黃繩銅甲更重,初稿成型接近六十斤。
初稿白繩鋁甲雖說只是二十多斤不到三十斤的樣子,但陸揚對甲胄的重量跟靈活度也不是很滿意。
三款十二副甲胄,經過初稿、一二三四稿之后,最終五稿成型。
增大了一些不動部位的甲片,關節部位還以小甲片軟扎甲作為靈活性的保證。
最終成型的鋁甲在十五斤左右,鋼甲、銅甲的重量也降到了三十斤出頭的樣子。
鋁甲的重量基本沒變,原因在于要保證防護力,就得保證鋁甲片的厚度。
而銅鐵甲胄,卻可以將甲片的厚度降低。
如果不是受修械所的工藝跟材料限制,陸揚估計,如果采用鋼片甲,鋼甲的重量也能控制在二十斤出頭的樣子。
重量輕了,防護甲胄的靈活性也就高了,雖說帶甲的靈活性需要訓練,但重量也是靈活性最大的對手。
耗費半月時間,陸揚在二七車廠的火車庫,多了近百副防護甲胄,一大堆甲片。
他也帶著一百多副三色甲胄,跟十多臺軌道攝影車、搖臂伸縮炮回到了劇組。
崔常有改的伸縮搖臂車,除了車載的伸縮搖臂,因為意外損毀的車輛需要整體大修,半月時間還不足以交付。
劇組駐地的操場上,張施兩位導演試過了陸揚、崔常有設計出來的軌道炮后,直接就準備匯報開機。
馬顯達試過軟扎甲跟功力刀后,也再次踏上了進京的旅程,只是這次進京,他不是孤身一人,而是帶著幾十套護甲、幾百柄各類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