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高仙芝:大唐西域的鐵血傳奇
- 將星閃耀:人類戰爭史的軍事巨匠
- 楓香居士
- 9181字
- 2025-07-10 14:52:48
蔥嶺馳驅戰未休,奇謀破虜震西陬。
連云堡上風云急,怛羅斯前歲月愁。
功建西域威遠播,冤沉中土恨難收。
大唐名將千秋嘆,青史長留壯志酬。
第一章:將門虎子初露鋒芒
大唐開元年間,西域的天空湛藍如寶石,卻時常被戰爭的陰云所籠罩。在安西都護府的營帳中,一個少年正對著手中的長槍沉思,他便是高仙芝,高句麗武將之子。自幼,高仙芝便隨父高舍雞來到安西,在馬背上長大,聽著軍中的號角與馬蹄聲入眠。
高舍雞深知戰場的殘酷,對高仙芝的教導極為嚴格。每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營帳上,高仙芝便開始了他的訓練。騎射、格斗、兵法,每一項他都刻苦鉆研。他的眼神中透著堅毅,仿佛已經預見了自己在這片廣袤西域的未來。
開元末年,二十余歲的高仙芝已長成一位英姿颯爽的青年。憑借著父功,他被授予游擊將軍之職。初入軍隊,高仙芝并未因出身而懈怠。他跟隨部隊四處征戰,在實戰中積累經驗。每一次戰斗,他都沖鋒在前,觀察敵軍的布陣與戰術,思考著如何應對。
在一次小規模的邊境沖突中,高仙芝所在的部隊遭遇了一群兇悍的馬賊。馬賊們騎術精湛,來去如風,給唐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高仙芝仔細觀察著馬賊的行動規律,發現他們在沖鋒時隊形較為松散。于是,他向將領建議采用分散包圍的戰術。將領采納了他的建議,高仙芝帶領一隊騎兵從側翼迂回,切斷了馬賊的退路。最終,唐軍大獲全勝,高仙芝也因此嶄露頭角,得到了上司夫蒙靈察的賞識。
夫蒙靈察對高仙芝的才能十分看重,開始刻意培養他。他讓高仙芝參與一些重要的軍事會議,聽取他的意見和建議。高仙芝也沒有辜負夫蒙靈察的期望,他在會議上總能提出獨到的見解,讓眾人刮目相看。
隨著時間的推移,高仙芝的名聲逐漸在安西都護府傳開。他不僅武藝高強,而且智謀過人,成為了年輕將領中的佼佼者。然而,高仙芝并不滿足于此,他渴望著更大的挑戰,渴望在更廣闊的戰場上展現自己的才華。
第二章:征討小勃律——奇襲與攻堅的完美結合
天寶六年,西域局勢風云突變。小勃律國在吐蕃的威逼利誘下,倒向了吐蕃,切斷了唐朝與中亞各國的聯系。唐玄宗下令出兵征討小勃律,高仙芝被任命為行營節度使,率領萬名步騎兵踏上了征程。
此次出征,困難重重。軍隊需要穿越蔥嶺,這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山峰高聳入云,氣候變幻莫測。高仙芝深知時間緊迫,他制定了詳細的行軍計劃,帶領軍隊日夜兼程。在翻越蔥嶺的過程中,士兵們面臨著高原反應、寒冷和饑餓的考驗,但高仙芝始終身先士卒,鼓勵著大家堅持下去。
經過艱苦的行軍,唐軍終于抵達了小勃律國的重鎮連云堡。連云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且有吐蕃軍隊駐守。高仙芝并沒有被困難嚇倒,他仔細觀察了地形和敵軍的布防情況。發現連云堡前有一條大河,敵軍認為唐軍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渡河。于是,高仙芝決定出其不意,在夜色的掩護下,命令士兵們迅速搭建浮橋,強行渡河。
當唐軍突然出現在連云堡城下時,敵軍驚恐萬分。高仙芝指揮軍隊發起了猛烈的攻擊,他身騎戰馬,揮舞著長槍,沖鋒在最前面。士兵們士氣大振,奮勇殺敵。經過一番激戰,唐軍攻克了連云堡,取得了關鍵的勝利。
然而,這只是第一步。小勃律國都城孽多城還在遠方,中間隔著坦駒嶺。坦駒嶺地勢險峻,積雪深厚,行軍十分困難。高仙芝再次展現出了他的果斷和勇氣,他先派人假扮阿弩越城的胡人前來迎接,告知士兵們前面的胡人是友好的,娑夷河的藤橋已經被砍斷,不用擔心敵人的追擊。士兵們聽后,士氣大振,紛紛跟隨高仙芝下了山嶺。
到達阿弩越城后,高仙芝采用了調虎離山之計。他先派使者告知小勃律王,唐軍只是借道前往大勃律,不會攻打他們的城池。小勃律王信以為真,放松了警惕。高仙芝趁機派段秀實率敢死隊繞道上游,用皮筏強渡婆夷河,切斷了吐蕃援軍的道路。當唐軍出現在城下時,吐蕃援軍還在百里之外的坦駒嶺隘口擁堵不前。
接著,高仙芝在阿弩越城設下“死亡峽谷”。他在峽谷兩側的懸崖上埋伏了弓箭手,谷底鋪滿了鐵蒺藜。當吐蕃騎兵進入峽谷時,唐軍滾木礌石如暴雨傾瀉,陌刀隊從兩翼殺出。此役,吐蕃精銳全軍覆沒,贊普僅以身免。
高仙芝押著小勃律國王班師時,西域七十二國震恐,紛紛遣使歸附。這一戰讓唐朝重新掌控絲綢之路,高仙芝也因此被封為“安西四鎮節度使”。他在征討小勃律的戰役中,展現出了奇襲與攻堅的完美結合。奇襲連云堡,出其不意地渡河攻擊,讓敵軍措手不及;攻堅孽多城,巧妙運用調虎離山和伏擊戰術,徹底擊敗了吐蕃和小勃律的聯軍。
第三章:征服石國——突襲與謀略的展現
天寶九載,高仙芝將目光投向了石國(今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一帶)。石國在西域地區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且時常與唐朝作對。高仙芝決定對石國采取行動。
他先與石國約和,讓石國放松了警惕。然而,這只是高仙芝的謀略。在石國毫無防備之時,高仙芝突然發動突襲。他率領軍隊迅速包圍了石國的都城,展開了猛烈的攻擊。石國軍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很快就陷入了混亂。
高仙芝指揮唐軍奮勇殺敵,經過一番激戰,攻破了石國的都城,生俘了其國王和部眾。此次征服石國,高仙芝展現出了出色的突襲能力和謀略。他用約和的假象迷惑敵人,然后出其不意地發動攻擊,達到了戰爭的突然性和有效性。
在處理石國事務時,高仙芝也展現出了他的政治智慧。他并沒有對石國進行大肆屠殺,而是采取了安撫的政策,讓石國的百姓繼續安居樂業。他還任命了一些親唐的官員來管理石國,鞏固了唐朝在當地的統治。
然而,高仙芝的行動引起了一些西域國家的不滿。石國的一些殘余勢力逃到了阿拉伯帝國,向阿拉伯帝國求救。阿拉伯帝國早就對唐朝在西域的擴張有所不滿,于是決定借此機會出兵,與唐朝爭奪西域的控制權。
第四章:怛羅斯之戰——遺憾中的堅守
天寶十載,石國引大食(阿拉伯帝國)來攻。高仙芝深知大食的威脅,決心主動出擊,御敵于國門之外。他精心組建了一支堪稱當時東亞最強悍的遠征軍,包括安西都護府下轄的漢軍精銳步兵與騎兵,身披堅固鎧甲,步兵善用威力巨大的陌刀,騎兵弓馬嫻熟;拔汗那國軍隊,作為堅定的盟友;以及驍勇善戰的葛邏祿部騎兵,受雇參戰。
高仙芝揮師西進,跋涉千里,深入敵境。他的目標明確,要在阿拉伯主力完成集結前,以雷霆之勢擊潰呼羅珊總督阿布·穆斯林派出的先鋒部隊。起初,戰局似乎向著有利于唐軍的方向發展。唐軍憑借精良的裝備、嚴明的紀律和高仙芝出色的指揮,在正面交鋒中給大食聯軍造成了巨大壓力?!顿Y治通鑒》記載雙方“相持五日”,唐軍的陌刀陣如同一道移動的鋼鐵城墻,給擅長輕騎兵突擊的大食聯軍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傷亡。
然而,戰爭的勝負往往系于瞬息之間。長期作戰的疲憊、深入敵后的補給困難、以及大食援軍不斷抵達帶來的兵力優勢,開始消磨唐軍的銳氣。最關鍵的時刻,戰前被寄予厚望的葛邏祿部雇傭兵,在激烈的戰斗中突然臨陣倒戈,這使得唐軍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困境。
盡管如此,高仙芝依然帶領著唐軍頑強抵抗。他冷靜地指揮著剩余的部隊,試圖挽回局面。他組織了多次反擊,希望能夠沖破敵人的包圍。在戰斗中,他身先士卒,不顧危險地沖鋒在前,激勵著士兵們繼續戰斗。
但是,局勢已經無法挽回。唐軍在敵人的兩面夾擊下,損失慘重。高仙芝不得不下令撤退。在撤退的過程中,他依然保持著冷靜,指揮部隊有序地撤離。他帶領著殘部突出重圍,回到了唐朝的邊境。
怛羅斯之戰是高仙芝軍事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挫折。但這場戰役也不能完全否定他的軍事才能。在這場史無前例的苦戰中,高仙芝率領的唐軍雖敗猶榮。阿拉伯軍隊在戰后打掃戰場時,望著那片尸橫遍野、血跡斑斑的土地,心中也不禁對唐軍的頑強斗志生出幾分敬畏。他們沒想到,這支深入敵境、兵力遠遜于己的唐軍,竟能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與他們鏖戰多日。
回到安西都護府后,高仙芝并未因戰敗而一蹶不振。他深刻反思著這場戰役,總結經驗教訓。他明白,此次戰敗雖有葛邏祿部叛變這一突發因素,但自身在后勤補給、情報收集以及盟友關系的把控上,都存在著不足之處。
他開始著手整頓軍隊,加強士兵的訓練。每天清晨,安西都護府的校場上便回蕩著士兵們整齊的步伐聲和響亮的口號聲。高仙芝親自指導士兵們的騎射、格斗技巧,傳授他們在復雜戰場環境下的作戰策略。他還注重培養士兵們的團隊協作精神,組織各種模擬戰斗演練,讓士兵們在實戰般的環境中成長。
在后勤方面,高仙芝大力改善運輸線路,增設補給點。他與當地的百姓合作,確保軍糧、武器等物資能夠及時、充足地供應到軍隊手中。同時,他加強了情報部門的建設,派遣更多的間諜深入周邊各國,收集有關敵人的情報,以便在未來的戰爭中能夠提前做好準備。
對于盟友關系,高仙芝也進行了重新審視和調整。他意識到,不能僅僅依靠雇傭軍,更要建立起真正穩固、忠誠的盟友關系。他加強了與拔汗那國等友好國家的聯系,通過互派使節、贈送禮物等方式,增進彼此之間的信任和友誼。他還積極與西域其他一些中立國家進行溝通,爭取他們在未來可能的戰爭中保持中立或者支持唐朝。
與此同時,阿拉伯帝國方面也并未乘勝追擊。他們在怛羅斯之戰中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深知唐軍的戰斗力不容小覷。而且,阿拉伯帝國內部也存在著各種矛盾和紛爭,需要時間來進行調整和鞏固。因此,雙方進入了一段相對和平的時期。
然而,和平總是短暫的。天寶十四載,一場震驚天下的叛亂爆發了——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率領叛軍在范陽起兵,一路勢如破竹,迅速攻占了大片土地。唐玄宗驚慌失措,急忙向各地調兵勤王。
高仙芝接到了朝廷的命令,他深知此時國家危在旦夕,必須挺身而出。他毫不猶豫地率領著安西都護府的精銳部隊,日夜兼程地趕赴中原。當他到達潼關時,叛軍已經逼近。
潼關,是長安的門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高仙芝深知潼關的重要性,他決心堅守此地,阻止叛軍西進。他迅速部署兵力,加固城墻,儲備糧草和武器。他鼓勵士兵們說:“如今國家危難,我們身為大唐的軍人,肩負著保家衛國的重任。潼關是長安的最后一道防線,我們絕不能讓叛軍越過一步!”
士兵們被高仙芝的話語所鼓舞,士氣大振。他們日夜堅守在城墻上,警惕地注視著叛軍的動向。然而,此時的朝廷內部卻暗流涌動。一些奸臣嫉妒高仙芝的功績,在唐玄宗面前進讒言,誣陷高仙芝克扣軍糧、畏敵不前。
唐玄宗被這些讒言所迷惑,竟然下令處死高仙芝。當監軍邊令誠拿著圣旨來到潼關時,高仙芝愣住了。他不敢相信,自己一心為國,卻換來這樣的結局。
但他并沒有反抗,他深知此時國家正處于危難之中,不能因為自己的個人恩怨而動搖軍心。他對邊令誠說:“我就算有罪,也甘愿受罰。但我問心無愧,我從未克扣過軍糧,也從未畏敵不前。我只是為了國家,為了大唐的百姓,堅守著這道防線?!?
說完,高仙芝慷慨赴死。他的死,讓潼關的士兵們悲痛不已。他們為失去這樣一位英勇善戰、忠心耿耿的將領而感到惋惜。然而,他們并沒有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堅定了保衛國家的決心。
第五章:高仙芝的作戰特點與軍事思想
###奇襲與突襲的戰術運用
高仙芝一生征戰,奇襲與突襲戰術是他的拿手好戲。在征討小勃律時,面對連云堡地勢險要且有吐蕃軍隊駐守的困境,他沒有按常規出牌。他敏銳地觀察到連云堡前的大河成為敵軍的心理防線,認為唐軍難以短時間渡河。于是,他果斷抓住這個機會,在夜色的掩護下搭建浮橋,帶領軍隊強行渡河,出其不意地出現在敵軍面前,打了敵軍一個措手不及,順利攻克連云堡。這種奇襲戰術的運用,充分體現了他善于把握戰機、打破常規思維的特點。
在征服石國時,他先與石國約和,讓石國放松警惕,然后突然發動突襲。這種謀略性的突襲,使石國軍隊毫無防備,迅速陷入混亂,唐軍輕松攻破都城,生俘其國王和部眾。高仙芝通過這種方式,達到了戰爭的突然性和有效性,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勝利。
果斷決策與堅定執行
在戰場上,局勢瞬息萬變,果斷決策是一名優秀將領必備的素質。高仙芝在面對復雜的戰場形勢時,總能迅速做出判斷并采取行動。在翻越坦駒嶺時,面對地勢險峻、積雪深厚、士兵心生畏懼的情況,他沒有猶豫退縮。他先派人假扮阿弩越城的胡人前來迎接,穩定士兵的情緒,然后果斷下令繼續前進。這種果斷決策避免了軍隊在困境中徘徊不前,保證了行軍的順利進行。
在怛羅斯之戰中,盡管面臨兵力懸殊、葛邏祿部叛變等不利因素,他依然能夠冷靜指揮,組織多次反擊,試圖挽回局面。即使最終戰敗,他也能果斷下令撤退,保存了部分有生力量。他的果斷決策和堅定執行,使他在戰場上能夠迅速應對各種突發情況,將損失降到最低。
身先士卒與激勵士氣
高仙芝深知士氣對于一支軍隊的重要性。在每一場戰斗中,他都身先士卒,沖鋒在前。在攻打連云堡時,他身騎戰馬,揮舞著長槍,沖在軍隊的最前面,為士兵們樹立了榜樣。士兵們看到將領如此英勇無畏,士氣大振,紛紛奮勇殺敵。
在安史之亂駐守潼關時,他鼓勵士兵們說:“如今國家危難,我們身為大唐的軍人,肩負著保家衛國的重任。潼關是長安的最后一道防線,我們絕不能讓叛軍越過一步!”他的話語激勵著士兵們堅守崗位,即使面臨巨大的壓力和危險,也毫不退縮。他用自己的行動和言語,激發了士兵們的斗志和忠誠,使軍隊保持著強大的戰斗力。
重視情報與戰略布局
高仙芝非常重視情報的收集和分析。在每次戰斗前,他都會派遣間諜深入敵軍內部,了解敵軍的兵力部署、戰術特點、行動規律等信息。在征討小勃律時,他提前了解到吐蕃軍隊在連云堡的布防情況,以及小勃律王的動向,從而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
在戰略布局上,他有著長遠的眼光。他不僅關注眼前的戰斗,還考慮到戰爭對整個西域地區局勢的影響。他征服石國,不僅是為了打擊與唐朝作對的勢力,更是為了鞏固唐朝在西域的統治地位,維護絲綢之路的暢通。他通過一系列的軍事行動,構建了唐朝在西域的戰略防線,使唐朝在西域的影響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第六章:高仙芝的軍事成就與貢獻
穩定西域局勢
高仙芝的軍事行動對穩定唐朝在西域的局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征討小勃律,重新打通了唐朝與中亞各國的聯系,使唐朝在西域的影響力得到了恢復和加強。小勃律國倒向吐蕃后,切斷了唐朝與中亞的貿易通道,嚴重影響了唐朝的經濟利益和國際地位。高仙芝的勝利,讓西域各國重新認識到唐朝的強大,紛紛向唐朝表示臣服,絲綢之路再次恢復了往日的繁榮。
他征服石國,進一步鞏固了唐朝在西域的統治。石國在西域地區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且時常與唐朝作對。高仙芝對石國的征服,打擊了反唐勢力,維護了唐朝在當地的權威。他還通過安撫政策,穩定了石國的局勢,使當地百姓能夠安居樂業,為唐朝在西域的長期統治奠定了基礎。
傳播唐朝文化
隨著高仙芝的軍事擴張,唐朝的文化也傳播到了西域和中亞地區。唐朝的先進技術、藝術和思想對當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軍事方面,唐朝的軍事制度、戰術和武器裝備被當地一些國家所學習和借鑒。唐朝的士兵善于使用陌刀等武器,其精湛的技藝和強大的戰斗力讓西域各國驚嘆不已。一些國家開始模仿唐朝的軍事訓練方法,改進自己的武器裝備。
在文化方面,唐朝的詩歌、繪畫、音樂等藝術形式也傳入了西域。唐朝的詩人以其優美的詩句描繪了壯麗的山河和豐富的情感,深受西域人民的喜愛。繪畫藝術中的山水畫、人物畫等技法也被西域的藝術家所吸收,豐富了當地的藝術表現形式。音樂方面,唐朝的宮廷音樂和民間音樂在西域傳播開來,與當地的音樂相互融合,形成了獨特的音樂風格。
此外,唐朝的科技如造紙術、印刷術等也隨著高仙芝的軍隊傳播到了更遠的地方。造紙術的傳入,使得西域地區的書寫和文化傳播更加便捷,促進了當地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培養軍事人才
高仙芝不僅自己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還注重培養軍事人才。在他的軍隊中,有許多年輕的將領在他的教導和帶領下逐漸成長起來。他教導士兵們不僅要具備過硬的武藝,還要有豐富的軍事知識和戰略眼光。
他經常組織軍事訓練和實戰演練,讓士兵們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在訓練中,他注重培養士兵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戰斗意志。他會親自示范如何運用戰術,如何應對各種復雜的戰場情況。
在他的培養下,一些將領后來成為了唐朝軍隊中的中堅力量。他們繼承了高仙芝的軍事思想和作戰風格,為唐朝的軍事事業繼續做出貢獻。
第七章:面對高仙芝這樣的對手需要注意什么
警惕奇襲戰術
高仙芝擅長運用奇襲和突襲戰術,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因此,面對他時,要加強情報收集和警戒。在邊境地區設置嚴密的偵察網絡,及時發現敵軍的動向。同時,要加強軍隊的防御工事,提高軍隊的應急反應能力。
在軍營周圍設置瞭望塔,安排專人日夜值守,密切關注周圍的動靜。在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關隘設置關卡,盤查過往人員和車輛,防止敵軍的奸細混入。
一旦發現敵軍有奇襲的跡象,要迅速做出反應。可以采取誘敵深入的策略,將敵軍引入預設的包圍圈,然后進行反擊。
避免陷入持久戰
高仙芝的軍隊作戰風格勇猛,善于速戰速決。因此,在與他作戰時,要避免陷入持久戰??梢圆捎孟膽鸬牟呗?,消耗敵軍的兵力和物資,然后尋找機會進行反擊。
在戰爭初期,可以采取堅守不出的策略,利用堅固的防御工事抵御敵軍的進攻。同時,派遣小股部隊進行騷擾,破壞敵軍的后勤補給線,讓敵軍陷入困境。
當敵軍的兵力和物資消耗到一定程度時,再集中優勢兵力進行反擊。在反擊時,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時機和地點,發揮自己的優勢,一舉擊敗敵軍。
注意內部團結
高仙芝在軍隊中威望很高,士兵們對他忠心耿耿。因此,要想戰勝他,必須注意內部團結。避免出現內部矛盾和叛變的情況,以免給敵軍可乘之機。
在軍隊中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及時解決士兵們之間的矛盾和問題。加強對士兵的思想教育,培養他們的忠誠意識和團隊精神。
同時,要警惕敵軍的離間計。敵軍可能會利用各種手段來挑撥軍隊內部的關系,制造矛盾。要保持警惕,及時識破敵軍的陰謀,維護軍隊的團結和穩定。
分析敵軍戰術
高仙芝在不同的戰役中會采用不同的戰術。因此,在與他作戰前,要對他以往的戰役進行深入分析,了解他的戰術特點和習慣。
研究他在征討小勃律、征服石國和怛羅斯之戰中的戰術運用,找出他的優勢和弱點。根據分析結果,制定相應的作戰計劃。
例如,如果發現他在奇襲時通常會選擇夜間行動,可以加強夜間的警戒和防御。如果發現他在攻堅戰中善于利用地形和戰術,可以提前做好應對準備,加強防御工事,設置陷阱等。
第八章:風云突變,英雄末路
怛羅斯之戰雖然以失敗告終,但高仙芝并未被打倒。他回到安西都護府后,積極整頓軍隊,總結經驗教訓,準備為唐朝再次征戰。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他的計劃。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史思明發動了安史之亂。這場叛亂如同一顆巨大的炸彈,瞬間將唐朝的繁榮與穩定炸得粉碎。
唐玄宗驚慌失措,急忙向各地調兵勤王。高仙芝接到命令后,毫不猶豫地率領著安西都護府的精銳部隊,日夜兼程地趕赴中原。
當他到達潼關時,叛軍已經逼近。潼關是長安的門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高仙芝深知潼關的重要性,他迅速部署兵力,加固城墻,儲備糧草和武器。
他鼓勵士兵們說:“如今國家危難,我們身為大唐的軍人,肩負著保家衛國的重任。潼關是長安的最后一道防線,我們絕不能讓叛軍越過一步!”
士兵們被高仙芝的話語所鼓舞,士氣大振。他們日夜堅守在城墻上,警惕地注視著叛軍的動向。
然而,此時的朝廷內部卻暗流涌動。監軍宦官邊令誠,平日里作威作福,對高仙芝和封常清這樣剛正不阿的將領心懷不滿。如今,高仙芝退守潼關的決策雖然是為了保存實力、堅守長安門戶,但在邊令誠看來,這是高仙芝膽怯畏戰的表現。他趁機在唐玄宗面前進讒言,誣陷高仙芝和封常清克扣軍糧、畏敵不前。
唐玄宗此時已經被安史之亂搞得焦頭爛額,失去了往日的英明和理智。他聽信了邊令誠的讒言,勃然大怒,立即派邊令誠前往潼關斬殺高仙芝和封常清。
邊令誠帶著圣旨來到潼關,先將封常清召來。封常清看著圣旨,心中滿是悲憤,但他依然鎮定自若地對邊令誠說:“我自知兵敗有罪,死而無憾。只希望你能將我的臨終表章轉呈陛下,讓陛下知道叛軍的強大,務必小心應對?!闭f完,封常清從容赴死。
接著,邊令誠又來找高仙芝。高仙芝正在營帳中謀劃著如何更好地防守潼關,聽到邊令誠到來,便出帳迎接。邊令誠宣讀了圣旨,高仙芝聽后,震驚不已,他大聲說道:“我退兵堅守潼關,是為了國家考慮,絕不是畏敵不前。說我克扣軍糧,更是無稽之談!”
然而,君命難違,高仙芝知道自己無法改變命運。他看著周圍的士兵,眼中滿是不舍和無奈,說道:“我上對得起天,下對得起地,唯獨對不起你們這些跟隨我出生入死的兄弟們?!笔勘鴤兟牭礁呦芍サ脑挘纪纯蘖魈?,他們深知高仙芝是一位好將領,是被奸臣陷害。
最終,高仙芝含冤而死。一代名將就此隕落,唐朝失去了一位能征善戰的統帥。高仙芝的死,讓唐軍士氣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也讓潼關的防守形勢變得更加嚴峻。
在此之前,高仙芝在軍事上有著諸多輝煌的成就。他少時就隨父從軍安西,驍勇善騎射,二十余歲即拜將軍。他的軍事思想和指揮才能令人贊嘆。在長途奔襲和分進合擊方面,他表現出色。玄宗時期的西域戰場,長途奔襲是常見的作戰指導,高仙芝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無論是攻打小勃律、竭師,還是石國、突施、大食,其行軍距離少則數百里,多則上千里,且行軍常常隱蔽,能出其不意。接近目的地后,他又會采用分進合擊的方法攻打敵軍,如攻打連云堡時,兵分三路,對連云堡實施戰略包圍,一戰取勝。
他還擁有高超的山地行軍藝術。在帕米爾高原那種極為惡劣的環境下,他統率大軍兩次完美地完成行軍任務。他在后勤保障、行軍路線和行軍時間的選擇上都做了精心安排。讓唐軍將士攜帶私馬馱運物資,保障后勤補濟;挑選平坦寬闊的山間谷地或河道行軍,降低困難;選擇氣溫最熱的三至十月份行軍,避免唐軍在嚴寒中艱苦行軍,保證戰斗力。第二次行軍時,他甚至選擇在最冷的冬季翻越帕米爾高原,再次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在奪取戰略要地方面,他先后采取出其不意、乘勝追擊、假途伐虢、斷橋阻援的策略,拔其要點,速戰速決,將唐軍的傷亡降至最低,在謀略的運用上環環相扣,牢牢掌握著戰場的主動權。
但可惜的是,這樣一位杰出的將領,最終卻死于奸臣的誣陷。高仙芝死后,潼關不久便被叛軍攻破,長安也隨之淪陷,唐玄宗倉皇逃往蜀中。安史之亂給唐朝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使唐朝從此由盛轉衰。
高仙芝的死,是唐朝的一大損失。他本可以在安史之亂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或許能夠改變唐朝的命運。但奸臣的誣陷和唐玄宗的昏庸,讓這位英雄過早地離開了人世。
安史之亂繼續蔓延,唐朝陷入了長達八年的戰亂之中。曾經繁榮昌盛的大唐帝國,從此一蹶不振,逐漸走向衰落。
然而,高仙芝的名字和他的軍事成就卻永遠留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他在西域的征戰,為唐朝的邊疆穩定和文化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作戰特點和軍事思想,也為后世的軍事家們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一位在戰火中閃耀著光芒的將領。他的故事,將永遠被人們傳頌。
第九章:后世緬懷,精神長存
高仙芝死后,他的事跡和精神在民間逐漸流傳開來。百姓們為他的冤死感到悲憤,同時也對他的忠誠和英勇表示敬佩。
在西域地區,人們依然記得高仙芝為他們帶來的和平與繁榮。他征討小勃律、征服石國等戰役,讓西域各國重新認識到唐朝的強大,也讓當地的百姓過上了相對安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