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晴面前的電腦屏幕上,“春風計劃“第二階段臨床數據正以圖表的形式清晰地呈現著:青少年創傷組較對照組的情緒調節能力提升了38.2%,創傷后應激反應降低了42.7%,社會功能改善指數達到了顯著水平。而在所有數據中,最令她欣慰的是一個簡單的數字:零——項目開始至今,沒有一例患者出現自傷或自殺行為。
省城與海城之間的往返生活已經持續了兩個月,疲憊卻充實。每周的節奏形成了規律:兩周在省城陪伴父親康復,一周回到海城處理研究和臨床工作。今天是她本月在海城的最后一天,需要完成項目階段性報告,為后續研究做準備。
“林醫生,周敏想見你。“辦公室門被輕輕敲響,助理小王探頭進來,“她說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訴你。“
林雨晴抬起頭,看了一眼時間:“請她進來吧。“
門開了,周敏走了進來,與幾個月前那個蒼白消瘦、眼神空洞的女孩判若兩人。她的面色紅潤,步伐輕快,眼中閃爍著生命的活力。
“林醫生,我考上了!“她一進門就興奮地宣布,從背包里掏出一張證書,“青少年心理輔導志愿者培訓,我拿到了A級證書!“
林雨晴接過證書,感到一陣由衷的喜悅和自豪:“恭喜你,周敏!我就知道你能做到。“
“都是因為您,林醫生。“周敏的聲音忽然變得有些哽咽,“如果不是您那天晚上愿意聽我說話,給我希望...我可能早就不在這個世界上了。“
林雨晴輕輕搖頭:“周敏,是你自己的勇氣和堅韌讓你走到今天。我只是在正確的時間出現,提供了一些專業支持而已。“
“不只是這樣。“周敏堅定地說,“您讓我看到了活下去的意義,讓我相信即使經歷過創傷,也能夠找到新的價值和方向。“她停頓了一下,羞澀地補充道,“我已經決定了,高考后要報考心理學專業,將來成為像您這樣的人,幫助那些和我有相似經歷的孩子。“
這份真摯的告白觸動了林雨晴內心最柔軟的部分。作為心理醫師,能夠看到一個曾經掙扎在生死邊緣的靈魂不僅找回生活的勇氣,更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使命,這是最大的職業滿足。
“我相信你會成為一名出色的心理工作者,周敏。“林雨晴真誠地說,“因為你不僅有專業知識,更有來自親身經歷的深刻理解和同理心。這是任何書本都無法教授的珍貴財富。“
周敏的眼中閃爍著淚光和希望的光芒。這個曾經絕望到想要結束生命的女孩,如今已經能夠將自己的痛苦轉化為幫助他人的力量和使命。林雨晴想,這或許就是心理治療的本質——不是消除痛苦,而是幫助人們從痛苦中找到意義與成長。
送走周敏后,林雨晴繼續埋首于報告之中。傍晚時分,陳思源推門進來,手里端著一杯熱茶和一個精致的紙盒。
“想到你一整天都在趕報告,可能忘了吃東西。“他將茶和點心放在辦公桌上,溫柔地說,“這是新開的那家日式甜品店的抹茶蛋糕,聽說很不錯。“
林雨晴感激地接過茶杯,輕啜一口,感受那溫暖的液體滑過喉嚨,帶來一絲安慰:“你總是這么體貼,思源。謝謝。“
“不用謝。“陳思源在她對面坐下,“報告進展如何?“
“已經接近尾聲了。“林雨晴指著屏幕上的數據圖表,“數據分析結果非常可喜,特別是青少年組的情緒調節改善程度,遠超我們的預期。“
陳思源認真地審視著那些數字和圖表,眼中閃爍著專業的光芒:“確實令人鼓舞。這意味著我們的綜合干預模型在臨床實踐中得到了驗證。“他停頓了一下,語氣中帶著難掩的興奮,“對了,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國家精神衛生研究中心的張教授看了我們的初步報告,對'春風計劃'非常感興趣,希望將這個模型推廣到全國其他醫療機構。“
“真的嗎?“林雨晴的眼睛亮了起來,“這太棒了!“
“是的,他們計劃下個月來海城考察,然后決定是否將'春風計劃'納入國家級精神衛生干預標準體系。“
這個消息對于任何心理健康研究者來說都是莫大的鼓舞。被納入國家標準意味著他們的研究成果將能惠及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是專業價值的最大體現。
“我們需要準備一份更詳細的方案和臨床證據。“林雨晴立即進入工作狀態,思考著需要完善的環節,“特別是多中心驗證的數據...“
“別擔心,我已經初步整理了一份資料清單。“陳思源微笑著從公文包中取出一個文件夾,“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做好準備。“
林雨晴接過文件夾,翻看著里面詳盡的準備計劃和資料列表,再次被陳思源的細致和專業所打動。他總是能在她需要支持時適時出現,既不過度干涉,又提供實質性的幫助,讓她感到被理解和尊重。
“思源,你真的是...“她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詞匯來表達自己的感激和贊賞。
“一個稱職的同事?“陳思源調皮地接話,眼中帶著溫暖的笑意。
“不只是同事。“林雨晴直視著他的眼睛,聲音輕柔而堅定,“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特別的人。“
這句話在兩人之間激起了一陣微妙的電流。自從父親住院那次坦誠的視頻通話后,他們的關系雖然沒有明確定義,但已經悄然邁入了一個更加親密的階段。
陳思源的眼神溫柔下來:“對我而言,你也是特別的存在,雨晴。“他停頓片刻,似乎在斟酌用詞,“我知道這段時間你需要往返于省城和海城之間,很辛苦。我想讓你知道,無論何時何地,我都會盡我所能支持你的決定和選擇。“
林雨晴感到心頭涌上一陣暖流。在過去的婚姻中,她常常需要為了配合丈夫的生活而調整自己的規劃;而現在,陳思源卻在告訴她,他愿意配合她的生活節奏和需求,這種尊重和理解是她一直渴望但未曾真正得到的。
“謝謝你的理解,思源。“她輕聲說道,眼中閃爍著感動的光芒,“有你的支持,這段時間雖然忙碌,卻沒有感到孤獨或壓力。“
兩人相對而坐,在辦公室柔和的燈光下分享著彼此的心聲和工作心得,那種默契與親密是建立在共同的專業熱情和相互尊重基礎上的,遠比一般的感情聯結更加深厚和牢固。
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林雨晴回到海城的公寓,簡單收拾了一下明天要帶回省城的物品。窗外,海城的夜景燈火輝煌,遠處的海面在月光下泛著銀光。
手機響起,是江明遠的來電。這個月來,他一直保持著每周一次的聯系,主要是詢問林國棟的康復情況,偶爾也會帶些保健品去探望。
“雨晴,我聽說你明天要回省城?“電話那頭傳來江明遠熟悉的聲音。
“是的,明天早上的高鐵。“林雨晴平靜地回應。
“正好我明天也要去省城出差,要不要一起?我可以開車送你。“
林雨晴猶豫了一下,禮貌地拒絕:“謝謝你的好意,明遠,但我已經買了高鐵票,而且...“她停頓片刻,直接點明,“我覺得我們保持一定的距離會更合適。“
電話那頭沉默了片刻,然后江明遠的聲音再次響起,這次帶著某種決心:“雨晴,其實我想找個機會和你好好談談。關于過去,關于未來...“
“明遠,“林雨晴溫和但堅定地打斷他,“我很感激你這段時間對我父親的幫助和關心,真的。但關于我們的關系,我認為已經沒有什么好談的了。那一章已經翻過去了。“
“我知道我犯了錯,傷害了你。“江明遠的聲音中帶著懇切,“但這段時間的接觸讓我更加確定,我從未停止過愛你,雨晴。我希望能有機會重新開始,彌補過去的過錯。“
林雨晴深吸一口氣,感受著這段熟悉的告白帶來的...虛無。奇怪的是,面對曾經深愛過的人的情感表白,她內心竟然異常平靜,沒有波瀾,沒有猶豫,只有一種確定的清明。
“明遠,愛不僅僅是一種感受,更是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選擇和行動。“她平靜地說,聲音柔和但堅定,“當初我們的婚姻走到盡頭,不是因為某一件特定的事情,而是因為我們對生活、對彼此角色的理解和期待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人是會變的,雨晴。“江明遠急切地說,“經過這次分離,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問題。我現在明白了你對專業的熱愛和追求,也愿意全力支持你的工作。我們可以重新開始,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
林雨晴輕輕搖頭,盡管知道電話那頭的他看不見:“明遠,我相信你的誠意和改變。但問題是,我已經走出來了,走上了一條新的路。這條路上,我找到了專業的成就感,也遇見了能夠真正理解和尊重我的人。“
電話那頭沉默良久,江明遠的聲音終于再次響起,這次帶著明顯的失落和某種釋然:“是陳醫生,對嗎?“
“是的。“林雨晴沒有回避,坦然承認,“雖然我們還在相互了解的階段,但他對我的專業和個人選擇的尊重與支持,是我一直在尋找的。“
又是一陣沉默,然后江明遠嘆了口氣:“我明白了。其實...我早就應該明白的。看到你在海城的樣子,那種自信和從容,我就知道你找到了真正適合你的地方和人。“
“謝謝你的理解,明遠。“林雨晴真誠地說,“我希望我們能夠保持朋友的關系,特別是考慮到我父母對你的感情。“
“當然,我會一如既往地關心林叔和阿姨。“江明遠的語氣恢復了平靜,“祝你幸福,雨晴,真心的。“
掛斷電話,林雨晴站在窗前,望著遠處的海面,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輕松和釋然。與江明遠的這次對話,像是正式為過去畫上了一個句號,也為未來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她拿起手機,猶豫片刻,還是撥通了陳思源的電話。
“思源,方便說話嗎?“
“當然,剛好在整理明天的講義。“陳思源的聲音溫暖而親切,“怎么了?“
“江明遠剛才打電話來,表達了想要復合的意愿。“林雨晴直截了當地說,沒有任何掩飾或回避。
電話那頭傳來輕微的呼吸聲,然后是陳思源平靜的回應:“我能理解他的感受。如果我曾經擁有你然后失去,我也會希望有機會重新開始。“
這個回答讓林雨晴微微一笑,感到內心涌起一股暖流。沒有質問,沒有不安,只有理解和尊重。
“我拒絕了。“她柔聲說道,“因為我已經找到了新的道路和...新的可能性。“
“我很榮幸能成為你新道路上的同行者,雨晴。“陳思源的聲音中帶著掩飾不住的喜悅和希望,“我們可以一起探索那些可能性。“
“我期待著。“林雨晴微笑著回應,感受著心中那份寧靜與期待交織的情感。
結束通話后,林雨晴坐在窗前的小沙發上,翻開日記本,寫下今天的感受。這是她自從來到海城后養成的習慣,記錄每一個重要時刻的情緒和思考。
“今天,我終于真正放下了過去,迎接新的開始。江明遠的電話讓我確認了內心的選擇——不是因為過去的傷害而拒絕和解,而是因為已經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靈魂伴侶。
思源的理解和支持,讓我感到被真正看見和接納,不僅僅是作為一個伴侶,更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專業人士和個體。這種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的關系,是我一直追求卻未曾真正擁有的。
父親的康復進展順利,研究項目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個人情感生活也漸入佳境。這一切的變化,都源于半年前那個看似困難的決定——離開舒適區,傾聽內心的聲音,勇敢地走上一條未知卻充滿可能性的道路。
生活從來不是只有一種可能。當我們有勇氣打破舊有的模式,才能發現更廣闊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