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闕立馬給師媛菲,夏竹打了電話讓她們來院長辦公室。
很快師媛菲,夏竹,郭鵬都過來了。
秦闕看著林教授,誠懇謙遜的請教:
“林教授,經過這段時間的努力和籌備,我們科室的吳主任團隊,師媛菲團隊負責的科研項目,已經到了出論文成果的時候了。我們醫院的醫生們對于論文投稿見刊這方面還是缺乏經驗,所以還需要林教授指導指導。”
聽著秦闕的話,林凱也是來了興趣,他對于鐵衣醫院的科研成果同樣很關注。
“秦院長說來聽聽?”
秦闕先大概的介紹了一下:
“目前為止,我們燒傷科的微粒皮移植課題組,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是負壓封閉引流方面的大課題,其中,第一個成果就是《雙通道負壓引流技術》的論文,由我們吳江主任牽頭撰寫。”
“第二個成果,屬于微粒皮移植之中的小改良:《自體脂肪顆粒與微粒皮混合移植修復深度燒傷創面的技術思路》。這篇論文同樣是吳江主任牽頭負責。”
“至于第三個論文,則是我們的師媛菲博士和郭鵬博士一起研究的《AI創面愈合預測大模型技術》。師媛菲博士牽頭。”
“第四篇論文,是由我指導,夏竹負責的《張力計下實時監測的小血管減張縫合技術》。”
“對于,這幾篇論文的投稿期刊和思路,不知道林教授有沒有具體的建議和推薦?”
“我們這一次的論文集中的投稿,也是為了后續的市級重點學科建設打下扎實的基礎。”
秦闕說完之后,師媛菲,郭鵬,吳江等人也是虛心認真的看向了林凱。能夠讓浙省醫學會燒傷科分會的主任委員來進行指導和推薦,這可不是一般醫生能夠享受的待遇,這種機會可遇不可求。
林凱聽完之后,略微一思考,已經有了完善的方案。
“按照《浙省醫學重點學科建設管理辦法》,以及我之前作為專家評審過的幾個市級重點學科的經驗來說,這些論文之中,你們科室必須完成兩篇以上的影響因子大于5的sci論文。”
林凱在評審市級重點學科方面,可太有經驗了,所以對于其中的科研指標,尤其是論文的要求太有發言權了。
“想要達到影響因子5分以上,那么至少需要你們的論文發表在中科院分區2區及以上的期刊!”
聽著林教授的分析,夏竹一知半解。
郭鵬作為學閥二代,對于這種論文發表方面,那就是耳濡目染,立馬給小學妹解釋:
“所謂的期刊分區(一區,二區,三區,四區),就是根據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對學術期刊的排名劃分,主要有兩種標準:”
“JCR分區(國際通用):Q1(一區):影響因子排名前25%的期刊(頂尖期刊,如《Nature》《Science》)。Q2(二區):排名26%~50%(高水平期刊,適合多數科研人員)。Q3、Q4:排名靠后,發表難度較低。”
“至于我們國內,更加習慣使用中科院分區:1區:前5%(更嚴苛,含金量更高)。2區:6%~20%(國內認可度較高)。3區、4區:影響因子較低。”
郭鵬又給夏竹用大白話解釋了下:“打個比方,一區:學術界的“奧運會冠軍”,難發但含金量極高。二區:“全運會金牌”,國內晉升職稱常用。三區四區:“省市級比賽”,適合畢業或保底。”
聽到這么一說,夏竹總算是清楚的了解下來。
“至于影響因子=該期刊前2年發表的論文在第3年被引用的次數÷前2年發表的論文總數。”
“舉個例子:某期刊2021-2022年共發100篇論文,2023年這些論文被引用500次,則IF=500÷100=5.0。所以,影響因子越高,這個期刊越牛!”
對于郭鵬的細致入微的解釋,林凱表揚了一下:“郭鵬的科研素養還是很高的,說的很正確。影響因子大于5的期刊,還都是要求比較高的。”
“對于你們這幾個研究方向和論文的成果,我建議《自體脂肪顆粒與微粒皮混合移植修復深度燒傷創面的技術思路》、《雙通道負壓引流技術》兩篇論文投稿《Burns》雜志。”
“《Burns》是國際燒傷協會的官方期刊,主要收稿的范圍就是燒傷預防,創面修復,感染控制等領域,你們這兩篇論文非常的合適。”
“該期刊的去年影響因子5.2,中科院2區。這本期刊的優勢就是國際燒傷領域權威期刊,適合臨床與基礎研究結合的高質量論文,而且審稿速度相比于同領域其他期刊更快速。加上我的推薦,那就更快了,對于你們后續的市級重點學科建設技術很有幫助。”
秦闕等的就是林教授的這句話!
林教授繼續說道:
“而且,我可以提前給你們透露一個消息,《Burns》的主編愛德華茲教授,是我的好朋友,這一次的長三角創面修復峰會,也將作為國外專家嘉賓出席。等你們論文成稿之后,我可以給你們推薦一下。”
“我相信以愛德華茲教授的專業度和眼光,一定會對你們的課題很感興趣,也會很高興在峰會上和你們見面長談。”
聽到愛德華茲教授,郭鵬回憶了一下,眼睛放光:
“愛德華茲教授,那可是米國加州大學燒傷與創傷中心主任,同時也是國際燒傷學會前主席!”
“哈佛醫學院的博士,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燒傷外科的博士后,更是創造了全米國首個燒傷遠程會診平臺,是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啊。要是能夠在峰會上和愛德華茲深入交流,那可太榮幸了。”
“不過,愛德華茲教授在業內知名的毒舌但專業,拒稿都是親自手寫批注!要通過發表可不容易。”
聽到愛德華茲的介紹,其余幾人也都是呼吸灼熱,有些期待起來和這樣的行業大牛面對面交流。
眾人也是驚訝于郭鵬的“醫學領域”百曉生的能力。
林凱倒是對此見怪不怪,又繼續說道:
“至于《AI創面愈合預測大模型技術》的論文,我建議你們投稿《Journal of Burn Care & Research》。”
“這個期刊特色就是聚焦燒傷臨床轉化研究,機器人手術,3d打印,AI大模型等新技術論文。特別適合你們的這個創新研究項目。”
“該期刊的影響因子5.1,中科院二區,也符合你們的要求。至于,這個期刊的投稿,倒也不用我操心,郭鵬你自己聯系了。”
林凱別有深意的看向了郭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