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取城之計
- 三國:我攜交州扶季漢
- 為買鍵盤寫小說
- 1287字
- 2025-05-12 23:55:19
“子晟言之有理,然則番禺城高墻厚,賊眾糧盛,直驅(qū)番禺,逆賊不出城迎戰(zhàn),又該如何?”
番禺就是今天的廣州,地處于珠江三角洲平原,是曾作為南越國國都的存在。
由北江和珠江沖積而成的珠江三角洲,已經(jīng)是經(jīng)過幾百年開墾的熟地,稻作技術(shù)十分成熟,加上氣候溫和,糧食產(chǎn)量也就交趾、九真能與之相比,十分富庶。
番禺作為南海郡郡城,當然不缺糧食,加上引溱水支流為護城河,吃水也是不缺,
要是對耗起來,誰先吃虧,真不好說。
“子晟當是知道,當下情況,是斷無可能讓城內(nèi)世家內(nèi)應我等的……”
是的,士燮原本想像如九真那般,官府兵馬一到,便有城中豪強內(nèi)應開城的可能是不存在了。
因為當時士武破胥浦之時,城內(nèi)兵馬并不多,因此輕松就將郡城拿下,
其余諸縣之所以能開門內(nèi)應,也是因為當時縣城賊兵不多,且控制縣城不久,加之叛賊首領(lǐng)領(lǐng)兵在外,
一見官府大軍幾千人,當然馬上就投了。
但當下南??げ灰粯印?
南海諸縣被賊侵占已久,番禺城中賊首也在,且兵馬不少。
雖兵甲不精,戰(zhàn)力不強,但是六千對六千,守城人家是絕對有把握的。
官兵又不是當年滅南越的漢軍,不可能如同當年破南越番禺那般,砲車、樓船其上攻城。
如此便只能圍著對耗了。
士茂笑著搖頭,回答道:
“大兄既已提及阿輝,怎就忘卻他當日是如何奪取胥浦?”
士燮看向士茂,自也反應過來:
“子晟意思是分而擊之?”
見士茂點頭,還是覺得不妥:
“即便引出部分賊兵,將之擊潰,屆時定然驚動城內(nèi)留守之賊,仍舊無法攻破番禺??!”
士茂哈哈笑道:
“自是不能照搬阿輝之法……”
說著,他便取出地圖,指著番禺北方的石門縣,對士燮道:
“大兄請看,此縣有賊兵千余,又是番禺門戶,距離番禺不過十余里,此處被奪,賊眾必然恐慌?!?
士燮聞言,點了點頭,
石門縣相當于番禺的一個屏障,有他能跟番禺城掎角之勢,沒他,番禺就是一座孤城。
“屆時可選千余兵士包圍此城,作圍困狀;
再選兩千精銳,埋伏于番禺通往石門官道兩側(cè)……”
說到這里,士茂就停住話語,看向自己大兄,相信他已明白。
士武卻不解問道:
“接下來如何?為何只派千人圍困此城?千人如何圍得住這座縣城?”
士燮看向自家八弟:
“就是因為千人圍不住,所以才用千人去圍……
不見你四兄說了嗎?還要在官道埋伏兩千人!這兩千人作何用處,難道是攔截逃往番禺的石門賊兵嗎?”
經(jīng)士燮以提,士武也明白了。
用千人圍城,就是要放賊兵前去番禺報信。
千人官兵,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又有裝備,賊軍定會想法吃掉這伙官軍,便會自番禺派出援軍。
“埋伏官道者,自然是為斷賊軍退路……”
士武回道。
“只是賊軍不管從番禺派出精銳對戰(zhàn),
或是靠人多打人少,派出三四千人馬圍攻這石門千余人,即便使得番禺城內(nèi)空虛,但仍舊難決破城之難啊?!?
士茂用寬大手掌拍了下士武腦袋,便如大人教訓小孩一般:
“阿武忘了,我等可不止這三千人……”
見弟弟仍是迷茫,解釋道:
“我有戰(zhàn)兵六千,青壯兩三千,屆時對付這點賊兵難道不是手到擒來?
屆時挑選一些賊兵出來,讓官府人馬穿上他們袍服,裝作敗退賊兵詐取城門,如此不就計成矣?”
“如此即便詐城不果,賊軍主力已滅,番禺也成當日九真舊勢。
我數(shù)千官兵只需現(xiàn)身圍城便可……
如此形勢之下,城內(nèi)世家還不敢行內(nèi)應之舉,也活該他們遭受賊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