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行的老式電話響了七聲,季遙才從調音工作中抬頭。他左手拿起聽筒,右肩習慣性地夾住,隨即因一陣刺痛而松開了。
“四季琴行。“
“你沒回我信息。“程野的聲音通過電話線傳來,比昨晚低沉,“我在機場。“
季遙看著工作臺上拆到一半的小提琴:“我還沒決定。“
“撒謊。“程野輕笑,“你拆了琴,就是在做準備。“
季遙的右手懸在半空,微微發抖。他昨晚確實鬼使神差地整理了工具箱,甚至翻出了多年不用的護照。
“兩個月太長了。“季遙說,“琴行沒人照看。“
“一周。“程野突然說,“先試一周。如果受不了,隨時可以走。報酬照付。“
電話那頭傳來機場廣播聲,季遙聽到了“巴黎“和“最后登機“的字樣。
“為什么是我?“季遙再次問出這個問題,聲音比他自己想象的還要沙啞。
程野沉默了幾秒。當他的聲音再次響起時,背景音已經變小,像是走到了某個安靜的角落:“因為我看過你車禍前的最后一場演出。你拉錯了一個音,所有人都沒發現,除了我。“
季遙的呼吸停滯了。那是《茨岡》中最難的段落,他確實在高速跳弓時失誤了,但評委們給的依然是滿分。
“那個錯音...“程野的聲音輕得像在自言自語,“讓它變得更完美了。就像...“他似乎在尋找合適的比喻,“...就像斷臂的維納斯。“
季遙的右手無意識地摸上自己左腕內側的傷疤——那是車禍后他試圖用碎玻璃結束生命留下的。
“航班號發我。“他聽見自己說。
掛斷電話后,季遙打開抽屜最深處的一個鐵盒。里面躺著一枚已經生銹的琴弦鉤——十九歲生日那天,老師送給他的,上面刻著“致未來的大師“。盒底壓著一張泛黃的節目單:《第十九屆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他的名字印在第一位,后面跟著參賽曲目:《茨岡》《魔鬼的顫音》《梁祝》。
季遙用左手食指輕輕撫過那些曲目,右手腕傳來一陣尖銳的疼痛,像是某種警告,又像是遲來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