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競賽結束之后,學校便開始派車送他們回去了。
每個地方的人站成一隊,等車到便可以走了。
別看學校寄宿的學生很多,每個地方的人都不少,但許多人是不回家的,這些人要么家里已經沒有什么親人了,要么就是想留在城里,可以趁著這幾天放假的時間,去網吧上上網打打游戲什么的。
像徐長就是留在學校,因為他爺爺奶奶死的早,如果他父親過年的時候不回來的話,徐長甚至還得在學校里過年。
他有可能得好幾年,才能見到自己家人一次。
而老子武校,這樣的學生并不少。
皖北大量的青壯年出走。
給這片貧窮的中原,只留下了老人和孩子。
程言前世雖然每個月都會回家,但有時候會晚走一天,比如他會在放假的這天去網吧玩上一天一夜,然后第二天早上在網吧通宵結束時回家。
像這樣的人也不少。
比如此時陳明等人就就來到了程言他們等校車的隊伍中問道:“程哥,去網吧上網不?”
“沒看到我行李都已經準備好了嗎?”程言抖了抖身上背著的包,笑道:“回家!”
回家。
回夢里無數次夢到的那個家。
夢到的那個光陰歲月里奶奶還在的那個家。
雖然那個時光里他們的家,只是紅磚瓦房,但卻最是回憶。
站在他們后面不遠處的姜白芷,在聽到程言的話后微微有些詫異。
雖然他們來自同一個小鎮同一個村子。
但是在老子武校的這三年里,他們是很少會坐車一起回家的。
除了去年冬天的那個暑假。
在姜白芷的記憶里,程言是非常喜歡上網打游戲的。
曾經在鎮上上小學的時候,就已經逃課去外面的游戲廳打游戲了。
所以姜白芷確實沒想到他會拒絕陳明等人的邀請。
“那程哥我們幾個去網吧了。”陳明說道。
“嗯。”程言先是點了點頭,然后又道:“你們要是能回家也盡快回家吧,你們的家人知道你們今天放假,估計都在家等著呢。”
他說完后又道:“你們是有家能回的,像是徐長他們想回家都回不了。”
陳明聞言則是有些奇怪,他有些不解地問道:“程哥,你現在怎么跟我們家的大人一樣?”
這種口氣跟口吻,陳明只在家里的大人身上看到過。
說實話,陳明是很討厭家里的大人用這種口氣跟他說話的。
他又不是回去。
只是晚一天再回去又怎么了?
“知道了程哥,我們明天就會回去。”說完,幾人便向著校門走了過去。
大人?
程言嘆了口氣。
他現在可不就是一個大人嗎?
他現在總算是能理解少年時家里那些長輩苦口婆心說這些的良苦用心了。
少年時還小,不懂的什么叫生離死別,不懂的什么叫子欲養而親不待,程言前世最后悔的一件事情,就是將他養大的奶奶,到死之前都沒有享到他的半點福。
但作為一個過來人,程言也知道。
在陳明他們這個年紀,說這些是沒用的。
這些,他們只有長大后,才能真正的明白。
站在一旁的姜白芷,心里的訝異卻更大了。
她沒想到這種話竟然能從程言的口中說出來。
沒過多久,車到了。
程言先上了車,然后找了個座位。
而等姜白芷上車的時候,前面已經沒什么座位了,只有程言附近還有一些座位,只是經歷過去年那件事情的姜白芷,對坐程言附近心有余悸,她怕這家伙喝了酒之后又會像去年那樣耍那種流氓手段。
程言喝了酒,早在上午他奪了自己劍從自己身邊經過時姜白芷就已經發現了,所以她才有些不服,程言醉劍練的那么好肯定是因為喝了酒的原因,而她又不能喝酒。
因此姜白芷上車看了看后,走到了前面一名女生的座位旁,跟那名女生換了座位。
程言見狀搖頭笑了笑。
人都上了車之后,司機開始啟動了車子。
在車子啟動之后,程言在酒精的麻痹下漸漸睡了起來。
程言雖然喜歡喝酒,但他喝酒并不是很厲害,而且二兩酒已經不少了,因此他此時腦袋暈暈的,還是有些醉意。
程言他們所在的小鎮名叫臨湖,又叫龍王鋪。
程言小時候非常疑惑,明明他們家附近并沒有什么湖,為什么小鎮的名字又是臨湖又是什么龍王鋪的,都能叫龍王鋪了,肯定得有個很大的湖才是。
后來,書上給了程言答案。
在程言后世翻閱縣志和市志的時候發現,在百年之前,渦陽曾經存在一個清游湖,這清游湖曾經是皖北最大的一個湖,有差不多六個杭州西湖那么大。
縣志上記載:“舊時湖寬四十里視外,河決湖水漲溢,上瀉兜溝下擁乾溪,波浪洶涌,橫無涯際。”
《亳州志》記載:“為七家湖之地,盛漲則合為一,稍落則分離為二水,發時高公廟、彪貍鋪、臨湖鋪、李門集、張村鋪、籬笆、楚店集七處之水俱注于湖。”
這就是小鎮臨湖的由來。
只是時過境遷,這個皖北最大的清游湖,也已經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中。
都不只是清游湖,到了后世,他們村里許多原先非常大的大河,也都已經干涸沒水了。
從渦城到臨湖差不多二十多公里的距離,不過他們村要比到臨湖鎮上又要近些,因此程言只是迷迷糊糊睡了一會兒,不久車子就到了程老家。
“程老家到了。”車上的司機喊了一句。
“程哥,你家到了。”看著程言沒動,坐在他旁邊的一名男生說道。
程言本來瞇著的眼睛瞬間清醒。
“謝謝。”他對著那名男生道了聲謝,然后拎著腿上的包下了車。
下了車,程言便看到了08年的小鎮村莊。
沒有平整的水泥路,進村的路口兩旁,也沒有一座座的小層樓房,一眼望去,大路的兩旁,全是一望無際的麥田。
在后世,人們喜歡在出村的大路兩旁去蓋房子,村里的人也基本上都從里面的村子里搬到了前面來。
但此時,村口的大路旁邊,一棟房子都沒有。
程言他們所在的村子很大,到了村口,距離他們家,還有一兩公里的路程呢。
要進村子,得過橋,橋的兩邊就是波濤洶涌的洪河。
洪河是淮河上游的一大支流,流經河南的東南部和安徽的北部,這是他們村最大的一條河,也是他們鎮子上最大的一條河。
此時的洪河水流量還非常大,不像是后世已經沒有多少水了。
程言并沒有在此多有留戀。
雖然這里,確實有他許多值得回憶的地方。
上了橋之后,程言便想直接往村子里趕。
只是想了想,他忽然又停下了腳步。
程言向著身后的姜白芷走了過去。
“你干什么?”看著程言向他走了過來,姜白芷下意識的退后了一步,然后帶著些警戒的冷聲問道。
“我什么都不做。”程言道:“你幫我聞聞,我身上還有沒有酒味?”
“不幫。”姜白芷冷聲道。
她沒有這癖好。
“求你了,我奶奶是最不喜歡我喝酒的,要是我身上還有酒味,我就得等等才能回家了,但我現在就想回去。”程言懇求道。
看到程言這幅表情的姜白芷愣了愣。
她從來沒有見過程言這樣子過。
在她的記憶里,程言一直都是很張狂很自大的樣子。
本應該絕不會幫他的姜白芷,忽然上前走了一步,然后吸了吸她那可愛的小鼻子,隨后冷聲道:“沒有。”
“謝謝。”程言聞言后像個孩子般開心的笑了起來。
“你放心,這一世保證不讓你重蹈覆轍。”程言說完后,跑著離開了。
看著程言開心著蹦蹦跳跳的姜白芷,總覺得這個樣子的程言,跟她記憶里的那個程言很不一樣。
不過這些跟她并沒有關系。
姜白芷走路的步伐也加快了些。
她也想爺爺了。
要說家里唯一還有姜白芷掛念的人。
就只有從小把她養到大的爺爺了。
最近這些天的天氣很好,沒有下過雨雪,因此小路可以走,程言便抄小路快速向家趕去,等看到了炊煙,看到了那座熟悉又陌生的院落時,程言才放緩了腳步。
只是他放緩了,那院落的大門里卻突然沖出了兩道影子。
一只黃色的小狗率先沖到了程言的面前,然后開始舔起了他的褲腳,在這黃色的小狗之后,一只橘黃色的小貓也趕了過來,然后不停地圍著他繞。
程言蹲下身來,將它們全都抱在了懷里。
在青春的記憶里,這座小院落里,不只有奶奶,還有奶奶養的這一貓一狗。
在后世奶奶去世時,這只小黃狗不吃不喝餓死了,小貓沒過兩年也得病死了。
少年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少年沒有生離死別。
程言抱著懷中的貓狗,走到了院落的門前。
他有些近鄉情怯,沒有敢直接推門。
只是門響,那位和藹可親的老人從院子里走了出來。
“我就知道,小黃跟西瓜這么急著跑出去,肯定是小鈴回來了。”程言的奶奶笑著說道。
在他們這里,有大名有小名,大名是上學用的名字,小名就是家里人叫的。
而程言有一個他很不喜歡的小名。
這個名字不是說不好聽。
而是根本就不像是一個男孩子的名字,更像是一個女孩兒名。
這個名字,就是鈴鐺。
村里人起小名就是這樣,后來在一次同學聚會里各自說著自己難以啟齒的小名時,聽他們都是什么狗蛋羊蛋二狗破鍋臟妮時,倒是覺得鈴鐺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名字了。
“怎么了?這是在學校里受什么委屈了嗎?我就說不讓你去武校不讓你去武校,你爸媽非把你送去武校,那武校哪里是人待的地方。”程言的奶奶看著程言發愣沒說話,便著急地問道。
在武校三年的日子里,這是每次父母過年回家時,奶奶最喜歡嘮叨的一句話。
“沒,奶奶,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能耐,在學校里哪有人能讓我受委屈?”終于,已是三十好幾的程言,終在此時,變得像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
人們在大人旁,總歸還是可以做個孩子的。
“沒人欺負你是沒人欺負你,但練武總歸是受苦的,你看白芷那孩子,去年我去他們家的時間,白芷那孩子的手全都被凍成瘡了,手上的繭子更是比那些干農活的大人都多,我看著都心疼。”程言的奶奶說道。
三年全武,要么練劍要么練拳。
練拳手自然會有凍瘡。
練劍手自然也會有繭子。
程言他們這種半武的都會吃不少苦。
而全武吃的苦自然也就更多。
在武校里全武每天的習武流程,是完全按照少林寺的標準來的。
姜白芷這三年武校生涯,就跟送去少林寺三年沒什么區別了。
“奶奶,外面風大,我們先進去吧。”這門口是迎風口,風還挺大的,程言現在這個身體倒是沒什么,奶奶確實不行。
“我就琢磨著你要是今天放假了就直接回來,現在差不多就到家了,我還特意沒做這么早的飯,你看,現在飯剛做好,你回來了正好就可以吃。”兩人向著院子里走去,程言的奶奶笑著說道。
從武校坐車回來,再從村口走回村里,怎么也得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村子里做飯早,基本上十一點就做午飯了。
但程言的奶奶卻在一點多的時候才做飯。
“奶奶,下次再放假,你就別做那么晚的飯了,你餓了就先做,不用等我的。”程言扭過頭去,總覺得有什么風沙吹了過來。
這世上,除了至親之人。
誰做飯會掐著點的去等你呢?
“那怎么行,可不能讓你回來吃涼的,那樣對胃不好。”程言的奶奶道。
“到時候再熱熱就行了。”程言道。
“再熱過一回的飯菜,可就不好吃了。”兩人走進廚房,程言的奶奶掀開鍋,將剛做好的飯菜,全都從鍋里端了出來。
鍋里端出來的這些飯菜,全都是程言最喜歡吃的。
2008年二月初十。
已經三十好幾,都快要奔四的程言。
在紅磚青瓦的老舊廚房里,潸然淚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