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宮闈交錯的暗流
- 重生世子傳
- 寫小說的小楊
- 2976字
- 2025-04-02 12:56:28
春和景明,紫禁城的御花園中繁花似錦,牡丹、芍藥爭奇斗艷。蘇珩身著一襲月白色錦袍,頭戴玉冠,信步穿行于花叢間。微風拂過,衣袂飄飄,他面上雖帶著恬淡笑意,可眼底卻藏著只有自己才懂的深沉思量。前世的他,在這宮廷權謀中折戟沉沙,重生歸來,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此時,遠處傳來一陣環佩叮當之聲,蘇珩抬眸望去,便見熹貴妃婉寧在一眾宮女太監的簇擁下款步而來。婉寧身著赤金海棠紋宮裝,鳳冠上明珠搖曳,明黃色的披風在陽光下耀目非常,整個人透著一種不怒自威的尊貴。
蘇珩微微一怔,忙整了整衣冠,快步迎上前去,在一丈開外便恭敬行禮:“舅母安好,外甥蘇珩見過熹貴妃娘娘。”
婉寧聽到聲音,微微抬眸,目光落在蘇珩身上。她的眼神猶如一汪深潭,平靜之下似藏著無盡波瀾。微微打量了蘇珩一番,嘴角勾起一抹似有若無的笑意:“原來是珩兒,許久不見,愈發俊朗了。聽聞你近日在朝堂上嶄露頭角,皇上對你可是贊賞有加呢。”
蘇珩謙遜地低頭:“舅母謬贊,外甥不過是盡了些綿薄之力,不敢居功。倒是舅母鳳儀萬千,母儀后宮,是我朝之福。”
婉寧輕移蓮步,緩緩走到蘇珩身側,抬手輕撫著一朵盛開的牡丹:“花無百日紅,人無千般好。這后宮之中,看似繁花似錦,實則暗潮涌動。珩兒年紀輕輕便如此謙遜有禮,倒也難得。”
蘇珩聽出她話中深意,心中一動,忙道:“舅母教誨,外甥銘記于心。這世間諸事,如這園中花卉,需悉心呵護,方能長久。外甥雖身在宮外,卻也聽聞舅母賢德之名,若能得舅母指點一二,蘇珩必感激不盡。
婉寧似笑非笑地瞥了他一眼:“指點談不上,只是本宮在這宮中多年,見慣了興衰榮辱。有些人,表面上風光無限,可說不定哪天就如這落花一般,零落成泥無人問。珩兒如今正當春風得意,可莫要忘了初心。
蘇珩心中明白,婉寧這是在試探自己。他微微垂眸,沉聲道:“舅母放心,蘇珩自幼受家族教誨,忠君愛國之心從未敢忘。只是這朝堂后宮,盤根錯節,蘇珩雖有報國之志,卻也時常覺得力不從心。聽聞舅母聰慧過人,心思縝密,還望舅母能為蘇珩解惑。”
婉寧輕輕一笑,轉身坐在一旁的石凳上,示意蘇珩也坐下。宮女們忙奉上茶點。婉寧端起茶盞,輕抿一口:“這宮廷之事,千頭萬緒。就拿這賞花宴來說,表面上是皇上與群臣嬪妃共享春光,可暗地里,各方勢力都在窺探、算計。珩兒可知,這其中的門道?”
蘇珩思索片刻,道:“外甥愚見,這賞花宴一是為彰顯皇上恩澤,二是各方勢力相互交流、制衡的契機。只是外甥初涉朝堂,許多事還看得不透。比如,后宮嬪妃之間的關系,想必也并非表面那般和睦。”
婉寧微微頷首:“你倒是看得明白。這后宮之中,爭寵之事從未間斷。可本宮覺得,真正的寵并非來自于皇上一時的喜愛,而是要在這宮中站穩腳跟,有自己的勢力和謀劃。就如同這花,若沒有堅實的根莖,即便開得再絢爛,也不過是曇花一現。”
蘇珩認真聆聽,腦海中迅速思索著婉寧話語中的深意。他想起前世,因自己的疏忽,家族蒙冤,自己也落得個悲慘下場。如今重生,若能得到婉寧的支持,或許能改變局勢。于是他道:“舅母所言極是。蘇珩雖為男子,可在這朝堂之上,也深感如履薄冰。若能得舅母庇佑,蘇珩愿為舅母分憂解難。”
婉寧靜靜地看著他,目光銳利如鷹:“你既有此心,本宮也不瞞你。這宮中的水很深,皇上的心思也難測。本宮雖有幾分尊榮,可也并非高枕無憂。若你能真心相助,日后自然少不了你的好處。”
蘇珩忙起身,恭敬行禮:“蘇珩定不負舅母所托。只是還望舅母明示,蘇珩當如何做?”
婉寧微微瞇眼,沉思片刻:“近日,朝堂上有幾方勢力蠢蠢欲動,他們妄圖勾結外臣,擾亂朝綱。本宮雖在后宮,卻也有所耳聞。你若能幫本宮打探清楚這些勢力的動向,及時告知本宮,便是大功一件。”
蘇珩心中一凜,他雖知曉朝堂上暗流涌動,卻沒想到婉寧也在關注此事,且似乎已有了應對之策。他鄭重道:“舅母放心,蘇珩定當竭盡全力。只是此事關系重大,蘇珩還需從長計議,謹慎行事。”
婉寧滿意地點點頭:“你有此謹慎之心甚好。本宮也會為你提供一些便利。只是你要記住,此事若成,本宮不會虧待你;若辦砸了,本宮也絕不輕饒。”
蘇珩再次行禮:“蘇珩明白。蘇珩定會小心行事,確保萬無一失。”
此時,日影西斜,御花園中漸漸染上一層暖金色的光輝。婉寧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裝:“今日與你一番交談,本宮對你也算有了幾分了解。你回去吧,好好謀劃此事,有了消息,著人來告知本宮。”
蘇珩目送婉寧離去,心中五味雜陳。與婉寧的這次相遇,看似偶然,實則是他重生后為改變命運邁出的重要一步。他深知,與婉寧合作,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這后宮與朝堂的糾葛,遠比他想象的復雜,可他已沒有退路,只能在這暗流中奮力前行,尋得一線生機……
接下來的日子里,蘇珩開始暗中留意朝堂上各方勢力的動靜。他憑借著自己的人脈和手段,結識了一些官員,從他們口中套取有用的信息。與此同時,婉寧也暗中為他提供了一些便利,比如讓宮中的太監為他傳遞消息,或是在一些場合為他創造與官員接觸的機會。
一日,蘇珩從一位官員口中得知,有幾位大臣正在秘密商議,欲聯名上奏,提議削減后宮的用度。蘇珩心中暗忖,這背后定有蹊蹺。若只是單純削減用度,倒也無可厚非,可在這個節骨眼上,難免不讓人懷疑背后是否有其他勢力在推動。
他立刻著人將此事告知婉寧。婉寧收到消息后,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一絲狠厲:“這些人,竟敢在本宮頭上動土。不過,此事恐怕沒那么簡單。蘇珩可探聽到,是哪些大臣在牽頭?”
前來傳信的太監忙回道:“啟稟娘娘,據蘇世子所言,牽頭的是禮部侍郎周大人和吏部郎中孫大人。”
婉寧沉思片刻,吩咐道:“去查查這兩人背后的勢力,看看他們究竟受誰指使。還有,讓蘇珩繼續盯著此事,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刻來報。”
蘇珩接到婉寧的指示后,更加用心地調查此事。他發現,這兩位大臣背后似乎與一位親王有關。這位親王一直覬覦皇位,暗中拉攏朝臣,企圖壯大自己的勢力。而此次提議削減后宮用度,很可能是他削弱婉寧勢力的第一步。
蘇珩將調查結果詳細告知婉寧。婉寧聽后,冷笑一聲:“哼,想拿本宮開刀,也得看他們有沒有那個本事。蘇珩,你做得不錯。接下來,本宮自有安排。你只需繼續留意朝堂動向,若有其他消息,及時匯報。”
蘇珩恭敬領命。他雖不知婉寧將如何應對,卻也明白,這一場宮闈與朝堂交織的爭斗,已然拉開了帷幕。而他,已然身處其中,無法脫身……
又過了幾日,宮中突然傳出消息,禮部侍郎周大人因貪污受賄被御史彈劾,吏部郎中孫大人也因徇私舞弊被停職查辦。一時間,朝堂上下人心惶惶。蘇珩得知此事后,心中明白,這定是婉寧的手段。
他再次進宮面見婉寧。婉寧坐在鳳榻上,神色從容,見蘇珩來了,微微一笑:“蘇珩,本宮交代你的事,你辦得很好。如今這兩個跳梁小丑已被本宮收拾,想必那位親王也該收斂些了。”
蘇珩行禮道:“舅母手段高明,令外甥欽佩不已。只是那親王恐怕不會善罷甘休,日后還需多加防范。”
婉寧微微點頭:“本宮自然知曉。這宮中的爭斗,從來不會停止。你日后若能繼續為本宮效力,本宮也不會虧待你。”
蘇珩忙道:“能為舅母效力,是蘇珩的榮幸。蘇珩愿為舅母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從那以后,蘇珩與婉寧的聯系愈發緊密。他在朝堂上為婉寧收集情報,婉寧則在后宮中利用自己的權勢,為蘇珩的家族提供庇護。兩人因著這層舅甥關系,在這波譎云詭的宮廷中,結成了一種特殊的同盟關系……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又將面臨怎樣新的挑戰與危機,無人知曉,唯有那紫禁城的紅墻綠瓦,靜靜見證著這一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