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
西北方幽藍旋渦中迸發庚金劍氣,兩條覆海蛟龍正為爭奪龍血珊瑚廝殺。元禾藏身的鐵甲魚被余波震碎,他順勢化作磷蝦附在巨龜腹甲。龜甲紋路間流轉的水之道痕,竟與赤水中參悟的至柔之理暗合。識海內天一神水虛影突然暴漲,生生將方才窺見的覆海劍意煉化成三千水紋。天一神水虛影,為元禾觀水中生機所感,凝聚而出。
七日后途經血鯊巢穴,元禾引動百里滄溟為幕,掩藏魚群。但見幽暗海溝中升起萬丈水幕,生生將追殺而來的吞海魔蛸困成琥珀。他撫過袖中凝成實質的天一神水,那滴水珠里竟有萬水之源——原是參透了水生萬物的真諦,方才顯化造化萬水之相。
當第九次從劍魚群中脫身時,元禾紫府內的水之道則已然圓滿。途經修士斗法殘留的癸水精氣,竟自發凝成玄冥真水環繞周身。他望著掌心游動的先天水紋輕笑,這趟東海之行尚未得見靈根,水道修為卻已臻至半步玄仙之境。
東海極淵橫亙眼前,淵壑如混沌初開時便存在的傷口,兩壁漆黑玄巖上凝結著億萬載不化的冥冰。元禾立于淵畔,掌中九禾稻穗突然泛起青芒,先天乙木本源之氣如垂死老嫗的喘息,斷斷續續自那吞噬一切天光的永夜深處傳來。
“水之生面孕養萬靈,水之死面噬盡生機。“元禾低吟古偈,手中水木清華幡霎時綻開三十六重青碧色先天靈紋。靈寶,此刻在淵口煞風中竟發出金鐵相擊之聲。他身形化作一縷幽青遁光,沿著峭壁上古神留下的裂痕蜿蜒而下。
千丈之下已無半分光明,陰煞凝成實質的墨色玄水,在青幡寶光中顯露出萬千猙獰面孔。元禾指訣輕叩幡桿,天一神水自幡頂垂落,方寸之地頓生太初生機。忽聞淵底傳來嗚咽,似龍吟又似鯨歌,裹挾著東海億萬載沉積的陰濁穢氣沖天而起,竟將天一神水腐蝕出縷縷黑煙。
水木清華幡垂落三千神水清輝,在墨色玄潮中辟出丈許琉璃凈土。元禾法體流轉著先天水紋,真仙境道果在泥丸宮中吞吐云霞,卻仍覺道心蒙塵——這極淵濁氣雖傷不得仙肌玉骨,卻似萬千蛆蟲在啃食清凈琉璃界。
淵底暗流忽如饕餮巨口噬來,元禾指間法訣連變七七四十九道,青幡上浮現出十二萬九千六百三十五道水木道紋。每道紋路皆對應一株后天子株,此刻在幡中世界正結出四色玄果。但見赤果化離火,黃果凝庚金,藍果聚葵水,青果藏乙木,以周天星數布成五行輪轉大陣。幡中世界里,一元會之數的靈株正吞吐著先天青氣。這些后天靈根,根系已化作三千葵水脈絡,枝葉間流轉著太素青芒。忽有七株靈木迸發青芒,竟在樹冠凝成北斗星圖——此乃后天中品靈根將成之兆。元禾雖然沒有補充法力和療傷的丹藥和天材地寶,但是那些數量巨大的后天子株果穗,就是元禾最大的也是最適合的療傷恢復之物。
元禾真仙境道體泛起龜裂狀水紋,絳宮中四海虛影卻愈發凝實——每下沉百丈便吞服三千靈果,先天水府竟將后天濁氣煉水木清氣。那些被煞氣腐蝕的道痕,轉瞬便被后天果穗煉出的乙木精元修補如初。
“起!“元禾清叱聲震碎三丈濁流,四色果穗如星河倒卷沒入丹田,補充元禾消耗了的法力。先天道體內先天水府轟然洞開,四海虛影在絳宮翻涌,硬是將后天濁氣煉成先天真炁。這取巧之法雖不及蟠桃瓊漿,卻勝在與元禾同源——青玉為壤,玄冥為露,水木清華幡的幡桿每震動一次,便有先天乙木道韻如甘霖垂落。
青幡內先天青氣翻涌如沸,十二萬九千六百三十五株靈木同時震顫。元禾屈指引燃青玉道火,萬千四色果穗在幡中世界化作飛星,未等殘灰落地便凝成先天茂土,重歸靈株根系。周天星數大陣自行輪轉,竟在這永夜絕地演繹出枯榮輪回。
“好個生生不息的周天法!“元禾泥丸宮中響起混沌聲鳴,卻是悟透了水木相生的至理。但見青幡內外自成陰陽魚,外有三千煞水阻礙,內有四色靈果化炁,消耗與補充竟如天河倒灌般洶涌平衡。偶有煞氣突破琉璃法界,觸及的卻是這先天靈寶深處十二萬九千六百三十五株后天子株形成的元會法陣。
九禾稻穗在煞風中簌簌作響,每粒青玉果實崩解時,都化作三千六百條玄黃氣脈。這些后天精氣涌入絳宮,如春藤纏柱般攀附在法力本源表面,卻難潤澤丹田干涸的血髓玉漿,更照不亮識海將熄的心燈。元禾忽覺紫府脹痛欲裂,原是經脈搬運法力過量出現破裂,而肉身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蒼老——此乃精元透支的征兆。青幡內混沌炁翻涌如沸,元禾泥丸宮中顯化三花虛影。丹田處血髓玉漿化作九曲黃泉,每滴精元滾動都似夸父逐日時踏碎的山河;紫府內法力丹海吞吐云篆,其表面先天道紋竟與靈根枝葉上的道文相契;唯獨識海心燈明滅不定,琉璃焰中三千幻象時聚時散。
“周天搬運方見真章。“元禾心念微動,十二萬九千六百道水木道紋驟然沸騰。那些被煞氣腐蝕的法力殘渣,在經脈中竟凝成玄冰利刃,刺得先天水府轟鳴不止。此等自殘式修煉,卻令元禾體內法力愈發精純——正如上古雷池鍛劍,越是千錘百煉,越能逼出鐵精中的先天殺伐氣。
但見血髓玉漿與玄冥重水相撞,迸發的法力在骨骼上刻出共工撞山圖,丹田本源大量漲縮,出現乙木托天的洪荒景象;唯那盞琉璃心燈,仍在三千幻象中飄搖如風中殘燭。
又下墜不知多少晝夜,青幡寶光僅余螢火之明。元禾以指為筆在虛空勾勒出上古水文,但見篆字方成即被煞氣吞噬——此地法則竟連先天道紋都不容留存。九禾稻穗此時忽明忽滅,指引之處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