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初分,天地始判,洪荒世界吞吐鴻蒙紫氣,自有無量造化。天道演化從無止息,洪荒自開辟以來便吞吐混沌之氣,地脈每刻都在延伸生長,恰似巨樹根系穿透虛空。然大道五十,天衍四九,每逢十二萬九千六百元會,必有量劫降世。劫云翻涌間,雖天地幾近崩摧,卻暗合天道輪轉之機。
昔年道魔相爭,須彌山下誅仙劍陣煞氣沖霄,羅睺引爆西方地脈靈髓,八百萬里靈山化作焦土。然魔祖敗亡之際,魔軀轟然炸裂,滔天魔氣竟化作三千魔道本源,于洪荒邊緣開辟魔界。
龍鳳初劫血染九霄,元鳳泣血落南冥,祖龍身隕鎮海眼。然四象圣獸應劫而生,青龍盤踞東極撐起蒼天玉柱,白虎踞守西極吞吐庚金殺伐,朱雀振翅南極焚盡業火,玄武臥伏北極鎮九幽寒煞。四極圣境隱現天地四維,每座大千世界皆有星辰般的地脈靈根蜿蜒生長。
待至巫妖量劫,雖有共工怒觸不周山,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天河弱水倒灌三界。但也有后土祖巫身化九幽地府,六道輪回轟然轉動,九幽地府十八層冥土層層鋪展,與三十三重天闕遙相呼應,陰陽二氣如太極魚首尾相銜,洪荒本源竟暴漲三成有余。
劫火焚盡處,往往生出混沌青蓮。諸位圣人凝望洪荒胎膜外新生的數十座附屬世界,只見三千大道法則如金線交織,終是明悟天道深意——量劫非劫,實乃洪荒世界吞吐混沌、蛻變晉升之機緣也。
九霄云外的混沌罡風掠過洪荒胎膜,卷起億萬道紫霄神雷。那些隕落在量劫中的玄仙之流,頃刻間便似晨露蒸發于烈日,三魂七魄化作點點星屑,被罡風裹挾著墜入歸墟裂隙。他們修的是洪荒既成之道,身死時連真靈都未曾鐫刻半分烙印,倒像是被天地收回借出的靈氣。
可若是證得本命大道的金仙,真靈里鐫刻的道痕都會被天道剝離,化作本源海中翻涌的浪濤。輪回深處隱現六色漩渦,金仙真靈裹著殘存靈光投入其中時,黃泉路上必有三道紫氣垂落。
待其轉世重修至玄仙境界,頂上三花綻開的剎那,前世道果化作的星辰便從命運長河躍出,卻再不能融入新生的元神——那星辰早已成為天道基石,只將斑駁記憶映在修士靈臺,如同觀摩他人撰寫的道藏。
更有那太乙境修士隕落時,天地間必生九重血色漩渦。他們的不朽真靈裹挾著本源,被三十六條混元鎖鏈拖入歸墟海眼。在那里,太乙修士化作擎天玉柱鎮守混沌裂隙,每道襲來的外魔觸須都化作功德金砂。
他們的不朽本源結成周天星斗大陣,每道真靈都化作陣眼處的青銅巨柱,柱身纏繞的鎖鏈貫穿三十六重混沌壁壘。有太乙金仙燃燒本源斬滅天魔,功德便如金砂滲入鎖鏈銹跡;若遇混沌潮汐卷來,整根青銅柱都會泛起血色紋路,那是天道在抽取鎮壓者的本源御敵。
天道最是無情也最公,歸墟海眼深處矗立的十萬八千根鎮魔柱,每根柱底都鐫刻著血色銘文——那是太乙修士與混沌廝殺時,用本源之火烙下的生死契。柱身裂紋每增一道,便意味著某位修士功德圓滿,柱頂金鈴響徹三十三重天時,混沌潮汐都會退避三千里。
曾有修煉庚金大道的太乙金仙,以本源凝成十萬八千劍陣,一劫之內斬落三百萬混沌生靈,劍痕竟在歸墟石壁上刻出半部《殺劫道章》;而某位精研造化之道的修士,枯守十二萬九千六百元會才攢夠歸鄉功德,出關時袖中已孕出三千小世界雛形。
也曾有修成九轉玄功的太乙修士,七劫之內斬落十二萬九千六百混沌魔神,其功德金砂凝成的巨舟險些撞破歸墟天門。然更多太乙困守黑淵百萬年,功德簿上仍不及兆分之一數,直到無量劫至時,他們與混沌來敵同墜劫火,方才見得洪荒日月——卻已是新紀元初開的晨曦。
金仙者不煉氣海,專修紫府。其元神常駐大道長河支流,每悟出一縷新道韻,洪荒本源海便泛起九重浪濤。有金仙閉關三萬載,不過在大道碑林添半闕殘經,施展神通時足下青蓮不過三品;亦有驚才絕艷者,在混沌中劈出全新道途,抬手便見九萬里慶云翻涌,三千道則化作瓔珞垂落——此等修士吐納間引動周天星輝,法力豈是尋常玄仙可窺其項背?
金仙頂上三花流轉的早已不是靈氣,而是三千大道枝椏交織成的虛影。他們每在洪荒立下一脈道統,虛空深處便多一顆晦明星辰,那是天道在吞吐新生的法則。有金仙枯坐東海三千年,悟出的不過魚龍變化小道,施展神通時僅能掀起千丈浪濤;卻也有大能于昆侖巔觀混元一氣,立下的先天八卦道痕直透九重天外,翻掌間十萬星河倒卷,連三十三天外的紫霄宮都為之震顫。
太乙金仙的命星早已烙在天道輪盤之上。他們在三十三重天外開辟的道場,實則是自身大道投射的虛影。當洪荒修士吟誦其道號時,昆侖山頂便會多生一株道韻青松;若人間王朝供奉其法相,九幽黃泉便多開一朵功德金蓮。故而太乙論道常引動兆億信徒香火,那恢宏道音實乃眾生愿力共鳴。
太乙金仙腦后浮著的功德金輪,實則是天道鐫刻的契書。當他們的本命大道被萬千生靈誦讀,金輪上便會浮現蝌蚪狀的道紋——昔年鎮元子創地仙一脈時,金輪化作百萬里山河社稷圖;云霄娘娘參透混元金斗玄機時,金輪迸發的清光直接沖開了九幽冥土。然此等道果皆已烙在天道根基,縱使太乙金仙也只能借來三分威能。
圣人指尖纏繞的鴻蒙紫氣,實為斬斷因果的權柄。圣人端坐蒲團的剎那,周身便纏繞著十二萬九千六百道法則鎖鏈。這些鎖鏈另一端系在洪荒本源核心,故而圣人抬指可喚混沌潮汐,翻掌能截光陰長河。
女媧娘娘捏土造人時,輕輕一劃便隔斷妖族太乙與招妖幡的聯系;通天教主青萍劍鳴響之日,截教萬仙頂上金輪同時黯淡三息。然然當十二祖巫踏碎九幽喚出盤古真身時,法則鎖鏈竟與開天斧光同頻震顫——昔年天道本就脫胎于盤古意志,圣人又如何斬斷這血脈同源的羈絆?開天偉力本就是萬道源頭,縱是圣人也需暫避鋒芒。
周天星斗大陣亮起的瞬間,三十三重天外倏然垂下三百六十五條銀河。妖帝手持河圖洛書立于紫微帝星,每顆主星皆映照一尊妖神本命精魄。周天星斗大陣展開時,三百六十五道星幡刺入的何止是天庭氣運,更是直接勾連天道運轉的軌跡。
這漫天星輝實則是天道權柄具象化,妖皇帝俊披著河圖洛書踏進陣眼那刻,整個洪荒都看見銀河倒懸的奇景,每一顆星辰都化作太乙金仙全力一擊。元始天尊的九龍沉香輦撞上星陣時,迸發的道韻在混沌中撕開九道永世不愈的裂痕——那是天道在與自己角力。此乃天道與天道的角力,又豈是修士間尋常斗法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