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歷史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從為解決遠程計算信息的收集和處理而形成的聯機系統開始,發展到以資源共享為目的而互連起來的計算機群。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又促進了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使之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歷史按年代劃分經歷了以下4個階段。

1.1.1 第一階段——遠程終端聯機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在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出現了以批處理為運行特征的主機系統和遠程終端之間的數據通信。早期的計算機系統均設置在專用機房里,人們在自己的終端上提出請求,通過通信線路傳送到中央服務器,分時訪問和使用中央服務器上的信息資源后,再將信息處理結果通過通信線路送回到各終端用戶。通常根據中央服務器的性能和運算速度來決定連接終端用戶的數量。第一階段的計算機網絡結構如圖1-1所示。

圖1-1 第一階段計算機網絡結構示意圖

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如下。

(1)以主機為中心,面向終端。

(2)分時訪問和使用中央服務器上的信息資源。

(3)中央服務器的性能和運算速度決定連接終端用戶的數量。

1.1.2 第二階段——計算機網絡階段

第二階段是在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這一階段是以通信子網為中心,通過公用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實現計算機之間的通信。

第二階段的計算機網絡結構如圖1-2所示。

圖1-2 第二階段計算機網絡結構示意圖

要點提示

通信子網是由用作信息交換的節點計算機和通信線路組成的獨立的通信系統,承擔全網的數據傳輸、轉接、加工和交換等通信處理工作。資源子網則是計算機網絡中面向用戶的部分,負責全網絡面向應用的數據處理工作。CCP為通信控制處理機。

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如下。

(1)以通信子網為中心,實現了“計算機—計算機”的通信。

(2)ARPAnet(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net,阿帕網)的出現,為Internet以及網絡標準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出現大批公用數據網。

(4)局域網的成功研制。

1.1.3 第三階段——計算機網絡互連階段

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入了計算機網絡的標準化時代。在這一階段,人們加快了網絡體系結構和網絡協議的國際標準化研究。

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經過多年努力,制定了“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即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O制定和公布的ISO/IEC 7498國際標準。

要點提示

OSI參考模型與協議理論研究不斷深入的同時,Internet技術也蓬勃發展,人們開發了大量基于網絡通信協議(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的應用軟件。該協議具有標準開放性、網絡環境相對獨立性、物理無關性以及網絡地址唯一性等優點。隨著Internet的廣泛使用,TCP/IP參考模型與協議最終成為了計算機網絡的公認國際標準。

第三階段的計算機網絡結構如圖1-3所示。

圖1-3 第三階段計算機網絡結構示意圖

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如下。

(1)網絡技術標準化的要求更為迫切。

(2)制定出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OSI參考模型。

(3)隨著Internet的發展,TCP/IP簇廣泛應用。

(4)局域網的全面發展。

1.1.4 第四階段——國際互聯網與信息高速公路階段

目前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正處于第四階段。Internet是覆蓋全球的信息基礎設施之一,對于用戶來說,它像是一個龐大的遠程計算機網絡。用戶可以利用Internet實現全球范圍的電子郵件、電子傳輸、信息查詢、語音與圖像通信服務功能。

實際上,Internet是一個用路由器(Router)實現多個遠程網和局域網互連的網際網。它已經并將繼續對推動世界經濟、社會、科學、文化的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網絡的全球化將地球變得更像一個“村落”,它讓人類彼此之間的聯系變得更為緊密。

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如下。

(1)網絡的高速發展。

(2)網絡在社會生活中的大量應用。

(3)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华县| 仪陇县| 寿光市| 秦皇岛市| 阜宁县| 朝阳市| 五莲县| 梁山县| 荥阳市| 汕头市| 保靖县| 饶河县| 沙坪坝区| 英德市| 阿城市| 枝江市| 报价| 武乡县| 临桂县| 深泽县| 屏山县| 平山县| 陆河县| 旬阳县| 福建省| 伊吾县| 鲁山县| 泽州县| 密山市| 泰宁县| 云梦县| 浦城县| 浦北县| 花垣县| 保康县| 淮阳县| 双桥区| 得荣县| 平武县| 张家界市| 汶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