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解卦術語釋義
互:每一個六爻卦由上下兩個三爻卦組成,掐頭去尾之后,亦可看作二至四、三至五兩個三爻卦交互而成,因此卦中藏卦。如?雷水解,二至四互離,三至五互坎。除此之外,亦可將相鄰的兩個性質相同的卦爻看作一個爻,與其上下兩爻共同組成一個四畫卦。如?山天大畜,三至上互四畫離。五畫同理,如?水雷屯,初至五互五畫離,亦稱互大離。
覆:《周易》六十四卦之所以變化無窮,是因為各卦之間可以互相轉化,將一個卦象上下顛倒(物極必反),即可得到一個新的卦象(乾、坤、離、坎象天、地、日、月,無可反覆),稱為“覆卦”。如震與艮、兌與巽互為覆卦。
伏:《周易》六十四卦共分為三十二對,每一對之間的陰陽轉化規則“非覆即變”,“變”即是變為其所倚伏的對立面,即陰變為陽、陽變為陰,變化之后的卦象稱為“變卦”或者“伏卦”。如乾坤互伏、離坎互伏、震巽互伏、艮兌互伏。
乘:具體觀看某一卦中的某一爻時,要根據其所處的位置和上下爻的關系來分析。“乘”即為乘駕,居高臨下,即一爻凌駕于一爻之上。一般來說陽尊陰卑(具體依卦義而言),陽乘于陰則順,陰乘于陽則逆。
承:與“乘”相反,一爻在下,承載另一爻,稱為“承”。多指陰爻謙卑處下,順承于上,或者賢臣輔佐明君。
比:若依照卦義,相鄰兩爻之間能夠互相親比,則稱兩爻“相比”。以陰陽相比為善,有剛柔并濟之意。
應:每一個六爻卦都分為上下兩卦,兩卦相同位置的卦爻(初與四、二與五、三與上)若為一陰一陽則稱為“應”,若同為陰爻或同為陽爻則稱為“不應”或“敵應”(亦須依具體卦義而言)。
中:六爻卦上下卦各為三爻卦,每一個三爻卦中間的卦爻位置居中,稱為“中”,它象征不偏不倚,符合中道的原則。于六爻卦而言,二與五的位置為中位。
正:六爻卦初、三、五的位置為陽位,二、四、上的位置為陰位,陽爻處陽位、陰爻處陰位為“正”,象征遵守正道。以陽處陰、以陰處陽皆為“不正”。
貞:具有多重含義,常見的有兩種。一是貞正,即堅貞正直的意思;二是占卜,《周易》本為占卜之辭,用以占問吉兇。有時二者皆通,需在具體句意中進行辨析。
吉:順從《易》理為“吉”,意為順天和人,人與天地萬物和諧相處,天助人助,好運吉祥。
兇:逆反《易》理為“兇”,意為離經叛道,失道寡助,必有大禍臨頭。
悔:自兇而趨吉曰“悔”,即犯了過失,心中想要補過遷善,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悔后趨吉,災禍自然消失(譯文為求簡潔、通俗易懂,皆翻作引申義“災禍”,特此說明。下同)。
吝:自吉而趨兇曰“吝”,即本來行于正道,但犯下微小的錯誤而不知悔改,因此麻煩越來越大,以致行道艱難(譯文常常將之譯作艱難的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