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崇德帝坐在龍椅之上,望著下方的袞袞諸公說道。
“春闈之事已了,諸卿覺得今年入圍的學子怎么樣?”
“回稟陛下!”文華殿大學士歐陽正站了出來,“本次春闈考生的水平較之前幾年有了十足的進步,這批貢士整體的能力要更勝以往,此乃陛下洪福所致,實乃我大魏之福。”
“回稟陛下,春闈會元王九齡,此子無論經義,昭文,策論皆屬上乘,實乃國之棟梁?!?
“朕聽聞定北伯次子喬拜鄧也參加了這次春闈,不知成績如何啊?”
“回稟陛下”這時鎮國公站了出來,“喬拜鄧此次春闈考了七十五名,實屬不易了。”
“定北伯一門三代,皆從軍入伍,現如今出了一個貢士,也是光耀門楣了。”
“陛下隆恩!”
定榜發布之前,相關排名順序皆以告知皇帝,經皇帝同意之后,方能頒布。而皇帝也早已看過所有進榜學生的文章了,這個會元王九齡給他的印象是十分的深刻的,好好培養,將來是能輔佐好太子的。
“既然春闈順利結束了,那十日之后,就進行殿試?!?
“啟稟陛下,臣有本要奏!”這時翰林院學士錢文彬站了出來。
“臣一要彈劾禮部尚書秦永與吏部左侍郎王俊狼狽為奸,在春闈期間舞弊,欲讓王侍郎之子王晉鵬高中,二要彈劾吏部左侍郎王俊教子無方,縱容劣子當街毆打貢生,恐嚇進榜貢士。”
“此話怎講?”
“回稟陛下,左侍郎之子的試卷,在初評的時候竟然給出了甲下的評分,我等與歐陽大人,趙大人再次復核試卷時,一致認為此卷只得評為丁上,若不是有人受賄,怎會有如此之高的評分。這王晉鵬落榜之后,因泄私憤,當街毆打參加春闈考試的貢生,遭人制止后,又搬出左侍郎的名號,當街恐嚇新晉貢士。”
“王卿”
“回稟陛下”吏部左侍郎王俊站了出來,“昨夜臣回到家中,聽聞此事,已責令劣子跪于祠堂前反思己過,是臣教子無方,還請陛下責罰,至于錢大人所說舞弊一事,臣實在惶恐,不知從何說起!”
“啟稟陛下”禮部尚書也站了出來,“錢大人所說的甲下評分雖確有其事,但未能查明是誰給的評分,參與評卷的除了我禮部,還有文華殿,翰林院的人,這甲下的評分,怎就一定是我禮部評的,還望皇上明鑒?!?
“陛下,還請嚴查此事!”翰林院的學士們都站了起來。
“著大理寺查明此事。”老皇帝看著堂下眾人說道。
“臣遵旨!”大理寺卿站了出來。
這事查個屁呢,難道直接把禮部尚書和吏部左侍郎抓進大理寺的衙門里面?至于那王晉鵬當街毆打和恐嚇一事,既然已經被家法處置了,到時讓王家去登門道個歉,事情就過了。
-----------------
“聽說了嗎?今天的朝會,翰林院告發王晉鵬春闈舞弊了。”閱微書院的學子們正圍坐在一起,不管是否高中,他們都會在京城的聚海樓相聚一次。
“我也聽說了,說已經著大理寺衙門查明此事了?!?
“他昨天當街毆打和恐嚇貢生的事情也被捅了上去。”
“我聽說,他現在正被罰著面壁思過呢!”
“難怪今天沒有來......”
眾人紛紛議論著,王晉鵬的橫名已經在整個閱微書院傳遍了,這次他受難,自是很多人都幸災樂禍。
“九齡,你說大理寺會查明此事嗎?要是真的查到他舞弊的情況,這樂子就大了。”
“你怎么這么天真?”
“我說錯了嗎?”
“假設,這次舞弊的人是你,你覺得會查明嗎?”
“呃......”
“你看,你自己都沒信心,都是高品大員,怎么可以說倒就倒的,又不是謀反這種事情,再說,你要是舞弊的話,會大張旗鼓的四處炫耀?”
“也是,誰會去說呢,換我我也不會去說,難道還給你們找到證據?”
“你是不是也舞弊了?”
“你胡說什么?”
“沒事,你的能力我知道,這次考了七十五名,只能說你沒發揮好,發揮好進前五十沒問題的?!?
“我只要能進,就已經給我老喬家長臉了,文武雙全!”
“呵”
“王兄,這次高中會元,你可是我們書院的榮光??!”社交王陳醒過來了。
“就是,王兄這次可是給我們書院長了臉了,院長和先生別提有多高興了?!?
“哪里哪里,諸位也是,可喜可賀?!?
“王兄,這次你高中會元,也是對我們的鼓勵,我想來年再戰,我等也一定可以金榜題名。”
幾個落榜的學子,也走了過來,圍坐在王九齡的邊上。
“諸位兄臺,聽聞今年春闈的整體水平,要遠勝于前幾年,依照諸位兄臺的水平,想來也不會弱于他人,來年再戰,一定是可以高中的。”
嚯,喬拜鄧想,你這個壞東西,既安慰了別人,還夸贊了自己,這么牛逼的一次春闈,我還拿了第一,厲害不厲害?。?
呵,男人!
“王兄,馬上就要殿試了,還望王兄能夠再創佳績!”
“就是,拿個狀元回來?!?
“九齡,對于殿試,有什么想法?”
“只要不考我詩詞,我還是有把握的。”
“潤之這王八蛋不在,不然的話讓他先給你寫幾類,你背一下,到時候也有把握點?!?
“你這是讓我作弊?”
“不是這個意思,你都會元了,這狀元的位置,也應該是你的,這不是以防萬一嘛?!?
“不需要,真要考詩詞,我盡全力就行了,狀元沒有就沒有了?!?
“我的建議你要不要考慮一下,我這就派人去接潤之,殿試前應該能到京城?!?
“不需要。”
“切......”
-----------------
乾清殿外的廣場上,站滿了今年春闈錄取的貢生,等待著他們的是最后的考驗——殿試!
陪同他們的則是各個書院的院長。
“宣金科會元王九齡,閱微書院趙正進殿!”
王九齡和趙正跟著值班的公公走到了殿內。
“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
“謝陛下。”
“宣國子監......”
“宣云起書院......”
“宣鳴鹿書院......”
大殿之上站著金科前二十名學子及各自的書院負責人。
坐在龍椅上的皇帝看著下方站立的這些年輕人,不由的很欣慰。
這個會元王九齡的文章他是仔細的都看過了,有很多的想法,其中很多想法新穎,落到實處,確實可以掃除積弊,實乃經世治國之人才,這樣的才華,莫說是本朝,就是先帝時期也少見,只需好好磨煉一番,必定會是太子的左膀右臂。這期的貢士中,有著與王九齡差不多才情的人亦是有好幾位。
龍椅之上的老皇帝,自知自己時日無多,在位三十六年,已經是整個大魏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了,雖然年輕時他勵精圖治,整個大魏朝的面貌煥然一新,可日趨年邁的他,已經沒有精力去左右朝堂上的事情了,太子軟弱,這次春闈,最大的一個目的就是給太子能搭出一套適合他的班底,眼前的這幾個年輕人,確實可以委以重任。
“朕,看過爾等的試卷了,難怪幾位大學士夸贊,今年的恩科不同于往年,諸位的才華,讓朕甚是歡喜??!”
“謝陛下?!?
“既然,諸位在經義,昭文,策論等方面都十分之擅長,那今日殿試,朕就不再以此作為考核的題目了,詩詞是多久沒有考核了?”
“回稟陛下?!蔽娜A殿大學士站了出來,“這詩詞已有十二年未成為考核的內容了。”
“那諸愛卿就以忠君報國為題,作一首詩吧,我想狀元除了有經國治世的能力,也要有佳篇傳世的才情。”
玩球,趙正看了一眼王九齡,怎么恰恰考到了這孩子最不擅長的地方了?狀元沒了呀!
王九齡此刻眉頭緊鎖,他有點后悔沒有聽喬拜鄧的建議,忠君愛國這個題材是很好押中的,既是皇上出題,能選擇的題目類型也就這幾類,總不至于皇上也有勾欄的風雅艷情吧。
“王愛卿,為何遲遲不作啊?”
見王九齡遲遲不作聲,皇帝不免有些好奇。
“回稟陛下,實不相瞞,作詩確實不是我所擅長之事?!?
“那你接著想,還有人能先做出來的嗎?”
“臣有一首......”
“臣亦有一首.......“
“九齡,怎么樣?你做出來嗎?“
“容我想想?!?
眼看著殿內的眾人都已經作完詩了,就剩下王九齡一個人了。
“王卿,若不行,不需強求!”
“回稟陛下,臣,確實有一詩。”
當王九齡絞盡腦汁將自己斟酌了半天的詩念了出來,趙院長的臉色從欣慰漸漸地變成了難受,你還不如不作為好。
大殿里站著的眾人,有的人忍不住嗤笑了幾聲。
這會元,當真不會作詩。
老皇帝聽了以后,也是滿臉的愁容,這孩子,還真不會作詩。
-----------------
殿試之后,王九齡一戰成名,唾手可得的狀元變成了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