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頭可斷 血可流,道義不可廢
- 我的舅舅朱元璋
- 626倉庫管理員
- 2004字
- 2025-07-12 23:42:25
淮安城,府衙內。
李平安正緊鑼密鼓安排各軍接下來的駐地、補給事宜。
為消耗甚大的軍隊,補充一定數量的民兵。
還為李文忠騎兵部隊,調集了一批新長矛和供應戰馬食用的大豆等物。
自從前線戰事逐漸了結,李平安便帶著后方的指揮部,向著前線移動。
終于,趕在抓到張士信前,將指揮部前移進淮安城。
“劉昱,全新的木制長矛一千桿,優先送去騎兵軍營內。”
李平安忙到腳不沾地,處理各項事務。
義軍將領們,大多沒有李平安強大的記憶力,能夠將諸多事宜安排得井井有條。
李平安幾乎是將自己當成三個人在用,才能勉強將軍隊事務安排得井井有條。
“李相公,騎兵不是戰前剛剛領走了八百桿長矛嗎?”
劉昱接過條子,面色疑惑問道:“他們怎么又不夠用了?”
李平安埋頭清點、盤算各軍報上來的繳獲、俘虜,頭也沒抬道:“長矛在戰場上用了,幾乎都收不回來。”
“而且大多都會被沖擊折斷。”
“與其修修補補,還不如直接造新的省錢!”
李文忠率領的騎兵,都是沖擊騎兵,需要擔任正面沖陣的任務。
騎兵持有的長矛,在戰馬時速一百里的強大沖擊力下,猛地刺入擋路步兵們的身體!
高速沖鋒下,騎兵的長矛甚至能夠連續穿起兩三個人!
只不過,在此之后長矛剛剛承受不住力道,斷裂開來。
一場戰斗下來,騎兵們幾乎人均折損兩支長矛。
劉昱恍然大悟,拿著條子前往軍需處領取物資。
恰好看見湯和押著俘虜,從衙門口走進來。
“湯將軍!”劉昱抱拳行禮道。
湯和點點頭,他對劉昱沒什么印象。
畢竟湯和久在朱元璋身邊的時候,劉昱還是個小小的后勤軍官。
因此,劉昱認得湯和,湯和認不得劉昱!
湯和手腳粗暴地將俘虜趕進府衙之中。
“湯將軍,此人是?”李平安放下毛筆,抬頭疑惑問道。
湯和一腳將張士信踹到李平安面前道:“這廝便是那狗屁誠王的親弟弟!”
“誠王好歹是與元廷斗爭對抗了許久的鐵骨頭、硬漢子!”
“怎么會有如此窩囊的親弟弟!”
湯和頗為不屑,甚至還往地上吐了口痰,以示唾棄!
李平安聞言,站起身來,繞著張士信轉了兩圈打量片刻后,才向湯和問道:
“大帥,可曾說過要如何處置他?”
湯和大大咧咧道:“此事大帥說還要和義軍商議一番才行,這才讓我將這廝給送你這里來!”
“不過,大帥想過要用這廝和張士誠換些軍備、糧食!”
事實情況和湯和所言相差不大,但言語稍有差異,給人的感覺便是千差萬別。
湯和此言,便給李平安一種朱元璋先考慮義軍感受的錯覺。
李平安微微皺眉,顯然并不贊同這樣簡單處置張士信。
李平安禮貌道:“辛苦湯將軍了,此事還是等大帥回來后,咱們再一同商量。”
沒一會功夫,朱元璋等人也處理完軍中事務,返回府衙。
幾人這才討論起如何處理張士信。
“平安覺得用張士信換取軍備、糧食不可取?”
朱元璋一進府衙,便發覺李平安眉間郁結,馬上明白一切,在商議剛開始,便直接問道:
“為何?”
李平安緩緩點頭:“是的,我并不贊同直接換取軍備和糧食。”
“這關系到義軍的道義,以及百姓對我等的信任!”
“這些都是義軍的基石!”
李平安將問題描述得非常嚴重,引得眾人詫然。
不僅朱元璋不明白,就算是義軍當中的李文忠、劉昱等人也不明白。
區區一個俘虜,怎么和道義、義軍基石扯上關系了?
“此話怎解?”朱元璋忍不住追問道。
李平安娓娓道來:“諸位可知,義軍因何而強大?”
“不外乎百姓支持四個字。”
“百姓為何支持我等,而不是支持元廷,支持張士信?”
“諸位都曾見過,此次作戰多少后方百姓,主動支援前線,甚至不少人都加入民兵之中,守衛后方!”
“其他地方、其他勢力中,諸位可曾見過這樣的情形?”
眾人紛紛搖頭,向來百姓都是對戰爭避之不及,怎么可能像這樣主動湊上來!
根據地內的百姓,積極性遠超其他地方,確實讓朱元璋麾下許多將領摸不著頭腦。
唯有朱元璋和徐達二人,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似乎明白了什么。
“百姓們又豈能不知,戰事一開,家破人亡的下場?”
“可為何百姓往往舉家逃難,也不愿意保衛家鄉?”
“人離鄉賤的道理,百姓又不是不明白!”
李平安環視眾將道:“無非是清楚,家鄉的官兵與賊人并無差別!”
“同樣會劫掠鄉間,殺戮他們的父兄姐妹!”
“既然并無差別,那還不如逃難去!”
元廷治下各地混亂,不僅僅是元廷壓迫百姓,收取極高的賦稅。
也是因為,元廷有異地用兵的習慣,往往會抽調漠北、遼東、西南的士卒,平定中原民亂!
異地客軍,對當地毫無鄉梓之情,自然可以放開手腳,想方設法劫掠,放縱自己!
當地軍頭們,雖然也盤剝百姓、喝兵血,無惡不作,但為自家名聲著想,在家鄉還不敢大肆屠戮、劫掠。
“義軍自從江北起兵時起,便向百姓立下諾言!”
李平安擲地有聲道:“要給他們過上人人有田耕、人人有飯吃的太平日子!”
“人人都能在義軍治下,好好過日子。”
“為此,義軍有三條鐵律!”
“違背者,不論如何,都要受到嚴懲!”
“殺人者死!”
“傷人及盜者同罪!”
“叛降元廷者死!”
“三宗大罪,張士信全犯!”
“因此,他的結局就只有一條!”
“唯一死而已!”
李平安冷冰冰掃視在場諸將道:
“頭可斷血可流,義軍的道義不能廢!”
“若有誰,違反義軍道義,破壞義軍根基。”
“休怪咱翻臉不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