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度量衡,對李平安而言不算復雜。
首先完成的是長度單位統一,用十粒圓潤飽滿的粟米緊密排列,就得到了一寸的長度。
以此為基礎,就能得出更小和更大的長度單位。
長度單位統一后,質量單位也就相應得出。
利用水的密度為1,輕易就能得到一斤的大小。
完成這些度量單位的制作,一共也不過花了李平安一天的時間。
一刻沒有停歇,李平安立馬帶人開始清查田畝。
除了負責測算的義軍書生們之外,李平安還帶上了幾個各村的老農。
他們負責評價一塊地的豐腴程度。
李平安畢竟沒有親手種過地,如果是春夏之際,田間地頭長有作物,判斷起來還容易些。
如今正是冬季,李平安可沒有通過土壤就判斷土地肥力的本事。
“營長,這塊田是上田,旁邊就是水渠,往年可都只有與田主家關系最好的佃戶才能種上。”
老農捏了把土塊,無比艷羨道:
“您看,這塊田到時候能不能分給咱?”
李平安高深莫測笑笑道:“老程叔,我就怕你到時候會后悔要這塊田。”
“怎么會!”老程叔瞪大眼睛道:“能有這塊田,咱做夢都能笑醒!”
“怎么會后悔!”
李平安很清楚,為什么老程叔會想要這塊田,原因就在于田邊上的一條溝渠。
江北農業極度依賴水源,無論是種植水稻還是小麥,都需要大量水源。
靠近一條常年有流水的溝渠,意味著春夏干旱缺水的時候,哪怕澆水都比別家方便幾分!
但,李平安早有打算,在江北根據地修建大量的灌溉水渠。
皖北、蘇北,自從宋朝為防金兵南下主動掘開黃河后,黃河奪淮入海,常年在當地制造出大片大片的黃泛區。
兩淮、江北之地,也就成了矛盾最為激烈,最容易爆發農民起義的區域!
紅巾軍,便是從黃河修繕之際,從黃河之畔,開始舉兵反元!
水利,貫穿了中原王朝的一生。
多少王朝因黃河、長江之水患,而亡!
李平安雖然沒親手種過田,但也知道農業光靠老天爺的那點降雨,是無法滿足的。
必須要開墾出足夠的灌溉渠,才能滿足農業用水。
當然,溝渠也不僅有灌溉之用,同時也能將根據地的防御力提升一個級別。
哪怕是一條兩米深的小水渠,也能夠防住元軍騎兵的沖鋒、游擊,逼迫對方與義軍下馬步戰!
李平安可從來沒有忘記,元軍擁有的騎兵優勢。
光是之前聚集在高郵城外的元軍騎兵,就有數十萬之多!
全然看不出已經步入王朝末年之相。
“營長!”
“我回來了!”
被派去周家圩子執行調查任務的劉昱,找到田頭記錄田畝數字的李平安,氣喘吁吁匯報:
“營長,那個周三兒查清楚了!”
李平安拍拍劉昱的后背,讓他喘勻幾口氣:
“別著急,慢慢說。”
李平安眼睛卻盯著和劉昱一起回來的中年人身上,光看他身上干凈沒補丁的棉衣,就能看出不是窮苦人家。
“不如先給咱介紹下,這位先生是?”
劉昱這才反應過來,連忙拉過中年人介紹道:
“營長,這位是周大郎。”
“周三兒是他的堂弟。”
“周兄,這位就是我們營長,李小相公!”
周大郎有些驚訝,沒想到這支義軍首領,竟然只是個青蔥少年,看樣子還沒自己兒子大。
心中不免升起幾分輕視。
李平安心思何等敏銳,頓時察覺出來,只是沒表現出來。
扭頭沒看他,對劉昱問道:
“周三兒調查情況如何?”
“可有劣跡?”
劉昱面色難看道:“劣跡比之程大琨,有過之而無不及。”
僅一句話,李平安就在心中判了他死刑。
“那他人呢?”
“死了,他抓了咱們在村里打探消息的弟兄,咱直接攻進了周家圩子,周三兒在咱們進攻的時候不小心被一根流矢給射死了。”
聽到他死在戰陣之中,李平安不禁嘆了口氣。
這種人還是應當讓他死在公審現場,才能讓百姓體會到義軍的道義所在。
也算是讓他發揮了最后一絲作用。
“那這位周郎,是來向義軍興師問罪的?”李平安看都沒看周大郎,而是對著劉昱問道。
八面玲瓏的劉昱,自然察覺出李平安的不爽,連忙道:
“不是,不是!”
“周兄是想要投靠咱們義軍的!”
周大郎適時對李平安抱拳道:
“三郎之死,純粹是咎由自取,吾也曾數次勸阻,只可惜未能成功。”
“礙于家中宗老一再阻攔,未能將其處置。”
“今有義軍,除去三郎,也算是為民除害。”
哪怕對方殺害了自己的堂弟,周大郎依然佯裝一副深明大義的模樣。
甚至還覺得自己裝得挺好。
李平安一眼就看出對方在裝,只是沒揭穿,想看看對方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那周兄來此,乃是為感謝義軍一番?”
“倒是有勞周兄了。”
能養出比程大琨還豬狗不如的惡棍來,周家自然不是什么好東西。
周大郎也不一定就比周三兒干凈。
因此,李平安話語中充滿挑釁,就是想刺激他,露出真面目來。
反正對方已經進了義軍的地盤,掀不起什么風浪來。
周大郎聽到對方如此侮辱自己的堂弟,額頭上青筋直跳,但想到對方手上的兵,還是忍耐了下來。
他已經聽說了,義軍在滁河岸邊,大敗元軍數萬之眾!
將朝廷的兵馬,都給趕回了揚州城!
能有這樣的戰力,周大郎猜測義軍少說也有七八萬大軍!
別說是周家圩子,就是周邊幾十個地主都聯合起來,也斗不過啊!
他不會知道,李平安手上只有幾千人馬。
元軍滁河大敗,完全是元軍太菜了。
“周某此來,乃是想投靠義軍。”
周大郎從一旁的馬騾身上,取下用綢緞包裹的錦盒。
“一點小小心意,孝敬給將軍。”
“還望將軍能收下!”
周大郎很聰明,元人勢大的時候,就投靠元廷壓榨百姓。
眼見義軍勢大,又來投靠義軍。
李平安接過錦盒,掂量一下,非常沉重。
打開一看,一根根大黃魚整齊排列在錦盒之內。
金光閃閃,奪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