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扶風坳
- 長生家族,我培養后輩能刷新詞條
- 野狗騎士
- 2139字
- 2025-04-07 23:51:59
秋日,田間地里。
稻子割完后有一股草木清香,彌漫在鄉間田地。
每年麥子和水稻交替耕作,李家一百八十畝田地,哪怕沒有廢去多少人力,一年收益不過幾百兩。
在村里確實算得上數一數二的富戶,但想要換取靈石供養李先悅修行,猶如杯水車薪。
周揚青提著飯盒前來送飯,自從被李家收留后,張茗一直是把它當作兒媳婦來看的,只是如今先尋被征召,到顯得尷尬起來。
他端著食盒,朝田里勞作的李先赫喊道:“先赫,張嬸讓我給你送飯來了。”
聲音婉轉,猶如清脆的黃鸝。
短短幾天時間,李家給他的震撼太大了,四位子嗣都是武者,李家家主更是逆勢斬殺先天境界盜匪,替死去的村民報仇雪恨。
如此家世,在鎮上都算是一方豪強,能得李家收留,簡直是撞了大運,每日主動幫李家打理家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天氣炎熱,高強度的勞作,哪怕是武者,身體都感到一陣疲憊。
他們坐在田埂處的樹蔭下乘涼歇息,李先赫一口涼水下肚,驅散一身的疲憊。
“哇,揚青姐,這么多好吃的?”李先赫挑開話頭。
“嗯,張嬸說你們練武的食量大,叫我多帶一點。”周揚青笑著說道。
“謝謝!”
李先赫打開食盒,將食物擺開,全都是他愛吃的肉食,當即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
“先赫小弟,吃慢些。”
周揚青看著李先赫的吃相,有些忍俊不禁。
“你會嫁給我哥嗎?我聽我娘天天念叨。”李先赫情緒低落的說道。
母親每次提起周揚青,都會提起大哥,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并不痛恨大哥,只是那種情緒沒來由的,突然就竄出來了。
“我不知道,一切聽家主的。”周揚青思考了一番,說道。
“那你覺得我怎么樣?”
“你?”周揚青捂嘴一笑,調笑道:“你不過一小屁孩,懂什么?”
“我是十三了,揚青姐!”
所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長時間的在同一屋檐下相處,懵懂的情愫早已深種。
“等你給家主說了,再考慮給我說吧。”周揚青嬌笑道。
————
夜晚,月明星稀。
李成鉞躺在院子里,享受夜晚涼風的一絲愜意,靈石已經被李先悅耗光,成功凝聚了一縷法力,看樣子起碼要凝聚十縷法力,突破練氣,成為正真意義的上的仙師,才有機會觸發詞條。
如此高效全憑靈石發揮作用,如今沒了靈石,進度再次回到之前。
想要提高修行效率,除了靈石,還有一種辦法,那就是在擁有靈脈的靈地修行。
可惜,靈地稀少,整個蘭溪縣的靈地,都在火鴉嶺趙家手里,其他人根本沒資格染指。
他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去兌換靈石。
可是該去哪里兌換?
李成鉞腦海中不由自主地說浮現一個人。
那楊家小子,去了大河幫幾年了,鐵定知道一些普通人不知道的東西。
李成鉞當即動身,去了一趟蘭溪縣城,大河幫駐地。
好在大河幫夠大,隨便找個人都能打聽到。
李成鉞在大河幫幫眾的指引下,他來到楊離居所。
“賢侄,我今日來尋你,想打聽打聽,我想換一些仙家……”
“仙家?是仙家煉制的破境丹藥?”楊離反問道。
他在大河幫混跡了數年,自然知道武者很多丹藥都是出自仙師之手。
“可是先尋要突破武者?”楊離問出心中所想。
李成鉞面露尷尬之色,想來他李家一門四武者的消息還未傳入縣城。
“差不太多。”售賣仙家丹藥的地方定然不會靈石,畢竟都是出自仙師之手。
“這類丹藥普通市場根本不會流出,只會出現在有仙師存在的交易會上,我也只是聽說,卻從未參加過。”他如實說道,他是從師傅那里聽來的。
“可知道如何參加交易會?”
“據說,蘭溪縣與靈璧縣之間有一座山坳,名為扶風坳,在那里每月初一和十五會舉辦交易會,據說,想要參與交易會,還得持有通牒。”
楊離將自己所知道的一股腦地告訴了李成鉞,說道:“正好,再過兩日便要舉行交易會,李叔若是想去,我可稟告師傅,帶您一同前去,還可保證安全。”
“自然,還請賢侄引薦。”李成鉞眉頭一揚,面露喜色,沒想到如此順利。
大河幫一處堂口,楊離走入其中,只見廂房中坐著中年人,八字胡,作書生打扮,正在伏案翻閱文書,他眉頭緊皺,心事重重。
楊離叩門。
“誰?”王權揉了揉眉心。
“師傅,是我,楊離。”
“進來。”
“徒兒拜見師傅!”楊離恭敬行禮。
“何事?”
“我有一長輩,欲前往扶風坳交易會,想跟尋師傅前去。”楊離長驅直入的說道。
王權揉了揉太陽穴,有些不悅地說道:“只是這些小事?”
楊離尷尬地撓了撓頭,師傅對他還不錯,一般不會發脾氣,如今看來,多半是遇到煩心事了。
“我知道了。”
“師傅,可有什么煩心事?”楊離關切的問道。
王權所在堂口是商貿堂,把控糧食柴火的運輸,甚至由于其壟斷性優勢,在縣城擁有一定的定價權。
商貿一直是油水最多的堂口,他今日查賬,發現很多漏洞,這月入賬比上月少了三分之一,若是查不清楚,幫主怪罪下來,可能會掉腦袋的。
“賬對不上,你最近在碼頭,可有發現貨物的異常?”
“怎么會如此?所有貨物我們幾人都有親自過手,不可能出問題的。”楊離有些慌神,激動的說道。
王權擺擺手,讓他安靜:“不要自亂陣腳,有我壓著,出不了大事。”
“你來看看賬冊!”
楊離來到案前,翻閱賬冊。
“八月四日,到貨五百石稻谷,計五十兩白銀。”
“八月五日,到貨七百八十石稻谷,計七百八十三兩白銀。”
……
幾位同僚都有簽字,確認記錄。
“你再看看倉庫的記錄。”
楊離翻閱了一番倉庫記錄,果然與他們碼頭現場的賬冊對不上,糧食的重量對不上。
突然想起,負責稱量的同僚一直在告假,是他們幾人輪流負責稱量的。
中計了!
“別大驚小怪的,鐵定是被坑了,我等私下補齊漏洞,自可無憂!”王權安慰道。
問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不過是費些銀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