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張松齡的謀劃
- 一人之下:這個逆襲系統不對勁
- 站著如小嘍啰
- 2044字
- 2025-05-11 23:56:25
清晨山霧還沒散去,三路鬼子的軍隊如鐵鉗般合圍靈隱寺。
自錢塘門軍營出發的佐藤中隊已經控制后山韜光徑,刺刀在晨霧中泛著森冷寒光。
拱宸橋駐屯軍的山田大隊架起十挺九二式重機槍,封鎖天竺路隘口。
而從岳王廟據點調來的特別行動隊則用沙袋構筑工事,將東南側的九里松古道變成死亡通道。
山下,一門門三八式野炮、四一式山炮已經被推上北高峰與飛來峰制高點。
只待一聲令下,整座靈隱寺便要化作血火煉獄。
很顯然,鬼子早在這次事件之前就摸清了靈隱寺的每一條出入口。
靈隱寺內,幾乎所有的僧人都集中在大雄寶殿前。
一座古老的護山大陣已經啟動,宛如倒扣的琉璃碗,將整個大殿籠罩其中。
這陣法是開山祖師慧理法師所留,后來又被那位飛升圣人道濟和尚親手加固過。
據說,若陣法全力開啟,甚至可以護住半個杭州城。
但范圍越大,防御就越弱。
卻非大師權衡再三,最終選擇只將陣法籠罩于大雄寶殿之內。
對他來說,靈隱寺僧人們的性命,可比這幾座寺廟重要太多了。
其實,在敵人尚未完全集結之前,靈隱寺的僧人們就已經沖殺過一輪。
由傳戒和尚帶隊,直撲山下炮兵陣地。
可惜鬼子早有防備,他們不僅火力密集,而且人數眾多。
靈隱寺僧人們沖殺的效果并不理想,反而白白丟下十來具尸體。
傳戒不服氣,還想再帶人沖第二波,至少把北高峰和飛來峰上的山炮端掉。
卻被卻非大師制止。
他舍不得這些弟子白白送死。
卻非大師原本計劃是讓其他人離開,自己一人留下斷后。
可包括傳戒、廣安在內的眾僧哪肯答應?
于是就有了現在這個局面——數百僧人被困在大雄寶殿里。
張松齡靜靜坐在角落,看著這一切。
對于現在這種局面,他覺得自己多少也該負一點責任。
當時按照張松齡的意思,先襲擊日本人訪杭的櫻花專列,把罪大惡極的橘宗一郎殺了,再襲擊日本駐杭領事館。
當然,在這之前,可以先殺了日本人駐杭特高課的頭頭九鬼龍之介殺了,收取一點小利息。
這不難。
而且他可以保證,做得神不知鬼不覺,不會留下一丁點的線索,不讓鬼子找到報復的借口。
偏偏這時,卻非大師提出進攻日本駐杭領事館,為死難的靈隱寺僧人報仇。
而且因為怕牽連普陀三寺,他還特意讓人穿上靈隱寺僧人的衣服,光明正大去的。
當然,這怪不了卻非大師。
按照卻非大師的理解,襲擊日本人訪杭的櫻花專列和進攻日本駐杭領事館這兩件事先后順序不重要。
襲擊日本駐杭領事館一事不可能不露出破綻,無論穿不穿靈隱寺僧人的衣服,事后都會被查出來。
所以,卻非大師打算先襲擊日本駐杭領事館。在日本人報復之前,所有靈隱寺僧人都離開靈隱寺,只留給日本人一座空蕩蕩的靈隱寺。
等日本人訪杭的櫻花專列一到,再襲擊日本人的專列。
沒辦法,一旦決定襲擊日本領事館,為死難的靈隱寺僧人報仇,靈隱寺這座千年古剎就已經保不住了。
除非卻非大師不報仇,或者讓別的宗門替他們報仇。
但,以卻非大師的脾氣,這同樣是不可能的。
整件事發生的過程中,張松齡始終沒有插手。
冷眼旁觀。
因為當卻非大師執意要為死去的僧人報仇時,張松齡忽然想到一件事——
也許,靈隱寺的覆滅,并不是壞事。
或許說,是好事。
既能保存靈隱寺僧人的有生力量,又能刺激天下異人門派覺醒。
什么“勸蔣介石抗日”,什么“國共合作”......張松齡清楚,自己只是個小人物,這些大事和大人物他一個都影響不了。
但在異人圈子里,背靠龍虎山這棵大樹,他覺得自己還是可以做點事情的。
比如——在靈隱寺被毀之后,當著其余異人門派的面,提出一個類似“異人門派共同防御”的條約。
只要有一個異人門派遭到日本人攻擊,其余所有門派都必須無條件支援。
共御外敵!
后世,異人界有個組織叫“十佬會談”。
張松齡懷疑,這個組織就是在抗戰期間逐漸形成的。
張松齡不知道這個組織具體什么時候成立,但他現在想做的,就是推動它提前出現。
在他看來,天下名門正派的異人團結起來,這股力量不比國共合作小。
眼下,日本人進攻靈隱寺。
這正是一個契機。
靈隱寺宮殿被毀,僧人們大多存活......這便是張松齡想看到的畫面,他就是想用靈隱寺這座千年古剎的被毀去刺激整個異人世界。
“醒醒吧!連靈隱寺這種出過飛升圣人的千年古剎都保不住了,你們憑什么覺得下一個不會是你們?”
這,正是張松齡埋藏在心底里的謀劃。
可讓張松齡和卻非大師都沒料到的是,日本人的報復來得如此迅速。
更糟的是,浙江保安團和杭州附近的國軍不僅沒有阻攔,反而主動撤防,給鬼子讓開道路。
這才有了現在的局面。
此刻,張松齡心里隱隱有些不安。
他不在乎靈隱寺這座殼子,也不在乎什么“千年古剎被毀”。
比起接下來的戰爭,那都不算什么。
但如果卻非大師和靈隱寺的僧人們全都死在這兒,他是絕對不會原諒自己的。
大雄寶殿內,僧人們的爭吵漸漸平息。
擺在他們面前,只剩下兩個選擇:
一、沖出去,和日軍決一死戰。
二、日軍雖然把守住了各個靈隱寺通向外邊的路口,但還有一個出口可以通向外邊——呼猿洞暗河。
卻非大師已經說服了大多數人。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就連那些原本誓與靈隱寺共存亡的老僧們,也被他說服。
但他們提了一個條件——
卻非大師必須一起走,不能一個人留下。
情況緊急,卻非大師只能答應。
就在眾人開始收拾東西,準備撤離時。
忽然,“轟隆”一聲巨響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