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得利
- 季漢教父,我教劉備謀萬里江山
- Ktv的章魚
- 2083字
- 2025-05-13 07:36:00
青州齊國境內的門閥望族有閭丘氏和左氏。
其中左氏將來會有一位晉朝名人,左思。
就是寫出三都賦,創造成語洛陽紙貴的主角。
但現在左思沒出生,左思的父親也沒出生,但卻不可否認左氏在齊國當地的能量。
王融遣出的使者離開左氏府邸的時候,左氏眾人還在猶豫。
究竟是該跟隨袁氏的腳步,和徐州朝廷對抗。
還是響應徐州朝廷,拉攏齊國本地門閥望族一起擊退齊國的袁氏?
族內分成了三種意見。
一種是支持四世三公、海內名望的袁氏;
一種是支持最近風頭正盛、崛起速度極快的徐州朝廷;
還有一種則是都不站隊,等待局勢明朗。
當一個世家內部出現意見分歧的情況時,族人就必須在家主的領導下,用最快的速度統一意見。
于是齊國左氏眾人連續三天召開了集會,商議對策,試圖統一意見。
但爭執來爭執去,都沒能得出結果。
直到一紙代表朝廷的詔令傳進了左氏府邸中。
“朝廷特征左氏子弟昔入朝為郎。”
徐州朝廷征辟齊國左氏子弟左昔入朝,擔任尚書郎。
使者又將一份王融的親筆書信遞給左氏家主。
家主看完后,堅定了選擇。
原來是王融希望左氏能夠效力于朝廷,組建齊國義軍聲援朝廷王師。
事成之后,朝廷還會繼續征辟左氏子弟入朝,事若不成,朝廷仍舊會彌補齊國左氏,在青州北海、徐州瑯琊一帶為左氏子弟安排出仕。
這等待遇,已經值得齊國左氏押注徐州朝廷了。
畢竟,追隨袁氏,左氏子弟未必能夠有此特殊待遇。
更何況徐州朝廷那邊,先征左昔,彰顯誠意了。
反觀袁氏自退軍齊國后,不僅沒有極力拉攏本地門閥,反而以袁氏之威,屢屢施壓,索要錢糧部曲。
對比之下,高下立判。
就連原本持效力袁氏的那部分左氏代表都閉口了。
因為左昔,就是這一批人員之一。
成為了得利者之后,反對的聲音就會蕩然無存。
三種意見里,有兩種意見統一了,剩余的一種便只能少數服從多數。
“今晚聚眾,占據淄水江畔,在臨淄城內城外同時舉事?!?
夜里。
當太陽徹底沉落山頭的那一刻,黑暗開始籠罩大地。
本來已經進入了宵禁管控時段的齊國治所臨淄城,頃刻間熱鬧起來。
左氏聚集族內的部曲、私兵,聯合閭丘氏等大小門閥豪強,同時在城內、城外起義。
城內火光四起,城外喊殺連天。
臨淄城中的袁氏駐軍只有審配,袁譚、張郃、高覽都去廣縣駐扎了。
審配一陣頭疼,不斷有人向他匯報。
“稟報正南先生,東門丟了?!?
東門外就是淄水,過了淄水不遠就是北海國的東安平縣。
“如果徐州部眾知曉城中有人叛變,必來接應?!?
審配需要用最快的速度鎮壓平叛。
可計劃趕不上變化。
本就是齊國本地的臨淄士人門閥子弟,他們對于臨淄城的熟悉程度,遠超審配。
不到半刻鐘時間,審配的兵馬就被堵在了城北。
“派人從北門出去,立刻到廣縣去通知.....”
“報!”
審配的話被一聲嘹亮且焦慮的匯報打斷。
“齊國本地世家兵馬占據了淄水,截斷了我們與廣縣的聯系?!?
淄水從中穿過,隔斷了北部的臨淄和南部的廣縣。
此時人在廣縣的袁譚,還在想辦法派人去給逼的劇縣說服北海本地士人擁戴袁氏呢。
根本就不知道后院火起。
但王融知道。
他在東安平縣帶領徐州兵馬,聯合臨淄地區的義軍,連夜攻打臨淄,把審配驅逐到城外。
又因為齊國本地義軍占據淄水,審配無法往南與袁譚匯合,只能徑直向北撤入樂安郡內。
“你和他們留守臨淄,融率眾趕往廣縣,擊潰袁譚?!?
王融安排了朱桓駐留臨淄城,配合本地義軍守城。
他則不做停留,命張飛為先鋒,南下突襲廣縣。
廣縣就是后世的青州市。
張飛興沖沖出發了。
王融又喊來董襲,命董襲去接應張飛。
“唯?!?
董襲亦領命而去。
在王融即將讓臧霸帶領剩余部眾,跟他出征廣縣時,朱桓開口詢問。
“衛尉,倘若在此期間,袁氏部眾在審配的帶領下,來攻臨淄?!?
“而衛尉又被袁譚牽制在廣縣,該當如何?”
這是朱桓的擔憂。
“某并不是畏懼袁氏軍隊,只是擔憂臨淄城中的門閥之人,又再次轉投袁氏。”
對此,王融笑著安慰朱桓。
“不會的,安心就是。”
臨淄人投效徐州朝廷所獲得的實際好處,比當袁氏的門生故吏所能得到的好處,要多很多。
“你應當明白,一個氏族,在面臨抉擇時,應當以利為先,以族為先,而不應以個人想法為先。”
王融說朱桓也是吳郡士族朱氏出身的子弟,理應明白這個道理。
在世家內部,個人想法是永遠無法凌駕于家族想法之上的。
除非他擺脫家族,單開族譜。
可單開族譜意味著一切都重新開始,跟平民開局沒有區別,難度何其之大?
朱桓漸漸安心下來。
王融這才率軍離去,直奔廣縣。
等他抵達廣縣北部地界時,已經傳來了張飛、董襲兩路兵馬和張郃、高覽交戰的消息。
“廣縣城外,烽火連天?!?
“報!袁譚遣使到來。”
不一會兒。
袁軍的使者面見王融,說明來意。
“大公子想以齊國為界,將青州一分為二?!?
“西邊的平原、濟南、樂安三個郡國,歸袁氏管轄?!?
“東邊的濟南、北海、東萊三個郡國,歸徐州朝廷管轄?!?
對于這個請求,王融無情地拒絕了。
“青州素來是朝廷十三州之一,青州的管理權也應當以朝廷為主,以青州人為輔?!?
“袁氏既不能代表朝廷,本身又不是青州人,談何管理青州西部三郡呢?”
王融覺得,袁譚并不是真心實意如此,他只是怕了,怕自己被四方夾擊。
廣縣面對齊國、北海、泰山、瑯琊四路施壓之下,袁譚插翅難飛。
被打發的使者回到廣縣,說了王融的反應。
“豎子焉敢如此?”
“來人點兵,我非要跟他決戰到底?!?
袁譚怒了。
張郃當即上前,意欲勸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