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太空電梯連接的空間站,由于正好在A星的同步軌道上,即使失去太空電梯的連接,正常情況下也會繞著A星繼續運轉。
但在空間站下方不斷爆炸的氫彈,受到額外作用力的空間站,此時的速度已經超過逃逸速度。
然而根本等不到直徑超過30公里的龐大空間站逃逸,又是數枚導彈轟擊,上面的氫彈彈頭在原子彈的點火下,釋放出強烈的熱能,沖擊波,輻射,電磁脈沖。
即使巨型空間站用了紫星文明最好的科技材料組裝,但面對多枚大當量氫彈的爆炸,最終只剩下破碎的骨架。
總共50枚導彈,只有12枚近防武器被攔截,剩下的38枚全部抵達預定的攻擊地點完成爆炸。
至于B星,由于距離稍遠,傳回來的畫面會晚一點。
最終B星傳來的畫面,顯示總體打擊效果與A星差不多。
基本上這一輪打擊后,兩顆星球想要快速在太空中建造飛船幾乎不可能了。
要么在地面建設,耗費大量的燃料才能離開星球表面,包括后續的補給同樣很麻煩。
“C星行星系統有發現大規模的工廠嗎?”秦毅對剛才的打擊成果很滿意,但隨后又問道。
紫星C星是一顆氣態行星,擁有數量龐大的衛星,在內戰之前,這里有小規模的居住地,以及大規模的礦物開采公司,還有一些船塢也在C星行星系統內。
但作為重要的礦物開采地,內戰剛開始便受到雙方大規模的破壞,幾乎被破壞殆盡,重建需要大量時間。
不過還是要防止已經重建完成,到時候被C星行星系統制造的戰艦偷了屁股,可就難受了。
“暫時沒有發現,不過在云母們的配合下,已經發射數顆探測器前去偵查。”
“嗯,我再讓云母提前到C星與B星,以及C星與A星的必經之地上,讓它們當我的眼睛。”秦毅繼續道。
云母族在戰斗中的作用有限,但它們由于與秦毅在精神上連接,只要在控制范圍內,溝通是0延遲的。
宇宙中沒有掌握超光速通信能力之前,普通的訊息傳輸最大速度也就光速。
像一個天文單位的距離,單邊就是8分鐘,來回是16分鐘,也就是整整16分鐘的延遲,這還只是一個天文單位。
有了云母族,只要云母族發現不對勁,秦毅馬上就能知道。
“按照計劃,我們立即前往A星!”
已經炸毀了太空電梯,就沒必要再偷摸前進了,秦毅立即開始加速。
在他身體上的種子號及五艘護衛艦,開啟引擎飛向太空,并在太空中大致保持5000公里直徑的艦隊。
云母族則按照計劃,飛向紫星星系中的不同位置,以此來充當眼睛。
秦毅的速度持續提升,此時距離A星不算太遠,只需要兩天的時間就能抵達A星。
按照計劃,秦毅需要飛進A星的大氣層內,對地面的部分重要目標進行打擊。
同時看能不能控制現在掌權的高層。
當然即使控制高層也很難全面接管紫星文明,所以他需要大秀肌肉,也就是證明他的戰斗力。
讓幸存下來的紫星人感到恐懼,害怕。
最終由紫一出面,通過談判也好,威逼利誘也罷,最好通過較小的代價,全面控制剩下的紫星人。
最主要的就是秦毅現身的第一波震懾效果,要讓他們知道秦毅是不能戰勝的。
想象一下,一顆直徑50公里的小行星,沖進星球大氣層內,不斷對地面狂轟濫炸。
氫彈,軌道炮,激光炮各種武器火力全開之下,誰又能保證他的安全呢?
而紫星文明的反擊,又很難摧毀秦毅。即使面對大當量氫彈彈頭的導彈,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攔截,即使被命中,也很難對身體造成結構上的大撕裂破壞。
只需要物質,就能快速完成修復,比紫星文明重建速度快了不知多少倍。
所以按照這個作戰計劃,理想狀態下,只用損失少部分紫星人,就能得到剩余的人口和科技。
到時在秦毅的控制下,所剩的紫星人思想統一后,能出現多少科學家,又能產出多少技術,這些技術最終應用到他的身體上,戰斗力又將提升多少。
……
“主人,前面出現叛軍的艦隊,小心些。”紫一看著探測器傳來的信號提醒道。
“我已經看見了,你們在后面等著,我上去解決他們!”
距離A星1500萬公里處,發現一支由100多艘戰艦組成的龐大艦隊,這些戰艦的建筑風格,與種子號類似,顯然是紫星文明的艦隊。
只不過此時被紫一稱之為叛軍罷了。
秦毅再次提高加速度,迎著前方的艦隊飛去。
“這應該是你們所剩不多的家底了吧。”
100多艘戰艦,大部分戰艦的尺寸在100-500米之間,只有少數幾艘是1000米左右的大小。
戰艦為了保持足夠的戰斗力,其建造難度非常大。種子號雖然有有5公里長,但要是單挑的話,都不是一艘500米級別戰艦的對手。
“1000米左右的戰艦,就是紫星文明現在能制造出來最大的戰艦了。”秦毅回憶種子號提供的資料。
按照資料,戰艦根據大小分為塵埃級,彗星級,行星級三個級別。
比如1000米級別的旗艦,就是彗星級戰艦,比彗星級小的,只能算塵埃級。
至于行星級,長久以來都只是一個概念,如果真的建造出來,也得有種子號那么大了。但顯然,紫星文明還沒有建造行星級戰艦的科技。
當然戰艦也會根據側重點,分成護衛艦,突擊艦,航空母艦等。
……
“彗星級的戰艦有等離子護盾,不過與我的等離子護盾相比,還是差的遠。”
“武器的種類與我的大致類似,但威力全都低于我。”秦毅在腦海中總結道。
像彗星級戰艦,最大的武器就是軌道炮,一艘彗星級搭載三門軌道炮,可每一門軌道炮都只有千噸級別的威力,遠低于秦毅的萬噸級軌道炮。
陸基武器打可移動的飛船,可以說是降維打擊。
接近的路上,秦毅加大能量供應,啟動磁場。
磁場啟動之后,大小不一的復合陶瓷碎片發射出去,在磁場的引導下,這些復合陶瓷碎片在秦毅的身體外圍形成洛希環。
整個洛希環覆蓋大部分空間,與此同時等離子護盾也形成。
外層防御系統就位的同時,秦毅的動能武器已經開始攻擊。
軌道炮,磁軌炮先由壓力擠壓產生速度,隨后在兩次磁場的約束下加速到極致。
遍布在全球范圍的動能武器,隨著秦毅的緩慢自傳下,基本上全部完成一輪開火。
隨著動能武器一起的還有10枚星爆級導彈,導彈升空并點火,迅速加速到極速。
秦毅可不想浪費時間,見面就將最強的武器全部用上,他要快速解決掉對面的艦隊,來證明他的實力。
100多艘戰艦組成的艦隊,看到他們前面的小行星開火后,立即展開機動并啟動近防武器。
雙方的距離超過百萬公里,這個距離下,通常大部分的攻擊會被躲開。
不過沒關系,隨著秦毅不斷接近,武器的命中率會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