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曙光B星
- 我成了一顆小行星
- 孤獨的仙女座
- 2184字
- 2025-04-10 23:30:19
“開始吧。”秦毅向著曙光B星加速,面板上的速度逐漸提升。
由于在宇宙中,速度是一個相對概念。
當他到了曙光星系后,這個速度的參照物就自動變換成曙光星,也就是這個恒星系的絕對老大。
所以現在面板上顯示的速度,就是相對于曙光星的位置變化。
而曙光星實際上也會帶著曙光星系在銀河系內運轉,這個速度其實并不低。
以太陽舉例,太陽圍繞銀河系中心的公轉速度,超過220公里每秒。
按照這個速度推算的話,曙光星圍繞銀河系中心的公轉速度,怎么也得上百公里每秒的速度。
甚至于銀河系也在宇宙中運動,按照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察,推導出銀河系的速度大致在600公里每秒。
總的來說,在宇宙中速度只是個相對概念,面板上的速度,也不過是按照最近的大引力天體為參照物。
像之前的出生點,由于只是聚集在星空中的小行星帶內,這個參照物就是質量最大的小行星。
畢竟秦毅的活動范圍,在大尺度的結構下其實是很小的,總不可能速度按照宇宙中心作為參考吧。
……
最終秦毅加速到200公里每秒的速度,然后停止加速。
在恒星系內,就沒必要飛的太快了,畢竟這里距離曙光B星也不算太遠。
很快,隨著距離不斷接近,面板已經能探測到曙光B星的基礎信息。
以現在的身體強度,面板的探測距離已經達到1.5億公里,而這剛好約等于一個天文單位。
天文單位是地球軌道與太陽的平均距離,也不知道面板正好能探測這個距離,是有意還是無意的。
目標天體:行星(氣體)
最大直徑:11萬公里
質量:5000萬億億噸(約地球83倍質量)
衛星:83顆(直徑超過一公里)
看到面板上的曙光B星介紹,大致介紹了直徑和質量,讓秦毅感到詫異的是,居然還介紹了衛星個數。
作為大質量的氣體行星,通常衛星數量不會少。
不過正常情況下,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衛星,基本都在個位數。
剩下的大部分衛星,可能也就幾公里或者十幾公里這樣的小行星。
“這個曙光B星,個子比土星小了一些,不過大體差距不大。”秦毅看著面板數據分析道。
而有了參考,秦毅又讓云母族,對另外兩顆行星進行推測。
經過云母族的推測后,在恒星另一端的曙光C星,其質量比曙光B星還要大不少。
曙光A星,質量則小很多。
“曙光A星可能是巖質行星,說不定就是類地行星,再不濟也是超級地球,我簡單探查曙光B星后,就去A星看看。”
“要是那里能有生命就更好了。”秦毅這樣想道。
出現生命的條件繁多,拋開像云母族這樣的特殊生命外,通常還是根據地球上的環境在宇宙中尋找。
比如要有一個相對溫和的環境,像紅矮星,黃矮星這種母星,就是相對溫和的存在。
要是在宜居帶那就更好了,除此之外,有水等物質應該也能提升生命出現的概率。
當然現在秦毅見識過好幾種不同的生命后,知道宇宙中不止有熟悉的類地球生命,也就是碳基生命。
像推測的硅基生命,大概率也會存在,更別提云母族這樣的特殊物種。
不過雖說宇宙中存在各種種類的生命,可秦毅想要尋找像人類那樣的智慧種族,最好能夠控制起來給他研究科技,幫他提升身體實力。
所以地球那樣的生存環境,依然有參考意義。
“讓云母族們去曙光B星的大氣里,看看有沒有氣云類生命。”秦毅指揮云母族。
控制135只云母族毫不費勁,并且只要精神連接沒斷的情況下,他們之間的交流是沒有延遲的。
當然精神連接會隨著兩者之間的距離增加而減弱,弱到一定程度后,這個連接便斷了。
按照秦毅推測,現在的精神連接范圍,大概在10個天文單位。
氣體行星并非整顆星球都是氣態的,它們也是有著固體核心,但主要由于濃密的大氣,使得很難分辨行星表面的具體位置。
由于其特殊結構,‘表面’數千公里下,壓力的上升會出現液態氫等超流體。
所以它們的總體密度相對較低,像土星甚至能漂浮在水上。
當然大氣層內有很大的不可控性,秦毅自然不會主動冒險進里面,而云母族更適合進入行星大氣。
雖說找到氣云生命的可能性很低,但萬一呢。
至于秦毅則前往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衛星旁進行觀察。
畢竟按照推測,氣體行星的衛星上,也是有可能產生生命的。
“只有3個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衛星,最小的直徑900公里,中間的直徑2000公里,最大的達到3500公里。”秦毅看著三個探查的目標暗道。
“3500公里的直徑,和月球相當,過去看看。”
做好路線規劃,他調整身體噴流改變軌道,向著第一個目標出發。
第一個目標是質量中間的衛星,秦毅在這顆衛星的表面環繞兩圈,只看到光禿禿的外表,上面還有大量的隕石坑痕跡。
顯然這樣的環境很難產生生命,至少在表面沒看到有生命的跡象。
第二個目標是質量最小的,900公里的直徑勉強達到流體靜力平衡,它的表面依舊是荒蕪一片。
至于第三個目標,也就是那顆最大的衛星,讓秦毅稍微驚訝的是上面居然有稀薄的大氣。
但他還觀察到,由于這顆衛星距離母星很近,上面的氣體被母星的引力吸引,呈漩渦狀的氣流最終進入到曙光B星的大氣內。
“曙光B星吸收你的大氣,但你還有大氣層,說明在你的內部會釋放氣體,以此來補充失去的大氣。”
秦毅經過觀察,果然如同他猜測的一般,在這顆衛星的表面,有很多裂縫以及像火山的結構。
雖說此時沒看到火山正在噴發,但看到不少氣體從火山口或者裂縫中涌出,這些氣體會先成為這顆衛星的大氣層,然后隨著時間流逝,最終成為曙光B星的一部分。
“可能這個衛星的年齡較短,內核活動異常活躍,才產生這種現象。”
“不過這樣的惡劣環境,幾乎很難有我熟悉的智慧生命生存,就算有,估計也是我用不上的。”
簡單探查了三顆衛星后,秦毅等待云母族的搜尋結果。
雖說它們的數量也有135個,可以分開搜尋,但曙光B星實在不小,不是一時半會能搞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