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三顆行星
- 我成了一顆小行星
- 孤獨的仙女座
- 2171字
- 2025-04-08 22:30:13
所以秦毅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要知道這十個還只是胚胎數量,最終長大活下來的還會更少,可想而知云母族的繁衍能力有多低下。
觀察著云母族撫養后代,他的身體已經飛出了氣云。
沒有氣云的阻礙,秦毅再次加速到1000公里每秒的極速。
氣云內的速度保持在500公里每秒,由于有各種離子體的減速,保持這個速度也消耗不少的燃料。
當然也補充了一些物質,雖說數量不多,但好歹有一些。
加速到1000公里每秒后,秦毅的身體質量只有12.8萬億噸了。
總共攜帶了5萬億噸燃料,已經消耗超過一半。
當然秦毅也不擔心后面減速沒有燃料用,大不了丟掉一些不重要的物質好了,而且隨著質量的減少,燃料的消耗也會跟著減少。
只要到了目標恒星‘曙光’星系,恢復身體多簡單。
身體質量在萬億噸級別,恢復起來其實很快,只要不掉兩個數量級的質量都問題不大。
曙光星系是秦毅給目標黃矮星取的名字,他希望到了那里就是看到曙光一樣。
一個恒星系內的物質實在太多了,即使有吞噬質量的限制,應該也都能找到可以吞噬的物質。
比如曙光星系中的小行星帶,個子很小的衛星,或者像土星環那樣的星環結構,都是可以吞噬的。
當然,離開氣云后,曙光星的亮度已經明顯亮了不少。
隨著保持1000公里每秒的極速不斷前行,這個亮度仍舊不斷提升,而且速率逐漸加快。
這意味著距離已經比較近了。
到了后面,秦毅看見只有極少數藍色恒星,在這個位置的視星等超過曙光星。
沒辦法,曙光星畢竟只是黃矮星,雖說與恒星中大部分的紅矮星相比,算是‘高個’了,但和藍巨星這種恒星相比,還是太嫩了。
好在亮度越亮的恒星,其壽命也就越短,像黃矮星通常在百億年左右的壽命。
至于藍巨星這種,極限情況下甚至只有數百萬年的壽命。
長壽命意味著穩定期更長,對生命的演化更有利。
畢竟在形成文明之前,微弱的環境影響,都有可能造成大規模的生物滅絕。
像藍巨星這樣的恒星系統,其內部有超強的輻射,太陽風,加上藍巨星極短的壽命,生命的演化還沒開始呢,就因為母星爆炸而結束了。
秦毅選擇曙光星,主要由于思維慣性,因為它看起來熟悉,比如說與太陽接近的光譜。
……
在高速飛行且不缺物質的情況下,云母族主要在培養后代。
由于秦毅的身體引力微弱,在這個速度下,它們隨便活動一下都可能被甩出去。
所以云母們用尾部的觸須將身體固定在表面,它們的身體強度很高,加上使用核聚變為能量,固定住身體非常輕松。
而撫養的后代,保險起見便放進身體內部,是原本儲存燃料的空間,由于燃料消耗已經變得空曠,是個不錯的空間,還能給它們活動動。
秦毅繼續用沉睡度過后面的旅行時間,在沉睡之前,他給云母族們發出指令,讓它們不要隨意活動。
要活動就到身體內規劃的地方,不要脫離他的身體。
好不容易遇到可以控制的星空生物,他才舍不得讓它們離開,少一個都是損失,畢竟它們繁衍起來實在太費勁了。
每次沉睡醒來的秦毅,都能看到曙光星的亮度越來越亮。
他的內心逐漸激動,看來這漫長的小行星流浪計劃,終于要有結束的意思。
最后一次醒來的時候,他看了一圈星空,發現曙光星的亮度已經是整個天球最亮的恒星。
“這個距離已經非常近了!不用使用沉睡度過了。”
由于精神上的聯系,就連云母族們也感受到主人的那份喜悅,它們在秦毅的身體內開始舞動。
漫長的后半場旅程,也只是讓云母族將那批后代剛好培育成年。
總共10個胚胎,最終成年的只有7個,夭折了3個。
現在云母族的總數來到135個。
“它們短時間內不能繁衍,需要再等一段時間。主要是要讓剛成年的,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生存后,由于生存中基因會因為環境發生微小的變化。”
“當基因發生變化后,才能進行下一次的族群繁衍。”
整個繁衍后代的過程,既復雜又耗費時間。
或許也是由于復雜的繁衍方法,才讓它們在宇宙中生存下來。
“到曙光星系后,將它們放在某個物質較多的地方,然后我開始瘋狂吞噬,直到上限!”
秦毅很想知道現在身體的上限是多少,他相信謎底揭曉的時間不會太長。
“什么?你們還能感受到曙光星內有三顆行星?”
就當他在準備后續的吞噬計劃之時,云母族給他傳來一個消息,大概意思是曙光星旁邊有三顆星球。
并且還給出大概方向。
經過艱難的對話后,秦毅總算明白它們是怎么知道有三顆行星的。
云母族進化出一種能搜尋觀察引力透鏡的器官,有些類似動物嗅覺和視覺的結合體。
引力透鏡就是由于大質量天體經過背后恒星時,由于本身大質量造成的引力彎曲時空,會改變背景恒星的光線。
聽起來很簡單,但對于一顆行星而言,造成的引力透鏡現象極其微弱,即使秦毅現在的視力極佳,也沒辦法通過這種手段觀察到行星。
也就數十個云母們停留在身體表面,且長時間的觀察,才探測出有三顆行星。
“你們真棒!”秦毅內心驚喜,也是不吝嗇鼓勵。
本以為只是用來試驗控制能力,緩解孤獨的云母族,沒曾想還有這番手段。
沒辦法,只能怪它們沒有完整的語言,說不出來誰又能知道,畢竟沒有解剖手段。
根據人類的命名規則,秦毅將三顆行星中距離曙光星最近的命名為曙光A,接著是曙光B,距離曙光星最遠的是曙光C。
雖說曙光C距離最遠,但此時曙光C所在的位置,在恒星的另外一個方向,反而是距離秦毅最遠的一顆行星。
“距離我最近的是曙光B,先朝著曙光B飛去,再讓云母族注意附近有沒有矮行星。”
矮行星的質量很低,在距離比較近的情況下,云母族是有能力觀察到的。
那些質量小的矮行星,通常也沒能力清空軌道,在它們的軌道上,應該能找到數量眾多的小行星。
小行星就是食物,而秦毅,現在很缺食物。
他已經饑餓了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