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新武器制作
- 我成了一顆小行星
- 孤獨的仙女座
- 2273字
- 2025-04-03 23:56:53
為了未來的流浪計劃,秦毅現在還是節約一些吧。
不僅是不用太高的速度,也對噴流的整體改造也在繼續,比如管道優化,容器額外加壓等。
總體優化下來,大概能節約20%的燃料。
這個數量可不算少,比如吃一顆小行星需要消耗燃料加速,快接近的時候又要減速。
這樣高頻率的加速減速下,節約的這部分燃料還真不少。當然在這個速度下,他也能將大部分精力抽出,在身體內進行武器迭代,內部優化之類的事情。
“還在這里,看看有沒有稀有元素。”
看到那顆蟲族留下的小行星,外表的戰斗痕跡證明了就是它。
“吞噬吧?!鼻匾闵眢w減速靠近后,再次對它使用吞噬能力。
這次突破了質量限制,也沒有母體的靈魂,吞噬很快開始正常運行。
超過1100億噸的小行星,是秦毅吞噬過的最大的小行星,更何況還是蟲族的老巢。
“原來內部是半空的,難怪密度這么低。”
使用吞噬能力后,秦毅對其內部的結構有了了解,大概類似蜂巢的結構,才造成這樣的體積下密度并不高的原因。
“金屬元素,尤其是重金屬元素很多,還有大量的燃料。不錯了,這也算是一頓大餐。”
吞噬一顆質量超過1100億噸的小行星,需要不少時間,當然秦毅也不著急。
各種重金屬元素不斷匯聚到體內,有用的元素按照計劃進行分配,沒用的元素先暫時儲存起來。
“居然還有不少金元素,可惜金元素對我的作用不大。”
通常重元素是通過恒星內的聚變不斷產生,但鐵以上的重元素,正常情況下只能靠新星爆發,甚至是超星系爆發才能產生。
而像金這樣的重元素產生條件還要苛刻些,即使在超新星爆發中,產生的也不算多。
這也是為什么在地球上金這么值錢的原因之一。
秦毅當初還看到一個趣聞,就是天文學家探測到有兩顆中子星,因為碰撞產生了大量的金元素,質量甚至達到兩顆地球質量。
由于這個新聞,還一度導致當時金價下跌。
金的質地較軟,對秦毅而言只需要用一小部分當添加劑。
吞噬蟲族老巢,讓他獲得兩億噸質量的金。這么多的金只能暫時儲存起來,或者用來充當配重塊平衡身體。
“這些蟲子的尸體,留下小部分用作后續研究,其他的就全部融合吧。”秦毅看到這些密密麻麻的蟲子尸體,還是決定將它們的物質用了。
蚊子再小也是肉,況且這些蟲子使用的重金屬元素不少。
各種蟲子分出一部分冷凍到冰塊里,剩下的則緩慢消化。
至于蟲子們制造的合金炮彈被秦毅留下來,現在總共在體內儲存了2000萬噸的合金炮彈。
這么多的合金炮彈,幾乎用不完,畢竟每顆的直徑也就5厘米。
將蟲族的遺產處理完畢,他繼續開啟吞噬之旅。
秦毅的身形逐漸龐大,在小行星帶內已經算是比較大的個體,當然與那些數十甚至數百公里的相比,還是小了點。
……
“現在可以嘗試制造更大的滑膛炮了!”
1.2米直徑的圓柱體滑膛炮炮彈,其質量也就10噸。秦毅的身形日漸龐大,這10噸重的炮彈有點不夠看。
新研制的重型滑膛炮,口徑將達到3.6米。
重型滑膛炮使用的炮彈依然為圓柱體,直徑3.6米,高度1.8米,密度大約為12噸每立方米。
這樣算下來一顆炮彈的質量就達到220噸,遠超10噸重量的滑膛炮炮彈。
雖說質量增加了22倍,但秦毅對有把握將這么大質量的炮彈發射出去,并且初速不錯。
不過這種滑膛炮需要連接多根管道,只是一個容器的壓力遠遠不夠。
同時強大的高壓下,滑膛炮的炮管也需要重新設計,否則根本頂不住這樣的壓力。
他先制造炮彈和炮管,炮彈的制造還算簡單,如今秦毅的制造水平上了一個檔次。
經過多次試驗,便已經能打磨出和預計差不多炮彈。
同時制作的還有炮管及整個發射系統,這個要相對復雜,炮管的精密度要求更高。
且由于要發射220噸質量的炮彈,整個炮管的長度都要加強,秦毅選擇了多次加壓的笨辦法,盡可能的給炮彈提供壓力。
然而多次加壓的操作,又要讓他在每次操控中,對沿途中的管道按預定的順序開啟,同時還要防止壓力泄露。
整個過程很復雜,如果是之前的思維能力,基本沒辦法做到。
好在總體研發進度總體還算順利
只是在多次加壓系統的研制上不太順利,連接在炮管中間區域的加壓管道,怎樣保持關閉狀態的密封度,同時還要能快速開啟,這個步驟需要時間。
當然有總體思路,剩下的便慢慢去試了。
小部分精力用在吞噬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研發新型滑膛炮。
……
“總算解決連續加壓系統了,先試射吧!”秦毅松了口氣,多次加壓系統比他想象中更麻煩,好在最終也解決了。
3.6米口徑的重型滑膛炮,底座上連接了3條管道。
特制的3條管道連接高壓容器,使用液態水當‘發射藥’,強大水流的擠壓后,會給220噸重的炮彈帶來不小的壓力。
但這個壓力提供的速度還是太慢,隨著炮彈被擠壓向上,連接在炮管內的再加壓管道在炮彈滑過的瞬間,就會一一開啟,繼續加壓。
總共十個特制高壓噴流,給220噸質量的炮彈加壓,將它發射出去完成射擊。
發射的最大難點,就是秦毅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依次打開炮管內的再加壓管道。
這需要精準的把控能力,如果炮彈還沒滑過去就加壓,那就是反作用。
如果炮彈已經滑過去一會再開啟,這時候起到的作用有限。
要讓炮管內的7個再加壓管道都發揮作用,秦毅需要集中精力才能做到。
“第一次試射,開始!”
伴隨著底座的三條高壓管道噴出高壓水流,其全部向上面的炮彈擠壓。
受到擠壓的炮彈被迫在炮管里向上滑行,緊接著第一個再加壓管道開啟,為炮彈提供助力。
最終在一次次的再加壓下,炮彈總算滑出炮管。
“這……只有200米每秒的初速,有點低了。”秦毅大概計算后得出結論,這距離設計目標還很遠。
當然,第一次能成功發射已經算不錯了。
“主要問題是炮彈和炮管的密封性不夠,多次加壓之后,由于極高的壓力導致密封性明顯不夠。另外就是我開啟7個再加壓管道的時機不對。”
“繼續吧?!?
秦毅對重型滑膛炮的設計目標為初速達到600米每秒,這個初速下,其炮彈的威力差不多相當于10噸TNT的破壞威力,和炸彈之母的威力都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