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整完畢,繼續進食!”
秦毅花費不少時間將身體調整完畢,吞噬的感覺還算不錯,融合一顆小行星就能感覺到自身變得更強。
不過那顆小行星質量太低,只有15萬噸,這種感覺還不明顯。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秦毅的下一個目標可以選擇更大一些。
“就你了吧!”
他選擇的第二個目標距離 300多公里遠,是一顆長條形的小行星。其最大長度70米,但寬度和高度不到 30米。
雖然外表看起來不小,但由于是長方形結構,實際體積并不算高。按照面板信息,這顆小行星的質量約為22萬噸。
“密度似乎高不少,應該是重元素要多一些。”秦毅在腦海里簡單計算后,與第一個目標進行比較,做出如此推論。
身體成為小行星的他,思維并沒有受到限制。
相反,他還感覺到自己的思維更加靈敏,比如在數學計算或回憶某些事情時,速度明顯更快。
找好目標,秦毅通過液態甲烷形成的噴流重新加速。調整好姿態后,液態甲烷噴涌而出,身體緩慢加速。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第二次的吞噬更輕松。
使用吞噬能力后,長度70米的長條形小行星與秦毅的身體緩慢融合,直至消失不見。
“果然,這顆小行星的重元素多了不少。”
剛融合的小行星中,重元素的比重更高。這些重元素在秦毅的引導下,被分配到身體的骨架上。
使用重元素組成身體的骨架,為了讓身體硬度更高,即使遇到突發情況也能更好應對。
當然,這只是秦毅的想法,至于實際效果如何,目前還不清楚,畢竟從未聽說過誰的身體是一顆小行星。
若要驗證只能找天體碰撞試驗,但他顯然不會這么做,秦毅又不是瘋子。
接連吞噬兩顆小行星,盡管它們看起來不小,但總質量加起來也就37萬噸,現在的身體質量為257萬噸。
融合過程中又不斷優化身體,秦毅的身體從最初的橢圓形變得更接近球體,密度也顯著提升。
因此直徑變化并不大,兩次融合后,秦毅并未感到不適,反而當接近小行星時,會再次產生“饑餓”感。
視線范圍內,大大小小的小行星不計其數,足夠他吞噬很長一段時間。
“嗯……這顆小行星體積很大,但密度不高。”
秦毅選擇的第三個目標是一顆直徑超過 80米,其表面泛著藍色光澤,呈現多孔狀結構的橢圓小行星。
秦毅的身體與這顆冰體小行星接觸時,看起來兩者大小差距并不明顯,但由于該小行星多孔且富含冰塊,質量僅 18萬噸,低于吞噬能力的 20%質量限制,吞噬起來毫不費勁。
“雖然密度低,但為我補充了不少燃料,還是很不錯了。”
融合完畢后,這顆多孔含冰小行星的大部分物質為冰塊與液態甲烷,僅有少量巖石和微量元素。
冰與液態甲烷成為秦毅的燃料儲備,擁有充足燃料后,秦毅內心底氣更足。
吞噬小行星期間,秦毅分出部分意識進入身體內部空間,正是存放數百本書籍的地方。在吞噬間隙,他選擇閱讀書籍打發時間。
最初那顆 120米直徑、外表布滿隕石坑的橢圓小行星,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變大。
外表也更接近球體,表面的隕石坑消失不見。
盡管變大的速度在主觀感受上并不快,但相較于天體之間的自然碰撞融合,這一速度相當驚人。
據秦毅推測,要是按自然規律,這片星空中的所有小行星完全融為一體,可能需要極其漫長的時間。
“居然感覺到累了!”
秦毅意識到,即使身體變成小行星,精神仍會疲憊,也需要休息。
他讓身體減速,隨后如同人類入睡般陷入沉睡。醒來后,這種疲倦感才消失不見。
“看起來除了身體形態不同,其他方面似乎和地球人區別不大。”
蘇醒的秦毅重新掌控身體,意識到這一切并非夢境,而是真實發生的。
“也不知道地球現在怎么樣。”
他再次環顧星空,依然找不到任何熟悉的天體,就連最近的恒星看起來都遙不可及,所有恒星在星空中都只是微小的光點。
要是身處太陽系內,至少有一顆橘黃色恒星的亮度超過其他天體,但眼前并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因此秦毅推測,自己大概率不在太陽系內。
不是天文學家或宇宙學家的他,在無法識別天體的情況下,他不敢盲目在宇宙中。
而當前有大量小行星可供吞噬融合,已經非常不錯了。至于地球的現狀以及自己為何變成小行星,只能等到未來再尋找答案。
……
當前天體:小行星
最大直徑:150米
質量:700萬噸
當前速度:5米/秒
能力:1,吞噬質量低于自身 20%的天體。
2,噴射流體物質移動自身。
3,緩慢改變不同元素所在的位置。
經過一段時間的吞噬融合,秦毅打開面板查看身體狀態,還算滿意。
盡管直徑只是從 120米增至 150米,但質量卻提升了三倍多。
得益于身體成為一顆直徑150米的球體,正常情況下在宇宙中,這樣大小的天體基本上都是不規則形態。
這得益于他通過改變元素位置不斷優化結構,才能令身體變成球體。
質量的顯著增長讓秦毅感覺身體變得更強,就像從瘦子變成肌肉男。
這種強大最直觀的表現為,能吞噬更大的天體,融合的速度更快,意識運轉更敏捷,精神也更不容易疲憊。
根據秦毅推測,身體變大后,要更好的掌握身體,所需要的意識也會更多。
好在身體變大后,意識也跟著變強,至少在掌控身體方面,沒帶來困擾。
不過有個缺點就是,現在移動身體消耗的物質更多了。
當然,意識更強的秦毅,其計算能力強大不少,他可以對數個小行星作為吞噬目標,然后計算出一條最優路線。
這樣能節約一部分燃料。
同時身體變得更強大后,飛行到目標后,也不再需要過于減速,只要速度低于10米每秒,就算很安全。
主要還是圓形的身體,以及重元素充當的骨架,讓小行星身體的強度很高。
即使有一點碰撞,也基本沒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