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定參觀學校足球隊訓練的時間定在了某天下午的放學后。
對于課業繁重的高中生來說,除去周末休息的時間,可以用來訓練的時間就只有下午放學后。
在宇軒的帶領下再次踏入母校,這是畢業后的第一次。
在此之前都不曾回來過。
一次都沒有回來過。
并不是說有多么討厭這所學校,只是單純缺乏回到這里來的理由。
人長大后要忙的事情越來越多,漸漸就不會去做那些非必要、“沒有理由”的事。
又或者要在行動前先找個“理由”。
相較自己就讀的時候,母校的景色早已有所變化。
最起碼多了那時候所沒有的足球場,盡管不是正規的11人場。
有變化的東西,那么自然也有沒變的東西。
沿路前往校內足球場的校道上有不少放學朝校門口方向走的學生。
他們身上校服的款式,依然跟我們在讀時的一樣。
給人一股懷念和熟悉的味道。
到達球場旁,那里已經有少量學生在站著圍觀,其中還以女生居多。
這屬實是有些出乎意料。
他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球場上,沒有注意到今天多了個陌生人。
而球場之內,學生們正劃分成兩隊進行隊內對抗賽。
在自己的學生時代,能在校內湊出22個人打對抗賽,那是稱得上不可思議的事情。
宇軒大概是知道他們的訓練內容,所以才特意把參觀安排在今天,以讓我了解清楚他們的整體水平。
看了十來分鐘后,場面雖然不至于一面倒,但也可以明顯地分辨出其中一方的實力更高。
場面占優一隊的學生在體格上明顯較為高大,估計是由較高年級的學生為主組成。
他們奔跑速度更快,個人技術更好,傳接起來也更熟練,有好幾次差點就能夠破門領先,引得場邊觀賽的觀眾歡呼尖叫;而較弱的一隊則一直在死守,雖然有幾次有人跑出了空擋,可是其他隊友似乎都沒看見,所以也沒能組織出有效的反擊。
在禁區解圍往葫蘆頂的方向解、跑位的線路重疊到一起、過分仰仗自己的盤帶技術結果被對手包夾起來,防線統一度低、陣型結構不夠緊密、踢得不夠整體、互相之間沒有串聯、兩隊的空檔明明都有很多,但對這些空間的利用卻不足,從細節到整體都充斥著不合理。
這不是我想看到的足球。
這時站在旁邊的軒宇突然帶有一股莫名的自豪感開口問:
“覺得怎么樣?”
“還行吧。”
當然這是以一支普通高中足球隊的水平而言。
我沒有多想就這樣回答他。
要是論到整體的技戰術水平,那自然是不能和自己之前在俱樂部對著的那群青訓梯隊小鬼相提并論。
這是來這里之前就可以預見的,所以本來也并沒對此抱有多大的期待,更談不上什么失望。
“那要來這里指導一下他們嗎?”
答案顯而易見。
根本無需做過多考慮。
本來應該如此。
正當我準備婉拒宇軒的時候,場面一直處于被動和劣勢的一隊正好將球從禁區里解圍出來。
球高高地彈飛到空中,眼看就要落在無人地帶,一名背后號碼為21號的球員卻跑了過去準備把球黏下來。
這時還有一名攻方球員跑過來準備跟他爭搶這個球。
這名攻方球員是后到的,他跑到那名21號球員的側面,準備等球第一下落地再彈起來后,就用身體頂開對方,再以身高優勢用頭把球頂走。
然而球還沒完全落地,過來搶球的對手還沒完全到位,那名21號球員就提前轉過身以正面面向對手,用左腳內側把球斜向輕推一下,推到對方的背面,同時也還是自己右半身的控制范圍。
球著地后只是輕微地彈了一下就沒再彈起來。
21號球員馬上加速擺脫那名上搶的對手,追上在地上慢慢滾動的球。
他沿著右邊路向前帶球推進,觸了三次球,還沒到中線,就向前看了一眼,前方既未有人來封堵,而剛才擺脫的對手又還沒追上來,于是就向前送出一記斜直線的長距離傳球。
就在這個瞬間,整場球一直維持的形勢流向一下子發生了改變。
剛才得出來的看法和答案也隨之有了改變。
球貼著草皮飛快地向前滾動,猶如手術刀一樣將對手的防線穿透切割開,劃過大半個球場,直奔大禁區角前5碼左右的位置。
此時左邊路的邊鋒正高速向前飛奔,插入到該區域。
雖然還沒完全甩開對方回追的后衛,但也已經領先對方有一個身位。
門將還沒來得及提前出擊到這個位置,只要能順利上腳接球,再向前推一步壓到大禁區里去,就是絕佳的破門機會。
任誰都能看得出來這一點。
球到人到。
只是這位邊鋒觸球的第一下,球就已經被推到了禁區邊緣,離開了他的控制范圍。
球還在繼續向前滾。
當他的腳踏在禁區邊界,想要再追上球時,球已經被對方出擊的門將收入懷中。
盡管只是一次組織得很簡單的快速反擊攻勢,最后球也沒有進,但在其中確實能看到我理想足球中的雛形。
而那名送出斜直線長傳的學生更是表現得如此耀眼。
“那個21號的球員叫什么名字?”
看完剛才的那次反擊攻勢,我忍不住側過頭去問旁邊的劉宇軒。
“馮曦。他剛好是我教的學生,你要是問其他人的話我就答不上了。”
——這是個既普通又熟悉的名字。
——就跟那小子一樣。
——一模一樣......
——不,等一下。
“他今年讀幾年級?”
“高一,9月份剛進來的新生,才來了沒幾個星期。”
于是我開始回想起半年前那個還在俱樂部青訓營跟隨梯隊參加青訓的小子的模樣。
剛才比賽一直在進行所以沒有特別去留意,現在再仔細看清楚那名背后號碼為21號的少年球員的臉后,可以確定不會有錯,就是他。
就是那位被那些有眼無珠的青訓教練所埋沒的天才。
本來不抱期待的心一下子重新點燃起久違的熱情和激情。
——能夠在這里遇上這是上天賜予的第二次機會。
——天才不應再被埋沒。
——他有能力站上更大的舞臺。
——他將會是能夠發光發熱的球員,甚至有條件成為一面旗幟。
——不能再錯過。
“喂,怎么樣,到底要不要在這里教他們踢球?”
宇軒這時再一次提問。
這次無需猶豫,連一秒鐘思考的時間都不需要,答案就已經立即沖口而出:
“什么時候來入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