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混世魔王
- 西游:開局拜師太上老君
- 姑妄言芝
- 2160字
- 2025-04-11 18:15:00
李長生內觀之中,霎那間,氣沖云霄,心猿吸收入那縷縷靈光神氣。
運轉造化會元經,勾動體內竅穴,引動精氣神,精髓養(yǎng)料,布散全身,外達皮毛。
四肢百骸吐納精氣,蘊含勃勃生機。
李長生變化內觀。
內景呈現火種金蓮的奇景,此身已成大藥,金蓮便是身體的隱隱指向。
一片晶瑩,體內心火所種金蓮,光華內斂,火里涌動,同根所生,第二朵金蓮涌現而出。
李長生福至心靈,暗道:“原來金蓮非止一朵,九為極也,我火中種九朵金蓮,便是悟空離開斜月三星洞,回下丹田的時刻。”
……
練一會功法后,李長生便是取出了獨目。
用自身靈炁探入其中,覺察其內里構成,因此作為基礎,逆向推演。
好在如今心有菩提,悟性卓絕。他開始推演感悟,這獨目神通。
李長生如今已得了一百零八般變化,也讀了諸多道書,便是試著推演三目神通。
他閉目垂簾,意守山根,兩眉間祖竅,此為元神出入之門戶,需以“目為神樞”之理,將雙目之光內聚于此。
隨著時間推移,雙目微閉,但是余光內照,仍然見到白光或隱隱迷蒙閃爍,這是性光初現。
……
不覺已過了二年,這些時間,主要以運轉玄功《造化會元經》,次者編撰《八九玄功》后續(xù)功法,然后是推演三目神通,皆是有所得。
李長生每日運功不輟,口中含著九轉金丹,澆灌火中種金蓮,今時已種出第八朵。
這一日李長生觀想《西游釋厄傳》忽有所悟。
為何孫悟空被趕出斜月三星洞?
蓋因悟空在眾師兄弟應承下,賣弄手段,變做一顆松樹。難道變成一棵松樹,便有那般罪過?
松樹,松也。
口松神氣散,舌動是非生。
悟空被趕走,源于口松,泄露真藏。
祖師警告悟空‘憑你怎么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著眼便是在一個說字。后文中,因為悟空口松,泄露了錦斕袈裟,遭致一難。
口不可泄漏,要旨在于藏。
“口不松,炁不外漏,便可常住菩提中。”
“要訣所言‘休漏泄,體中藏,汝受吾傳道自昌’!”
“原來如此!悟空因為漏泄松口,因此永被趕出斜月三星洞。我若是不漏泄,便不會趕出。雖然離開,但可時時歸來。”
李長生幡然醒悟,內觀之中,那團火猛然照亮,熾火翻騰,熊熊燃燒,體內爆發(fā)出璀璨光芒,像是一輪大日氤氳而起。
體內的精氣流轉,靜室之中,溫度都升高了許多。
如果此處不是八景之輿中,整個房間都要被點燃。
內觀世界,那團神火心焰之中,第九朵晶瑩剔透的蓮花,緩緩含苞、盛放。
待到第九朵火種金蓮盛放,一股強大的元氣,反哺周身。
注神體!
李長生眸子熠熠生輝,身體纖塵不然,體內法力洶涌澎湃,再邁上一個臺階。
靜室之中,李長生攪擾出的動靜,老君自是曉得。
“兩年時間,神體便注!大善!”老君笑吟吟捏著白須。
李長生身體輕松,法力如淵海,輕盈生瑞光,無比暢快,正是:
“得道神輕體亦輕”。
李長生趁勝追擊,內觀身體,心猿悟空,兀自盤膝坐于菩提神前。
“心與神交匯,得悟空,是為修性有成;神體既注,是為修命有成;可回家也。”
李長生心中暗想:距離上天庭,入凌霄,又進了一步。
內觀之中,心猿拜辭祖師,抽身,捻訣,縱起筋斗云,徑回水簾洞,安身立命之家中。
這一次回家,與離家大不相同。
心猿離家,尋找絳宮金闕,先天一炁行遍周天,難尋斜月三星洞。
如今返回家中,卻是極為迅速,正是:當時過海波難進,今日回來甚易行!
內觀之中。
悟空按下云頭,進入水簾洞中,卻見家中與過去大為不同,那許多家什都已不見,失去了許多猴子猴孫。
心猿已為王,統(tǒng)御代表著諸般念頭的小猴子猴孫。
小猴眾道:“大王,你好寬心!怎么一去許久?把我等具閃在這里,望你誠如饑渴!
近來,一妖魔再次欺虐,強要占我洞府,我等舍生忘死與之爭斗,仍舊是被那廝搶了家什,掠去許多子侄,教我們晝夜無眠。
大王若再不來,我等連山洞,盡屬他人矣!”
猴王大怒道:“是甚么妖魔!輒感無狀!”
眾猴道:“混世魔王矣,住在直北下。”
……
李長生的水簾洞,乃是安身立命之家,臍下三寸之處,而那混世魔王所在直北下,乃是一個下字,直指下方人體生殖之處。
……
魔與六賊卻是不同。
六賊,因感外物而生,乃因六種感覺器官而生。
眼、耳、鼻、舌、身、意。因這六感,生出諸般痛苦煩惱。
若知道一物事,會使自己徒增煩惱,陷入憂愁境地。凡人只需眼不見之,耳不聽之,鼻不嗅之,舌不嘗之,身不觸之,意不念之。
避開,便是可以隔絕。
儒家所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也是此理。
凡人起手淫心,因眼見色圖,耳聽色聲,鼻嗅色味……凡此種種。
對于心中諸多情欲煩惱,只可避開,如同揮劍一斬兩段。
切不可如同擂臺上拳擊手,不可與之焦灼對抗,凡人心對抗不了情欲,大概率是要敗的。
對應避開,便可有效退此心。
一人獨處時間長了,因孤獨、焦躁、挫敗,生出手淫欲。可以與友人相聚,或是待在公共場合,此心便退了。
睡覺之前,多運動,消耗體能,亦可退此心。
洗完澡后,不要以指尖觸碰身體,亦可退此心。
……
而魔比六賊更是可怕,難以應付。
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
魔生于此心,凡人往往落入其中,猶不自知!
……
內觀之中。
猴王將身一縱,跳起身去,一路筋斗,往北下觀看,果然見一座高山,真是十分險峻,好山:
筆峰挺立,曲澗深沉。筆峰挺立透空霄,曲澗深沉通地戶……誠為三界坎源山,滋養(yǎng)五行水臟洞!
洞門有幾個魔王的小妖,歡欣樂舞,見到悟空來,都嚇得便走。
悟空道:“借你口中言,傳我心內事,我來尋那甚么混世魔王,與他見個上下。”
小妖急忙跑入洞里,稟報混世魔王,很快那魔王便從水臟洞中出來。
那魔王面目與李長生相似,乃李長生的心生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