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天語文閱讀真題精練:6年級(語文專項突破系列)
- 劉劍 孟燦主編
- 1284字
- 2025-04-22 13:22:45
前言

閱讀理解的困境
什么是語文?口頭為語,書面為文。語文,就是通過口頭或書面進行交流的工具。而無論是口頭也好,書面也罷,都離不開輸入和輸出兩方面。就一張試卷而言,輸入和輸出則體現在閱讀和寫作兩部分,二者互為補充,形成一個循環。
然而,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閱讀理解卻成了很多學生的攔路虎。一張試卷中,閱讀理解考的題目相對較難,讓很多人對閱讀理解感到“相見時難別亦難”。
學生在答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或誤區主要可分為以下四種。
1.讀了大量的材料,卻得到了沒有用的信息
故事類、小說類的文本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但很多學生在通篇讀完之后,對題目的理解把握不到位,甚至出現南轅北轍的情況。于是就有人困惑:為什么讀的東西并不少,成績卻不見提高?
沒錯,很多學生讀的材料確實很多,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情節方面,而這些情節方面的信息在答題時發揮的作用有限。比如,一段“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情節的確跌宕起伏,但在做閱讀理解時,卻是要把握林沖的人物形象特點、作者寫文章時的精巧構思(如何埋伏筆、如何前后呼應等),甚至要對某一個片段、某一句話進行賞析——這不是僅了解情節就能完成的。于是,很多學生在面對這些題目時,有一種無從下手的感覺。
2.對題目的辨識不到位
其實,只要認真分析,我們就會發現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的題型只有那么幾種,常考的知識點也只有那么幾個。只需要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分析辨別,就能夠掌握不同題型的答題方法。
施耐庵為什么要寫林沖打酒這一段情節?這是作用題。
施耐庵寫風雪山神廟的情節,精彩在哪里?這是賞析題。
施耐庵是怎樣將風雪山神廟的情節貫穿起來的?又是怎么進行描寫的?這是表現手法題。
林沖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是形象分析題。
3.生活閱歷不夠,很難讀出言外之意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閱讀者對于文本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基于其自身的生活閱歷。小學生的生活閱歷較少,很多時候難以讀出文本的言外之意。
4.答題沒有思路,要點不全
這是小學生在回答閱讀理解問題時最頭疼的情況。一道3分的題目,考生洋洋灑灑答了很多,卻經常被扣掉1分,甚至2分。雖然答得多,卻沒有答到關鍵點上。這使得學生非常困惑:為什么答了這么多,還是沒有抓住閱卷老師的心?
在一線教學多年,我們發現學生們在做閱讀理解題時,經常遇到上述困難,或總是憑著自己的感覺和當下的理解作答,并沒有掌握根本的答題方法。為此,我們把平時授課的答題技巧總結成不同的答題模板和速記口訣,方便學生們記憶和使用。
本書的主要內容
本書精選具有代表性的文章,針對方法篇所講的答題技巧進行練習。本書的理念是“理論與實踐結合”,希望讓學生們真正掌握答題技巧的精髓。
參考答案部分是對閱讀篇目的詳細解析,每道題的答案分為題型和參考答案,幫助學生們正確分析出題方向,鞏固答題方法。
本書的使用建議
所有文章都選自本年級優秀考試題目(部分篇章略有改動),每完成一篇文章的題目,就要對照答案判斷思考方向是否合理,所用模板是否正確,語言組織是否通順。如果有遺漏的考點,要找到對應的考點再次閱讀、復習、體會,然后再往下進行。
愿這本書能對同學們的成績提升有所幫助,讓我們開啟學習之旅吧!
編者
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