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帝國傳
第十七章:巴爾干的擴張與奧地利的挑戰
在塞利姆一世的統治下,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力量和外交影響力達到了新的高度。然而,隨著帝國在巴爾干半島的持續擴張,與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奧地利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奧地利視巴爾干為自己的勢力范圍,奧斯曼帝國的推進無疑觸動了其敏感的神經。
外交風云:維也納的密約
塞利姆一世決定利用外交手段削弱奧地利的影響力。他派遣穆斯塔法·帕夏作為特使,前往維也納進行秘密談判。穆斯塔法·帕夏身著華麗的奧斯曼服飾,帶著塞利姆一世的親筆信和豐厚的禮物,踏入了奧地利的宮廷。
在與奧地利大公的會談中,穆斯塔法·帕夏以流利的法語和優雅的舉止,闡述了奧斯曼帝國的和平意愿。他提出,雙方應以多瑙河為界,劃分勢力范圍,并在貿易和軍事上展開合作。然而,奧地利大公對奧斯曼帝國的擴張心存戒備,談判一度陷入僵局。
穆斯塔法·帕夏并未氣餒。他私下與奧地利的商業巨頭和地方貴族接觸,以奧斯曼帝國的市場準入和稅收優惠為誘餌,逐漸瓦解了奧地利內部的統一戰線。部分貴族被利益驅動,開始在大公面前進言,主張接受奧斯曼的提議。
軍事對峙:貝爾格萊德要塞之戰
正當外交談判陷入拉鋸戰時,奧地利邊疆的貝爾格萊德要塞成為了雙方沖突的焦點。這座要塞是巴爾干通往中歐的重要門戶,奧斯曼帝國的擴張戰略必須拿下這一關鍵據點。
塞利姆一世親自率領五萬大軍,配備新型火炮,向貝爾格萊德發起進攻。奧地利方面也迅速調集三萬精銳,由名將莫拉爾指揮,加固城防。
圍城戰持續了近三個月。奧斯曼軍隊的火炮日夜轟擊城墻,但奧地利守軍憑借堅固的防御工事頑強抵抗。穆斯塔法·帕夏在城下向守軍喊話:“投降吧,真主的寬恕將賜予你們榮耀與財富!”守軍以箭雨回應。
一次夜間突襲中,奧斯曼工兵在城墻下挖掘地道,引發局部坍塌。近衛軍趁機涌入缺口,與奧地利士兵展開白刃戰。混戰中,莫拉爾負傷被俘,奧斯曼軍隊最終控制了要塞。
內外交困:奧地利的反擊
貝爾格萊德的陷落震驚了歐洲。奧地利大公在教皇的支持下,聯合匈牙利和威尼斯組成基督教聯軍,誓言奪回失地。聯軍在匈牙利平原集結,準備與奧斯曼軍隊決戰。
塞利姆一世在伊斯坦布爾緊急召開軍事會議。他指著地圖上的多瑙河三角洲:“我們的艦隊必須控制這條水路,切斷聯軍的補給線。”穆斯塔法·帕夏主動請纓,率領奧斯曼海軍前往攔截。
在多瑙河口的海戰中,奧斯曼艦隊憑借數量優勢和火炮射程,重創聯軍艦隊。聯軍的補給船隊被焚毀大半,陸軍因糧草斷絕被迫撤退。此役鞏固了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干的統治,但也暴露了其戰線過長的弱點。
暗流涌動:帝國宮廷的陰謀
正當前線捷報頻傳時,伊斯坦布爾宮廷內卻暗流涌動。部分保守派貴族對塞利姆一世的西化改革心懷不滿,他們秘密聯絡被流放的前朝官員,策劃政變。
穆斯塔法·帕夏在返回首都途中,察覺到異常。他化裝成商隊護衛,潛入宮廷,發現總管太監正與叛黨密談。他當機立斷,率近衛軍突入,將為首者逮捕。經過審訊,塞利姆一世得知政變計劃后,連夜清洗了宮廷中的不穩定因素。
章節結尾:擴張的代價
隨著巴爾干局勢暫時穩定,塞利姆一世在御前會議上卻皺起了眉頭。他望著地圖上不斷延伸的邊界線,對穆斯塔法·帕夏說:“我們的領土像一張拉滿的弓,任何一根弦的斷裂都可能引發崩塌。”穆斯塔法·帕夏點頭:“陛下,或許該考慮建立地方自治制度,以減輕中央的壓力。”
塞利姆一世凝視著窗外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波濤拍打著古老的城墻。他知道,帝國的擴張之路雖輝煌,但如何守護這份基業,才是決定奧斯曼命運的真正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