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時三刻,張大帥府邸的琉璃宮燈染紅半邊天穹。陸硯之摩挲著請柬燙金的“文物鑒賞顧問“字樣,看蒸汽從黃包車夫的棉襖領口噴出,在寒夜里凝成“玄鳥“形狀的冰晶。
“陸先生當心門檻。“
迎客的姨太太丹蔻指尖拂過他西裝翻領,珊瑚手釧叮當間,一縷龍腦香混著硝石氣息鉆進鼻腔。陸硯之瞥見她旗袍開衩處別著的勃朗寧手槍,槍柄纏著敦煌飛天紋樣的絲帛——正是沈府地宮失竊的經卷裱布。
正廳鎏金穹頂下,西周青銅鼎蒸騰著血腥氣。張大帥撫鼎而立,戎裝肩章綴滿舍利子,每顆都刻著微縮《金剛經》。“陸顧問可知此鼎妙處?“他突然敲擊鼎耳,鼎腹浮出張牙舞爪的西夏文,“澆鑄時摻了七百卷《妙法蓮華經》,每逢月圓便會泣血。“
陸硯之的懷表鏈輕顫。他望著鼎身映出的扭曲人影,發現沈清梧竟扮作侍女立于屏風后。月白衫子換作藕荷色短襖,發間卻別著那支白玉紅梅簪——今晨暗河逃生時分明遺落在地宮。
“大帥,吉時已到。“
日本顧問藤田忠信捧著鎏金匣上前,和服腰帶間別著把肋差。陸硯之瞳孔驟縮:刀鐔鑲嵌的鴿血紅寶石,分明是沈府《璇璣圖》缺失的題跋印章。當匣中翡翠白菜現世時,滿座嘩然——菜葉間趴著的蟈蟈,竟是棉花胡同死者丟失的右眼制成的琥珀。
戌時梆子撕裂寂靜。
沈清梧端著酒盞穿行席間,手腕銀鈴在陸硯之身側輕晃。他接過酒杯時觸到她冰涼的指尖,酒液泛起漣漪,映出她鎖骨下方新紋的十字坐標——正是地宮祭壇的位置。
“第三塊血玉在枕閣暗室。“她以斟酒姿勢低語,“寅時三刻,衛兵換崗...“
話音未落,翡翠白菜突然爆出青煙。藤田的肋差抵住張大帥咽喉,刀身映出沈清梧瞳孔中游走的金芒:“諸君請看,這蟈蟈腹中有份有趣的名冊。“
陸硯之的懷表蓋彈開,鏡面折射的月光刺向藤田雙目。混亂中沈清梧拽著他滾入屏風,朱漆描金的《韓熙載夜宴圖》后竟藏著密道。她扯開領口,心口彩塑殘片泛著磷光:“張大帥臥榻有夾層,血玉嵌在翡翠枕的北斗位!“
密道盡頭傳來機括聲。
十二尊銅鑄羅漢像圍成殺陣,手中法器隨著二人腳步轉動方位。沈清梧突然將發簪刺入陸硯之掌心,蘸血在羅漢額間畫符:“你祖父的魂附在地宮人皮鼓上,只有陸家血脈能破此陣。“
子時更鼓穿透地磚時,最后尊羅漢的降魔杵轟然墜地。陸硯之望著杵頭鑲嵌的玉雕眼球——瞳孔紋路與沈清梧的別無二致。當他伸手觸碰時,密道穹頂突然降下鐵籠,籠中懸著的正是昏迷的璇璣人格,腕間鐵鏈系著半塊帶牙印的血玉。
“陸公子選吧。“藤田的嗓音自擴音筒傳來,“要救這妖女,就拿沈府地宮密鑰來換。“
璇璣突然睜眼,金瞳照亮籠壁刻文——竟是陸鼎文臨終前用指甲刻下的斯坦因罪證。她咬破舌尖將血噴向擴音孔:“別信東洋人!當年出賣藏經洞的,是張大帥的...“
槍聲震落簌簌墻灰。
璇璣心口炸開血花,翡翠枕從暗格滑出,第三塊血玉正嵌在北斗天樞位。陸硯之撲向鐵籠時,沈清梧的主人格突然接管身體,用盡最后氣力將血玉拋向他:“去找...克孜爾石窟的...“
寅時暴雨傾盆而至。
陸硯之攥著溫熱的血玉翻出大帥府,懷中沈清梧的身軀正在琉璃化。雨滴打在她眉心,竟發出玉磬般的清響。護城河橋洞下,他撕開西裝襯里,羊皮地圖上的敦煌星圖與三塊血玉拼合,浮現出經緯坐標——北緯40°04',東經94°40'。
“莫高窟第17窟...“他撫摸著沈清梧逐漸石化的指尖,“原來藏經洞本身就是把鎖。“
懷中人突然睜眼,左瞳映著璇璣的金芒,右眼淌出沈清梧的淚:“鑰匙在我們血脈里,陸公子。“她咳出琉璃碎片,“當年薩滿把經卷密碼刻在...“
對岸忽然亮起車燈。
藤田的黑色斯蒂龐克轎車碾過青石板路,車頭綁著丹蔻姨太太的尸體。她心口插著把白玉柄匕首,刀身刻滿斯坦因探險隊的成員名單。陸硯之抱起沈清梧躍入污濁的護城河時,看見副駕上坐著個戴瓜皮帽的老者——與沈父敦煌舊照中的身影重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