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四項重大統計改革

21世紀初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統計局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主要包括:經濟普查制度的建立,企業一套表聯網直報統計調查制度、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和城鄉住戶調查一體化改革等。

一 經濟普查制度的建立

2003年,國務院決定建立全國經濟普查制度,每10年進行兩次,分別在逢3、逢8的年度實施。普查范圍包括第二、第三產業的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到目前為止,中國分別在2004年、2008年、2013年和2018年完成了四次全國經濟普查。

經濟普查制度的建立,對中國GDP核算的改革與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一是由于經濟普查動員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通過清查,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基本單位名錄庫,提供了更加翔實的基礎資料,從而提高了GDP核算的數據質量;二是國家統計局往往借助經濟普查的機會,實施新的分類標準,推出新的核算方法改革,從而改進了GDP核算的基本分類和核算方法,完善了GDP核算制度;三是為了保持可比性,每次普查之后都對GDP歷史數據進行修訂,從而提高了GDP歷史數據的質量和可比性。

二 企業一套表聯網直報統計調查制度改革

2012年以來,國家統計局實施了企業一套表聯網直報統計調查制度改革。改革內容主要包括以下5個方面。一是企業調查表由各專業統計部門分頭設計改為統一設計。改革前,不同專業統計領域的企業調查表是由不同專業統計部門分頭設計的,盡管經過統計設計管理部門的統一協調,但不同專業統計領域的企業調查表在指標設置、定義、口徑范圍和分類等方面仍然存在不一致性。改革將企業調查表由各專業統計部門分頭設計改為統一設計,除了反映專業特點的指標外,各專業統計領域的企業調查表在指標設置、定義,口徑范圍和分類等方面基本上實現一致。

二是企業調查表改為統一向企業直接布置。改革前,企業調查表由政府統計系統各專業統計部門分頭層層布置,然后由基層政府統計部門按專業分頭布置給企業。改革后,國家統計局通過互聯網平臺將企業調查表直接布置給企業。

三是數據采集方式的改變。改革前,政府統計部門通過發送紙介質調查表采集企業數據;改革后,國家統計局通過互聯網平臺發送電子調查表采集企業數據。

四是數據報送方式由層層上報改為直接報送。改革前,企業調查表經過基層政府統計部門錄入形成電子報表后逐級報送到國家統計局;改革后,企業通過互聯網平臺將電子報表直接報送到國家統計局。

五是數據審核由線下審核改為線上審核。改革前,基層政府統計部門對企業填報的紙介質調查表進行審核,各級政府統計部門對下一級統計部門報送的電子報表進行審核。所有這些審核都是線下審核,審核時對數據的修改留不下痕跡。改革后,各級政府統計部門根據所賦予的權限,實施線上審核。企業一套表聯網直報統計調查制度明確規定,各級政府統計部門在審核報表發現問題時,不能直接修改,要逐級追溯到企業,由企業對調查表進行修改。所有的修改都留下修改痕跡。

綜上所述,企業一套表聯網直報統計調查制度改革一是實現了企業調查表的一體化設計,除了反映專業特點的指標外,各專業統計領域中的企業調查表的指標設置、定義,口徑范圍和分類等方面基本上實現一致,這一點對于協調各行業增加值核算方法、提高增加值核算方法的一致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通過互聯網技術大大減輕了基層政府統計部門的工作負擔,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差錯率;三是減少了中間環節的干擾,明顯提升了基層統計數據的質量,這一點對提高GDP核算數據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2]

三 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改革

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改革包括以下四方面內容:一是建立了以服務業為重點的經濟普查制度;二是開展了包括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企業、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企業、房地產業開發經營企業和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四類服務業企業在內的企業一套表聯網直報統計調查制度改革;三是建立了服務業小微企業抽樣調查制度;四是建立了部門服務業財務狀況統計報表制度。經濟普查制度的建立和企業一套表聯網直報統計調查制度的改革在前面已經闡述了,后兩個方面的改革內容如下。

建立了服務業小微企業抽樣調查制度。與服務業企業一套表聯網直報統計調查制度改革相銜接,國家統計局對過去的服務業企業抽樣調查制度進行了改革,建立了服務業小微企業抽樣調查制度。這些企業涉及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11個門類和房地產業門類中的物業管理業和房地產中介服務業兩個中類。

建立了部門服務業財務統計報表制度。在實施企業一套表聯網直報統計調查制度改革、建立服務業小微企業抽樣調查制度的同時,國家統計局與有關服務業管理部門聯合建立了部門服務業企業、部門服務業行政單位、部門服務業事業單位、部門服務業民間非營利組織、金融業等五種類型部門服務業財務狀況統計報表。這些報表涉及30多個國務院部門,行業范圍包括12個服務業行業門類。這項改革對改善服務業增加值核算的資料來源、改進服務業增加值核算方法、提高服務業增加值核算數據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3]

四 城鄉住戶調查一體化改革

自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建立統計調查制度以后[4],中國城鄉住戶調查一直是各自獨立開展的,兩者在抽樣方法、調查方式、調查指標的定義、口徑范圍、基本分類和計算方法等方面沒有實現完全統一。同時,城鄉住戶調查與國民經濟核算和人口統計也存在缺乏銜接的問題。城鄉住戶調查一體化改革主要解決了以下四個方面問題。

一是解決城鄉住戶調查指標問題,包括解決城鄉住戶調查指標之間的統一性問題和住戶調查指標與國民經濟核算相應指標之間的一致性問題。前者包括解決城鄉住戶調查中的居民收入指標和居民消費支出指標的統一性問題,后者包括解決住戶調查中的居民收入與資金流量表中的居民收入的一致性問題,以及住戶調查中的居民消費支出與支出法GDP中的居民消費支出的一致性問題。

二是解決住戶調查中的農民工城鄉劃分問題。關于在城鎮工作和生活半年以上的農民工的城鄉劃分,改革前,住戶調查是按其與所屬家庭是否存在經濟聯系來確定的,人口統計是按半年以上的時間原則確定的。改革后,住戶調查參照《統計上劃分城鄉的規定》,實現了住戶調查與人口統計城鄉分類的一致性。

三是解決住戶調查樣本對農民工的代表性問題。改革前,住戶調查沒有將在城鎮工作和生活半年以上的大部分農民工作為城鎮人口,所以并沒有把這部分農民工作為獨立的調查對象看待,因此住戶調查對于這個群體缺少獨立的調查樣本。改革后,這部分農民工被視為城鎮人口的一部分,依據全國統一的住戶抽樣框選取樣本,從而使調查樣本對這個群體具有了代表性。

四是解決抽樣方法和調查方式的統一性問題。改革前,城鄉住戶調查是各自獨立開展的,所以兩者的抽樣方法和調查方式并不是完全統一的。改革后,住戶調查依據人口普查資料提供的全國統一的住戶抽樣框,按照統一的方法對所有住戶進行分層抽樣,選取調查戶,實現對所有地域和人群的不交叉、全覆蓋。同時,對所有調查戶采用統一的記賬格式和問卷,從而解決了抽樣方法和調查方式的統一性問題。[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宁县| 汝城县| 彭泽县| 大新县| 越西县| 茂名市| 谷城县| 滨海县| 康平县| 惠水县| 上栗县| 石首市| 社会| 东莞市| 金山区| 商城县| 德惠市| 石渠县| 杨浦区| 凤冈县| 宁化县| 惠水县| 阿拉尔市| 佛山市| 尼勒克县| 潍坊市| 安平县| 黄浦区| 花垣县| 西乌| 六枝特区| 田阳县| 化州市| 岳西县| 靖西县| 仙桃市| 永福县| 苍梧县| 清流县| 宜兴市| 阜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