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娘子給了徐云一個措手不及,這樣的事徐云真的是不知道如何回答,答應了如何安置這些人,不答應看起來也不合適。
“你千萬不要這樣說,我可擔待不起,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只不過是每個人的經歷不同罷了。”
“我明白了,侯爺這是嫌棄我們,不愿意讓我們跟隨著你?”
紅娘子的眼睛里充滿了淚水。
“不、不、不,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我可不是不愿意接受你們,而是不同意你說的伺候我?”
“侯爺,我們不伺候你,我其他的也不會做呀?”
“我會教你們一些技能的,只要你們愿意,保證將來你們的衣食無憂?”
“好,只要是能跟隨著你,讓我們干什么都行?”
紅娘子噗嗤一聲笑了起來。
開封府是周王朱恭枵的封地,徐云、曹化淳還沒有到開封的時候,他已經收到了消息。
“王爺,聽說,這大明侯不簡單啊!”
朱恭枵的孫子朱倫奎說。
“是啊!這個大明侯據說,與太康伯府有親戚關系,太康伯是開封府祥符人,說起來也算是熟人。”
“王爺,你準備如何應對這個大明侯?”
“你錯了,并不是如何應對大明侯,他是代表皇上的,你這樣想,所有的事情都會想明白的?”
“皇上?王爺,我不相信,皇上會缺錢、缺糧食,再說了,這福王比咱們有錢、有糧食,為什么不去找他?”
朱倫奎氣呼呼的說。
“其他人是什么樣的我不知道,你要記住,這件事不能有不滿的想法,覆巢之下無完卵,如果大明沒有了,我們還算是藩王嗎?”
朱恭枵說話的時候憂心忡忡。
“這些年雖然是反賊鬧的厲害,可去年不是已經基本上平定了嘛?”
“你知道什么?那些反賊只不過是暫時假投降,他們并沒有放下兵器,只是在等待時機,準備重新造反?”
“王爺,難道說朝廷上的文武百官,就看不出來這假投降嗎?”
“當然看出來了,要不然大明侯為什么會來河南,找這些藩王借銀子、借糧食?”
“王爺,你是如何知道這些消息的?”
“倫奎啊!王府里的事情,你要多操心,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上,朝廷上的一舉一動,都要學會去思考?”
“王爺,那大明侯來了,我們怎么辦?”
“安排人在城門口看著,他們到了第一時間來報告?”
朱恭枵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想弄清楚徐云的行程。
徐云不知道自己還沒有到開封府,這邊已經有人在關注他了。
“侯爺,這開封府可是大城,據說,有幾十萬人在城里居住,僅僅是比京城小了一些?”
閻應元在馬上跟徐云聊天。
“是啊!開封府是個好地方,從宋朝開始就是大城市,對了,你知道開封府最有名的人是誰嗎?”
徐云的這句話,讓閻應元一下子愣住了。
“侯爺,開封府最有名的人,那就是周王了啊?”
“哈哈哈,你說的錯了,我說的這個人,并不是大明的?”
“侯爺,不是大明的,那他是什么人?”
“你肯定聽說過啊!開封有個包青天,這個包青天是宋朝的包拯?”
“哎呀,侯爺,你說的是包拯啊!我當然聽說過,他曾經做過開封府府尹,是宋朝的一個名臣?”
“包拯敢于向皇上諫言,這是他的長處,但是,為官最重要的不僅僅是敢于諫言,而是要做實事,做國計民生的實事。”
“侯爺,我明白了,比如說,找藩王借銀子、借糧食,就是實事,建議有人提出來后,什么人來做是最關鍵的?”
“對了,我就是這個意思,朝堂上整天說屁話的那些人,為了各自的利益爭吵不休,弄的到處是烏煙瘴氣的?”
徐云的這句話雖然沒有明說,具體所指的是什么人,但閻應元也聽出來了其中的意思。
“侯爺,皇上就沒有辦法處理那些人嗎?”
“事情有輕重緩急之分,范要一口一口的吃,唉,慢慢地來吧?”
趕到開封府的時候,太陽還沒有落下,一支100來人的隊伍,就算是不想引人注目都不行。
所以,徐云他們在城門口就被周王府的人看見了。
“你趕緊回去報信,我在這里盯著?”
其中的一個人急匆匆的走了。
“侯爺,這開封府確實是繁華,你看看,這人來人往的好熱鬧啊!”
閻應元高興的說。
“趕緊找地方住下,大家都累了,你看曹公公,連馬都不騎了?”
徐云說罷,閻應元就吩咐人趕緊去找客棧了。
這邊在客棧的時候,那邊朱恭枵在王府里,接到了消息。
“王爺,大明侯他們來了,剛剛進城了?”
“他們住在什么地方?”
“這個不知道,不過,咱們還有人在盯著,有消息很快會送回來的?”
“好,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來人啊!把倫奎給我找來?”
朱倫奎不知道朱恭枵找他做什么。
“王爺,有什么事嗎?”
“大明侯剛剛進城了,等一會兒確定了他們所住客棧的消息,你現在去安排一下,有幾件事趕緊去辦?”
“王爺,你說吧?”
“第一,你記住了,明天上午,親自去客棧請大明侯他們來王府,我要設宴給他們接風洗塵?”
“哦,知道了!”
“第二事,你去將開封府里最好的戲班找來,讓他們來助助興?”
“王爺,我記住了,最好的戲班,還有什么吩咐嗎?”
“你看看,王府的庫房里,有什么好寶貝,挑選幾樣準備送給大明侯?”
“王爺,這是不是太抬舉大明侯了?”
“你知道什么,趕緊去辦,記住,不能說一點點的差話?”
朱倫奎不明白,朱恭枵為什么對大明侯如此上心。
其實,朱恭枵聽說徐云的事情,比朱倫奎多的多,比如,徐云喜歡唱戲,還有那個神奇的玻璃鏡子,能把人照的一清二楚。
最主要的是,那個玻璃鏡子特別值錢,去年在京城有人賣了十三萬銀子,買主是誰朱恭枵也聽說了。
他還打聽清楚,大明侯手里面還有玻璃鏡子。
朱恭枵并不是貪圖玻璃鏡子,他是想結交大明侯這個人,憑著直覺,他覺得大明侯是個散財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