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古史新探》第三輯稍經躊躇,還是出了。本書共收十七篇論文,從時期看,先秦兩篇,漢至南北朝四篇,宋代八篇,明清三篇。從內容看,政治研究八篇,歷史地理和區域研究四篇,法制、社會、文化研究四篇,經濟研究一篇。管孔窺豹,從中似乎可以感受到,我們的優勢是宋史和政治史,經濟史、新方向及交叉學科缺少。換句話說,我們身上傳統多些,時尚少些。想來,與地處八朝古都、百年老校相適應。
但是,這不意味著我們故步自封、墨守成規。我們當然希望創新開拓,但學問是非常個人以及地域化的行為,我一向認為,做什么學問,怎么做學問,只能按各人的稟賦愛好選擇,好也罷,不好也罷,強制或跟風往往是東施效顰,邯鄲學步,不如堅守本分。
做學問,最合適的生態是黃卷青燈。什么意思呢?竊以為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是夜以繼日的鉆研,即身體的勤奮;二是甘于寂寞的心態,即心神的靜謐。坐不下來冷板凳不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行,追名逐利不行。既然選擇了這個行當,就應有思想準備。我一直有個本位主義或者說自戀的觀念,那就是我校歷史專業的學風在全國是第一流的,我們的老師大都勤奮向學,不慕浮華,因為傳統優良,因為地處偏僻,沒有機會或者說沒有誘惑。“適合做學問”的客觀環境和“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的主觀因素,共同造就了我們的學風。
我校密邇有“天下第一塔”美譽的北宋鐵塔,其挺拔的身影蔭映著學子,其悅耳的風鈴滋潤著神志,河大人因自稱“鐵塔牌”。我們的學風、學術風格,自然也是“鐵塔牌”。在浮躁喧鬧的背景中,誰能堅守沉靜,誰就是勝利者。是耶非耶?讀者諸君多多指教!
程民生
2019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