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化與資本積累理論:基于壟斷資本學派的研究
- 張雪琴
- 2300字
- 2025-04-07 16:45:26
前言
“金融化”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起廣泛出現于政治經濟學、社會學、地理學以及政治學的相關文獻和書籍之中,并成為辯論的熱門話題。壟斷資本學派最早對金融化展開系統性研究,預見了21世紀初房地產泡沫及其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該學派是非常重要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對美國激進政治經濟學產生過重大影響。他們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就已經意識到需要將金融整合進壟斷資本理論。隨著金融化具體歷史進程的展開與推進,該學派系統性地研究了這一過程。他們從金融化與資本積累相結合的角度展開分析,發表了一系列論述資本主義積累的金融化的相關著作與論文,并且最早預見到成熟資本主義經濟體的基本經濟結構在20世紀最后幾十年日趨金融化,初步構建了馬克思主義金融化理論的基本框架,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做出了重要貢獻。
壟斷資本學派認為資本積累的根本邏輯與具體歷史環境的相互作用,在不存在外部刺激因素時,將使得資本主義經濟完全陷入停滯,而在存在有力的外部刺激因素時,資本主義可能實現暫時的繁榮。壟斷資本學派基本觀點的形成有其思想淵源。筆者認為壟斷資本學派以對20世紀上半期現實社會經濟的認識為分析起點,并且隨著自身關于壟斷資本主義認識的確立,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角度批判性地吸收了凱恩斯、凡勃倫以及熊彼特的相關思想,提出了壟斷資本理論,進一步豐富和深化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思想演進過程。本書在介紹凱恩斯、凡勃倫和熊彼特的相關思想,以及壟斷資本學派對他們思想的批判性繼承與發展的基礎上,得出了如下兩點結論。首先,壟斷資本學派在對其理論圖景進行建構的過程中,大量吸收了凱恩斯和凡勃倫的相關論述,但是對熊彼特產生了很大排斥,這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壟斷資本學派對資本積累與創新問題的研究。其次,壟斷資本學派對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思想的批判性吸收表明在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后,面對經濟學理論危機,資產階級經濟學界出現了一批試圖解釋壟斷資本主義階段新現象的學者,這可以被視為古典經濟學的復興,有助于經濟學的進一步綜合。
《一些理論啟示》是巴蘭對經濟剩余觀點的最后表述,該文的發表有助于對壟斷資本學派經濟剩余范疇的理解。斯萊費爾應該算是壟斷資本學派的繼承者中最早試圖從理論上對經濟剩余范疇做出修正,并且闡述經濟剩余與剩余價值、剩余增長與利潤率下降趨勢規律之間內在聯系的學者。這些繼承者對經濟剩余的分析建立在巴蘭于《增長的政治經濟學》中提出的經濟剩余具有的三層含義上:實際經濟剩余、潛在經濟剩余與計劃經濟剩余。而今,《一些理論啟示》一文的發表使得學界有可能對上述關系做進一步的闡釋。首先,《一些理論啟示》反映了巴蘭是如何將經濟剩余與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結合在一起的。其次,該文強調了在壟斷資本主義時代,巨型企業通過銷售努力操控大眾的欲望使得欲望與需要的分立成為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重要特征,巨型公司通過銷售努力實現消費者對其產品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階段的價格戰。最后,在《一些理論啟示》中,巴蘭從質和量的角度對經濟剩余做出了規定。在巴蘭看來,出于銷售努力而從事生產的工人,無論他們是在生產部門還是在銷售部門工作,都不是創造剩余價值的生產性工人。他們同家仆一樣分享總剩余價值,并且使得按照傳統定義計算剩余價值不再可能。
壟斷資本學派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形成了壟斷金融資本理論,并一直在不斷地完善它。政治經濟學界對壟斷資本學派的金融化理論給予了高度重視,強調壟斷資本學派最早認識到金融化問題,考察了生產與金融的辯證關系并且為金融化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分析框架。然而,壟斷資本學派的金融化理論從提出到確立經歷了比較長的時間跨度,研究人員眾多且存在代際更替等問題,不同時期不同研究人員的思想散落于相關論文和著作中,這些給研究者系統、準確地理解該學派的金融化理論造成了一定困難。此外,盡管該學派的文章時常被譯介到國內,但由于這類文章大多刊發在《每月評論:獨立的社會主義雜志》上,該雜志以傳播激進左翼思想著稱,所以它的學術分析性觀點時常受到宣傳時效性的限制。從而,到目前為止,學界對壟斷資本學派的金融化理論做系統性梳理的文獻尚不多見。筆者將盡可能充分地利用壟斷資本學派中不同時期不同學者撰寫的著作與論文,追溯壟斷資本學派理論源起與變化的軌跡。根據金融擴張的歷史發展過程以及壟斷資本學派的理論演化脈絡,筆者將壟斷資本學派金融化與資本積累理論的發展劃分為如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從《壟斷資本:論美國的經濟和社會秩序》見書到對金融化現象的初步確認;第二階段為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第三階段為21世紀初期。
在此基礎上,筆者力圖將壟斷資本學派金融化與資本積累理論同其他馬克思主義學派的金融化思想進行比較,以期為金融化研究的進一步整合奠定基礎。筆者認為哈維、拉帕維查斯、托普羅斯基、貝福雷以及哈利維等人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角度對金融化理論做出了重大貢獻;本書在重點介紹哈維以及拉帕維查斯金融化理論的基礎上,將他們與壟斷資本學派進行了比較。筆者認為他們一方面繼承了壟斷資本學派關于金融化分析的基本框架,另一方面從不同的角度出發豐富了壟斷資本學派對金融化與資本積累的論述,拓寬了壟斷資本學派概念的外延。筆者據此提出了廣義的壟斷資本學派概念。筆者認為上述比較凸顯了壟斷資本學派金融化與資本積累理論分析框架的重要意義;同時也有助于該學派和其他學派金融化理論的進一步整合,推動金融化理論的進一步融合以及經濟學理論的發展。
鑒于筆者視野和能力有限,對壟斷資本學派金融化和資本積累理論的解讀難免存在偏頗和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專家、學者和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張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