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本書的研究思路、結構安排與研究方法

一 本書的研究思路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書首先對“碳資產”進行挖掘,選取科學的方法對其進行界定和識別,并選取科學的分類標準對其進行分類,探索企業碳資產與低碳競爭力的關系,進而提出碳資產與企業低碳競爭力的統一性。其次,以減排碳無形資產為研究視角,構建企業低碳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再次,選取鋼鐵行業的部分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采用系統組合的評價方法對其低碳競爭力進行評價研究,分析部分鋼鐵公司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探索減排碳無形資產開發的主要模式和流程。最后,從企業、政府和社會三個層面提出提升企業低碳競爭力的對策和建議。

二 本書的結構安排

本書共分為八章,各章的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在回顧研究背景的基礎上提出本書擬研究的問題,即碳無形資產視角下企業低碳競爭力的評價;提出并分析本研究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對本書的研究目標以及研究內容進行了初步介紹;繼而,對本書的研究思路、結構安排以及研究方法等進行闡釋;最后,提出本研究的技術路線與創新點。

第二章基本理論與文獻綜述。本章主要梳理與本研究相關的基本理論,綜述當前國內外文獻中有關低碳經濟、碳資產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發現并總結現有研究的不足之處。為碳資產、碳無形資產的界定、識別提供理論依據,為后文低碳競爭力的評價奠定基礎。

第三章碳資產的界定、識別與分類。本章首先回顧國際相關環境會議對“碳資產”的“尋根”,探尋其起源、發展的歷程。追溯到《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的簽署可以發現,碳資產其實是一種政治制度下的產物,該資產與環境會議中的相關政策和議題分不開。既然碳資產是一種基于政治制度的資產,它的內容就會隨著制度的變化而不斷充實,其概念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本章從相關環境會議及經典文獻開始探索,并深入兩家具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調研,界定并識別碳資產,進而對碳資產進行分類。

第四章企業碳資產與低碳競爭力關系分析。在綜述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本章提出了企業低碳競爭力的內涵及特性,并對我國企業總體的低碳競爭力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同時分析了企業“碳資產”與其低碳競爭力的關系機制。經過分析,提出了構建企業低碳競爭力的兩個內在條件,以及企業通過“碳資產”提升其低碳競爭力的動機,并對企業“碳資產”產生其低碳競爭力的運行機制加以分析,并提出兩者具有統一性。

第五章基于減排碳無形資產的企業低碳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通過文獻研究,綜述了企業減排碳無形資產視角下企業低碳競爭力的影響因素,通過參考國內外權威期刊以及學者們的著作等論及有關企業低碳競爭力指標的相關文獻,構建出企業的低碳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因為行業不同其具體評價指標可能會有所不同,所以本書在參考前文所構建指標體系的同時,對部分鋼鐵企業進行調研,充分參考專家的意見,構建出基于減排碳無形資產的鋼鐵企業低碳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第六章系統組合評價方法的構建。本章主要通過綜合評價法和組合評價法構建了一種系統組合評價方法模型。首先構建一個綜合評價的方法集,繼而對樣本企業進行綜合評價,本書選取主觀評價法(G1法、集值迭代法)和客觀方法(TOPSIS法、熵值法)相結合的方法對其進行綜合評價。為了確保前面四種評價結果更加科學、合理,本書運用組合評價方法模型對四組評價序列再次進行評價,并對其結果進行對比,最終確定評價結果。

第七章減排碳無形資產視角下鋼鐵企業低碳競爭力評價。本章主要是運用系統評價方法對樣本企業低碳競爭力做出評價。選取鋼鐵行業的12家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收集相應的數據,運用評價方法對其低碳競爭力進行評價,對比企業間所存在的差距及探尋企業低碳競爭力低下的根源。最后,提出了減排碳無形資產的開發模式及流程。

第八章提升企業低碳競爭力的對策建議。本章主要根據實證分析的結論,即部分企業低碳競爭力低下的具體情況,通過企業、政府和社會三個層面來探討提升企業低碳競爭力的對策。

本書的最后部分為結論與展望。該部分對全書研究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得出結論,簡要分析本研究對企業低碳發展做出的學術貢獻。最后,分析本書研究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對后續的研究進行展望。

三 本書的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

目前,與工業企業碳減排相關的研究很多,已經有了很深的理論積淀。首先全面、系統地檢索、整理、分析碳減排、碳資產的相關文獻。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研究,掌握國內外理論界和學術界對企業碳減排的最新研究進展,并對相關的研究成果進行歸納和總結。通過研究《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等法規及協議和一些權威數據庫檢索系統(例如Web of Science、CSSCI檢索等)的文章,整理相關的經典文獻,并采用“屬加種差定義法”對企業碳資產進行界定,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識別與歸類研究,最后整理出碳資產的種類。此外,筆者還從核心文獻中篩選出有關碳減排的文獻,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研讀和歸納、整理,進而構建出較為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搜集、篩選、整理相關文獻,通過對文獻的反復研究形成對事實的科學認識,是本課題研究性學習的任務之一。

(二)比較分析法

不同的學者對“碳資產”“企業低碳競爭力”的內涵理解不盡相同,因而對評價指標體系的看法不同,這就需要運用比較分析法對已有文獻進行研究。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獻,比較國內外與“企業競爭力”“企業低碳競爭力評價方法”“企業低碳競爭力指標體系”等相關文獻,來確定企業的低碳競爭力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能夠把影響企業低碳競爭力的諸多因素歸類為幾個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因素。這些因素數量盡管變少了,但是各個因素相互聯系,且其信息量足以決定所研究事物的本質特征。筆者利用對企業實地調研、專家咨詢和問卷調查等方法來對企業低碳競爭力的影響因素進行篩選,識別企業的“碳資產”,分析影響企業低碳競爭力的深層因素。

(四)實證分析法

本書對決定企業低碳競爭力的直接、間接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需要通過專家咨詢及問卷調查等方法來獲取相關的信息。此外,采用實證研究法對企業低碳競爭力進行評價。本研究選取鋼鐵行業典型的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進行實證研究,對其企業的低碳競爭力做出評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南县| 嘉鱼县| 武冈市| 连江县| 巨野县| 门源| 明溪县| 平原县| 洛隆县| 江达县| 民权县| 化德县| 金寨县| 丰顺县| 虎林市| 汨罗市| 富川| 五台县| 兰州市| 台中县| 新宾| 尼木县| 平塘县| 乌恰县| 龙江县| 永靖县| 东安县| 丹巴县| 荣昌县| 利津县| 沾益县| 和龙市| 汉川市| 洪洞县| 织金县| 水富县| 安仁县| 庄浪县| 虹口区| 福鼎市| 绿春县|